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3~5歲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及Conners常模的選擇
本文關鍵詞:長沙市3~5歲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及Conners常模的選擇
更多相關文章: Conners問卷 常模 行為問題 影響因素 兒童
【摘要】:目的:了解長沙市3-5歲兒童行為問題狀況以及不同性別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并對Conners父母癥狀問卷(PSQ)的中國城市常模和美國常模評估結果作比較,以探討何種常模更適合我國兒童。 方法:在長沙市5個行政轄區(qū)整群隨機抽取854例3-5歲兒童,由家長完成受試兒童的Conners父母癥狀問卷和自行設計的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問卷。 結果:1.應用PSQ美國常模評估發(fā)現,長沙市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總檢出率為20.4%,男童檢出率明顯高于女童(28.1%12.4%,P0.01),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無年齡差異(P0.05)。各因子檢出率的性別比較,男童學習問題、心身問題、多動指數檢出率高于女童(P0.05),余因子檢出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學齡前男童行為問題的危險因素為喂養(yǎng)方式、是否奶瓶喂奶、兒童食欲、孕期疾病、產后情緒、父母關系、母親情緒、教育態(tài)度、教育方式、看護人變更、父親說夢話、母親說夢話、小孩睡覺輾轉不安;學齡前女童行為問題的危險因素為有無參加特長培訓、夜睡時長、睡前30分鐘是否玩游戲、睡前情緒、既往是否經常感冒、近一年生病情況、飲食是否規(guī)律、父母關系、母親情緒、產后情緒、是否早產。 3.應用中國城市常模時檢出的男、女童品行問題、沖動-多動、多動指數以及女童學習問題、焦慮異常率高于應用美國常模檢出的結果,男童學習問題、心身問題異常檢出率顯著低于應用美國常模檢出的結果,行為問題總發(fā)生率以應用美國常模檢出的高,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兩常模對女童心身問題異常檢出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應用中、美常模評估的結果作一致性分析,兩者對PSQ大多數因子以及總異常率評定結果的一致性較差(Kappa0.4)。 結論:長沙市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特別是學習問題和心身問題檢出率較高;學齡前男、女童行為問題的危險因素存在異同;Conners父母癥狀問卷中、美常模評估結果的一致性較差,中國城市常模符合我國國情和文化背景。
【關鍵詞】:Conners問卷 常模 行為問題 影響因素 兒童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49.9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前言9-11
- 第二章 對象與方法11-12
- 2.1 對象11
- 2.2 調查方法11
- 2.3 統(tǒng)計分析11-12
- 第三章 結果12-28
- 3.1 一般情況12
- 3.2 長沙市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調查結果12-24
- 3.3 中、美常模評估結果的比較24-28
- 第四章 討論28-34
- 4.1 長沙市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情況28
- 4.2 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分析28-32
- 4.3 中、美常模評估結果的異同分析32-34
- 第五章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38
- 綜述38-50
- 參考文獻46-50
- 附錄50-58
- 致謝58-59
-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賀茹;金春華;張建娜;宋文紅;;不同時期兒童行為問題的比較研究[J];北京醫(yī)學;2011年01期
2 陳淑梅;崔美蘭;張青;;兒童問題行為論述[J];才智;2011年22期
3 劉芳;馬立吉;衣明紀;;母乳喂養(yǎng)與4~5歲兒童氣質及行為發(fā)育關系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6年04期
4 郭茹;毛定安;李介民;羅雪梅;蔣彥;劉繼紅;;3~5歲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及中美Conners常模的比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年11期
5 郭曉虹,楊榮,趙軍;4~14歲兒童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4年05期
6 鄒華;匡桂芳;傅平;周長虹;夏穎;吳媛;;4~5歲兒童氣質與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7期
7 許少瓊;;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因素對學齡前兒童氣質及行為問題的影響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5期
8 何守森;關春榮;吳茂萍;王錫魯;安祥美;周亞平;倪晨曦;李燕;李慶霞;;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有關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11期
9 李春梅;林利;李淼晶;;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與干預對策[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0年04期
10 陳紅慧;江蕙蕓;王小蓮;黃一星;;南寧市4~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7年11期
,本文編號:516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5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