1022例頜面部骨折的回顧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1022例頜面部骨折的回顧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口腔頜面部骨折 回顧性研究 臨床統(tǒng)計
【摘要】:目的:調查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頜面部骨折患者的發(fā)病情況,分析頜面部骨折患者的性別、年齡、職業(yè)、發(fā)病時間、致傷原因、合并傷、臨床表現(xiàn)、骨折部位、治療時機和治療方法等臨床流行病學特點。 方法:利用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對本院口腔頜面外科在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2例頜面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其性別、年齡、職業(yè)、發(fā)病時間、致傷原因等特點,并了解其臨床表現(xiàn)、骨折部位、治療時機、治療方法和全身合并傷等情況。 結果: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共調查病例1022例,男女比例3.69:1,20-49歲為頜面骨折高發(fā)年齡段,患者職業(yè)類型以其他職業(yè)者最多,占29.95%,最常見的致傷原因為交通傷,占37.97%。最易發(fā)生頜面部骨折的時間為夏季的7、8、9月。 頜面部骨折以多處骨折常見,占67.91%。其中,下頜骨骨折最常見,占37.77%,其次為顴骨顴弓復合體骨折,占37.00%,然后是上頜骨骨折,占21.19%,最后為鼻骨骨折,占4.04%。下頜骨骨折中,以頦部骨折最常見,占36.19%,其他依次為髁突、體部、下頜角。顴骨顴弓復合體骨折中,顴弓骨折最常見,為37.70%。上頜骨骨折中,不典型骨折最多見,占52.10%,其次為Le Fort I型和Le FortII型骨折。 頜面部骨折以閉合性骨折最為常見,占85.97%。骨折斷段形態(tài)以明顯移位最常見,占83.14%。頜面部骨折的臨床表現(xiàn)為開口受限、咬合紊亂、顏面畸形,三者很少單獨發(fā)生,通常為兩種臨床表現(xiàn)伴發(fā)或三者同時發(fā)生,其中三者同時發(fā)生的比例為52.45%。 骨折最常見的頜面部合并傷為頜面部軟組織挫裂傷,占70.94%,其次為牙外傷和神經損傷。神經損傷中,易發(fā)生損傷的神經依次為眶下神經、下牙槽神經和面神經。頜面部骨折的全身合并傷中,四肢損傷最常見,占13.80%,其次為顱腦損傷和眼部損傷。 頜面部骨折患者的治療時機主要集中在48小時至2周。治療以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為主,占73.39%。結論: 1.頜面部骨折的高發(fā)人群為青壯年男性,職業(yè)類型以其他職業(yè)和農民為主,夏季為骨折高發(fā)時間段,主要致傷原因為交通傷。 2.頜面部骨折以多發(fā)性、閉合性骨折為主,好發(fā)部位依次為下頜骨、顴骨顴弓復合體、上頜骨、鼻骨,,主要治療方法為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時機集中在傷后48小時至2周。 3.頜面部骨折常見的頜面部合并傷為頜面部軟組織挫裂傷、牙外傷和神經損傷。 4.頜面部骨折主要的全身合并傷為四肢損傷、顱腦損傷和眼部損傷。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82.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海;鐘偉;黃謝山;黎逢霞;;749例頜面部骨折急救治療回顧性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0年12期
2 張偉;黃訓;于子瑩;安繼平;于立明;;頜面部骨折1097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06年09期
3 薄斌,顧曉明,周樹夏,曹建廣,冉冬菊;交通傷頜面骨折臨床病例回顧性研究[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1998年01期
4 史俊;邱蔚六;徐兵;唐友盛;;1420例頜面部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8年06期
5 胡錦;姚海軍;劉永;奚才華;謝叻;吳巧嬌;付朝偉;滕良珠;汪業(yè)漢;傅先明;惠國楨;傅震;楊衛(wèi)忠;石松生;呂世亭;劉偉國;徐庚生;洪濤;周良輔;;華東六省一市顱腦創(chuàng)傷合并顱面損傷住院患者調查[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09年01期
6 李戍軍,劉彥普,石照輝;頜面創(chuàng)傷住院患者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3年32期
7 楊湘江;鄧惠文;莊駿;周日光;岳秀玲;;城市化進程中急診創(chuàng)傷調查及相關公共安全對策探討[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年01期
8 鄒立東,張益,何冬梅,劉林,安金剛,段登輝;1084例頜骨骨折的臨床回顧性研究[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3年03期
9 徐金科;劉彥普;薄斌;趙晉龍;;548例頜面創(chuàng)傷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7年02期
10 陳輝;劉彥普;劉斌;;1001例口腔頜面部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年02期
本文編號:12727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27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