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在中度失智老人認知干預中的作用探索
本文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在中度失智老人認知干預中的作用探索
更多相關文章: 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 失智老人 認知干預
【摘要】:失智癥患者因腦部功能衰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轉(zhuǎn)變,包括性格轉(zhuǎn)變、人際溝通出現(xiàn)困難、自理能力下降、記憶與認知能力倒退及其他行為問題,導致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驟降。失智老人的養(yǎng)老問題日益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國外社會工作對失智老人的介入干預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方式得到推廣和普及,但我國還處于理論探索階段,實務應用經(jīng)驗缺乏。針對國內(nèi)外已有研究,本文重點采用小組工作的方式研究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對失智老人認知干預的作用。本文通過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的介入對中度失智老人進行認知干預研究。針對安慧里社區(qū)日間照看中心內(nèi)的失智老人開展為期7周,每周一次的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小組活動,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改變社會對于失智癥老人的看法,延緩失智癥老人的病程,提高失智癥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活動結(jié)束后利用單系統(tǒng)評估以及日常觀察訪談法對小組活動效果進行評估。評估結(jié)果顯示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對中度失智癥老人的認知功能具有積極的影響:通過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失智癥老人的溝通能力得到提高,認知功能也得到改善。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還改善了失智老人與照顧者之間的關系,改變了照顧者對失智老人的看法,促進了失智老人的社交與溝通表達能力。此次社會工作介入中度失智老人的活動為今后社會工作介入失智老人開展活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 失智老人 認知干預
【學位授予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9;C91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緒論7-13
- 1.1 選題來源與意義7-8
- 1.1.1 選題來源7-8
- 1.1.2 研究意義8
- 1.2 相關方法與案例綜述8-11
- 1.2.1 國外相關方法與案例綜述8-10
- 1.2.2 國內(nèi)相關方法與典型案例10-11
- 1.3 研究思路與介入方法11-13
- 1.3.1 研究思路11-12
- 1.3.2 介入方法12-13
- 第二章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13-16
- 2.1 相關概念界定13-14
- 2.1.1 失智癥13
- 2.1.2 認知功能13
- 2.1.3 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13-14
- 2.1.4 簡易智能評估量表(MMSE)14
- 2.2 理論依據(jù)14-16
- 2.2.1 活動理論14
- 2.2.2 社會支持理論14-16
- 第三章 A社區(qū)失智老人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項目設計16-20
- 3.1 服務社區(qū)情況介紹16
- 3.2 需求評估16-18
- 3.2.1 案主情況與預估16-18
- 3.2.2 服務對象的問題18
- 3.3 項目計劃18-20
- 3.3.1 小組名稱18
- 3.3.2 小組目標18
- 3.3.3 小組特征18
- 3.3.4 組員遴選18-19
- 3.3.5 活動設計19-20
- 第四章 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項目實施20-30
- 4.1 第一次小組活動:有緣千里來相會20-21
- 4.1.1 小組基本情況20
- 4.1.2 小組過程20-21
- 4.1.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1
- 4.2 第二次小組活動:我動腦,我快樂21-23
- 4.2.1 小組基本情況21-22
- 4.2.2 小組過程22
- 4.2.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2-23
- 4.3 第三次小組活動:絢麗青春23-24
- 4.3.1 小組基本情況23
- 4.3.2 小組過程23-24
- 4.3.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4
- 4.4 第四次小組活動:幸福晚年24-26
- 4.4.1 小組基本情況24-25
- 4.4.2 小組過程25
- 4.4.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5-26
- 4.5 第五次小組活動:相親相愛26-27
- 4.5.1 小組基本情況26
- 4.5.2 小組過程26
- 4.5.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6-27
- 4.6 第六次小組活動:樂在其中27-28
- 4.6.1 小組基本情況27
- 4.6.2 小組過程27-28
- 4.6.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8
- 4.7 第七次小組活動:明天更美好28-30
- 4.7.1 小組基本情況28-29
- 4.7.2 小組過程29
- 4.7.3 小組活動總結(jié)29-30
- 第五章 創(chuàng)造性故事療法小組項目評估30-34
- 5.1 單系統(tǒng)評估30-32
- 5.2 他人觀察與反饋32-34
- 5.2.1 社會工作者觀察與評估32-33
- 5.2.2 重要他人反饋33-34
- 第六章 總結(jié)34-36
- 致謝36-37
- 參考文獻37-39
- 附錄39-47
- 作者簡介4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研究成果4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常子奎,管健;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3年01期
2 史金玉;;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本土化路徑初探[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3年01期
3 史文芮;;國外社會工作介入醫(yī)療糾紛的預防經(jīng)驗及其啟示[J];中外企業(yè)家;2012年08期
4 高傳江;;艾滋病患者需求及社會工作介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9期
5 許麗英;;社會工作介入癌癥患者支持系統(tǒng)的探討[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6 裴小茹;;抗逆力視角下青少年吸毒行為分析及社會工作介入[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2年06期
7 李丹丹;張桂蓉;;老年人臨終關懷的社會工作思路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1年10期
8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梁幸鐲;;多重系統(tǒng)下“新生代”農(nóng)民工的社會工作介入[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蔡應妹;;社會工作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雪竹;;城市民族社區(qū)建設與社會工作介入[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民政部社會工作司 柳拯;對社會工作介入災后重建的思考[N];學習時報;2009年
2 張雅樺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民政管理系副教授;社會工作介入彩民購彩行為優(yōu)勢與途徑分析[N];中國社會報;2014年
3 王嬰 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授;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不同視角[N];中國社會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明海英;社會工作介入“失獨”家庭還是要靠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李東華 賈英 陳曉鴻;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的功能和優(yōu)勢[N];中國社會報;2010年
6 本期嘉賓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徐道穩(wěn);農(nóng)民工艾滋病防治需要社會工作介入[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7 何振鋒 宋爽;政府與社會攜手為受助者撐起一片天[N];中國社會報;2010年
8 彭善民 上海師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失獨社會工作的意義與可能[N];中國社會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超;優(yōu)勢視角下的失獨家庭個案工作介入研宄[D];河北大學;2015年
2 王竹韻;增能理論視角下“失獨家庭”心理調(diào)適的個案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王艷姣;日間照料中心半失能老年人的個案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朱碩;社會工作介入老年人抑郁癥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5 賀培培;個案工作介入城市失獨家庭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6 李曉婷;社會工作介入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學習適應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7 彭詩棋;社會工作介入罪錯未成年人教育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8 肖昕;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學習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9 楊洋;提升兒童獨立意識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桑慶民;個案工作介入“學業(yè)不良”初中生的路徑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5248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52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