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Ⅱ型障礙重性抑郁發(fā)作患者自殺行為相關的腦自發(fā)神經活動改變
發(fā)布時間:2023-05-21 22:08
目的:探討伴自殺未遂行為的雙相Ⅱ型障礙(BD-Ⅱ)重性抑郁發(fā)作患者大腦自發(fā)神經活動改變及其與目前自殺風險的關聯(lián)。方法:入組116例BD-Ⅱ重性抑郁發(fā)作患者(伴自殺未遂組50例,不伴自殺未遂組66例)及62名人口資料匹配的健康對照者。所有受試者完成臨床資料采集及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掃描;谌X體素水平比較受試者腦區(qū)低頻振幅(ALFF)值,分別檢測伴自殺未遂患者的自殺風險、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嚴重程度與顯著差異的腦區(qū)ALFF值的相關性。結果:與不伴自殺未遂組相比,伴自殺未遂組左側前扣帶回(ACC)ALFF值顯著增高,且與自殺風險呈正相關(P<0.05),而與患者目前抑郁癥狀及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無關聯(lián)(P>0.05)。結論:ACC功能異常可能是BD-Ⅱ重性抑郁發(fā)作患者自殺行為特征性生物風險標記,是潛在的自殺防治生物靶點。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磁共振數(shù)據(jù)采集及預處理
1.2.2 ALFF分析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社會人口學及臨床特征比較
2.2 基于全腦體素水平靜息態(tài)ALFF值的組間比較
2.3 SA組自殺風險與差異腦區(qū)ALFF值的關聯(lián)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821515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1.2 方法
1.2.1 磁共振數(shù)據(jù)采集及預處理
1.2.2 ALFF分析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社會人口學及臨床特征比較
2.2 基于全腦體素水平靜息態(tài)ALFF值的組間比較
2.3 SA組自殺風險與差異腦區(qū)ALFF值的關聯(lián)分析
3 討論
本文編號:3821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82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