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母嬰分離對DISC1小鼠認知和情感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19 06:45

  本文關鍵詞:母嬰分離對DISC1小鼠認知和情感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DISC1基因 母嬰分離 遺傳 環(huán)境 精神分裂癥


【摘要】:目的研究母嬰分離對DISC1(Disrupted-In-Schizophrenia-1)小鼠成年后行為學的影響,探討基因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對小鼠認知和情感的影響。 方法對剛出生的tTA (tetracyclin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或DISC1小鼠實行群居飼養(yǎng)或母嬰分離飼養(yǎng),共分為四組:tTA群居組、tTA母嬰分離組、DISC1群居組、DISC1母嬰分離組,在小鼠成年后進行曠場實驗、Y迷宮實驗、高架十字迷宮實驗及懸尾試驗,測試四組小鼠的活動性、空間記憶、焦慮和抑郁反應。 結果(1)曠場實驗中,母嬰分離組小鼠較群居組小鼠在探索性(F=6.607,p=0.011)、自主活動性(F=5.409,p=0.022)及總活動路程(F=6.647,p=0.011)上均有顯著差異,母嬰分離組活動路程更長;DISC1母嬰分離組比DISC1群居組探索路程更長(F=3.164,P=0.027);DISC1母嬰分離組小鼠的總活動路程較其它三組小鼠的總活動路程均明顯較長(p0.05)。(2)Y迷宮實驗中,DISC1小鼠在新臂的活動時間比值較tTA組明顯偏小(F=5.166,p=0.026);母嬰分離組小鼠較群居組小鼠在新臂的活動時間比值更大(F=5.686,p=0.019);tTA母嬰分離組較DISC1群居組在新臂活動時間比值更大(p0.05)。(3)高架十字迷宮實驗中,各組小鼠開放區(qū)活動時間比值和進入次數比值均無顯著差異,正常組與母嬰分離組、tTA組與DISC1組均無顯著差異。(4)在懸尾試驗中,母嬰分離組小鼠不動時間更短(F=4.648,p=0.033)。 結論DISC1母嬰分離組小鼠活動性增高,DISC1小鼠出現空間記憶受損;母嬰分離組小鼠較群居組小鼠表現更多的焦慮樣反應。DISC1基因和母嬰分離對小鼠的認知和行為的影響有交互效應。
【關鍵詞】:DISC1基因 母嬰分離 遺傳 環(huán)境 精神分裂癥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9
【目錄】:
  • 致謝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錄9-10
  • 1 引言10-13
  • 2 實驗材料與方法13-16
  • 3 結果16-23
  • 4 討論23-26
  • 5 總結26-27
  • 參考文獻27-33
  • 綜述33-52
  • 參考文獻42-52
  • 作者簡介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建龍;秦麗娜;秦馬麗;趙虎;;母嬰分離對大鼠發(fā)育過程中自發(fā)活動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22期

2 何紅娟;;產后母嬰分離對產婦的影響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年19期

3 王杰;;科邁奶泵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量及奶脹發(fā)生率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年31期

4 蔣前鋒;趙琴;;刺激乳頭對母嬰分離產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年04期

5 李雪梅;;母嬰分離產婦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6期

6 許孟希;姚翠蘭;;人文關懷在母嬰分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年18期

7 羅琳雪;韋桂源;黃鳳形;林梅;方文珠;梁少英;陳麗芬;;定時服用豬蹄木瓜湯調節(jié)術后母嬰分離產婦泌乳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33期

8 溫光彩;黃秀美;;關愛護理在產科母嬰分離產婦的應用價值[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張翠萍;趙麗紅;張麗珍;;在產科對母嬰分離產婦實施關愛護理的效果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28期

10 張翠萍;;實施關愛護理在產科母嬰分離產婦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春;葉偉;麥菁蕓;朱敏麗;陳尚勤;林振浪;;母嬰分離對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反應影響的研究[A];2012年江浙滬兒科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學術年會、兒內科疾病診治新進展國家級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2年

2 陳春;葉偉;麥菁蕓;朱敏麗;陳尚勤;林振浪;;母嬰分離對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反應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2年

3 陳春;葉偉;麥菁蕓;朱敏麗;陳尚勤;林振浪;;母嬰分離對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反應影響的研究[A];2012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及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新進展》及《圍產醫(yī)學熱點追蹤》學習班論文集[C];2012年

4 張晶;劉純艷;;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A];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張金玲;;某三甲醫(yī)院母嬰同室母嬰分離產婦需求影響因素分析[A];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朱平則;;母嬰分離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初探[A];中華護理學會健康教育研討會暨講習班論文集[C];2000年

7 任天華;余穎聰;姜源;戴寧;;新生期母嬰分離方法建立IBS內臟高敏感大鼠模型[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岳廣欣;霍素坤;梁媛;盧賀起;張玲;陳家旭;黃啟福;;溫陽解郁方對母嬰分離/社會擊敗應激小鼠行為及HPA軸的影響[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9 任天華;余穎聰;姜源;戴寧;;新生期母嬰分離方法建立IBS內臟高敏感大鼠模型[A];2005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周利飛;何靜靜;邢曉玲;何金彩;;生命早期母嬰分離對成年小鼠應激易感性的影響[A];2012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記者 白毅;人類早期逆境獼猴模型建立[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2 李國方 胡利強 朱亞楠 筱凌 (記者 李國方 見習記者 胡利強 實習生 朱亞楠 采寫 );家長感恩 女嬰取名安哲[N];西安日報;2009年

3 記者 李明;院方:責任由司法機關認定[N];西安日報;2009年

4 記者 楊一苗;假扮護士拐走新生兒,醫(yī)院安保再敲警鐘[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廣西醫(yī)科大學主任醫(yī)師 呂斌;月嫂代勞大小事 母子交流有“障礙”[N];大眾衛(wèi)生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趙云;母嬰分離應激致腸易激綜合征的生物學特征及同型半胱氨酸損傷機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高雅杰;影響母嬰分離病房護患溝通的原因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朱萍;農村中小學生母親外出務工經歷一般情況調查及母嬰分離對子代抑郁和學習成績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張晶;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身心狀態(tài)的效果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葛圓;促進母嬰分離產婦乳汁分泌及母乳喂養(yǎng)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呂文;母嬰分離對DISC1小鼠認知和情感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4年

6 郭曉雄;TRPA1在母嬰分離大鼠的內臟高敏感發(fā)生中的作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吳瓊芳;母嬰分離應激對幼年大鼠學習與記憶及海馬NMDA受體亞基NR_1表達水平影響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8801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8801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2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