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個長壽地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6:35
目的:抑郁癥狀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確老年人抑郁癥狀流行特征并識別其影響因素是開展老年人抑郁癥狀預防工作的基礎。本研究利用我國8個長壽地區(qū)數(shù)據(jù)探究長壽地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流行特征、影響因素以及各影響因素之間的路徑關系,不僅可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也為日后開展前瞻性隊列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diào)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調(diào)查現(xiàn)場為中國老年學會評選認定的中國8個長壽地區(qū),排除抑郁調(diào)查信息缺失個體后共納入2180名調(diào)查對象。調(diào)查問卷主要收集社會人口學特征、行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況、功能狀態(tài)、親友和社會支持、體格檢查指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等信息。本研究通過包含10個條目的流調(diào)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抑郁量表判別老年人是否有抑郁癥狀。描述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并構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在單因素分析中,利用c2檢驗分別...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人口老齡化形勢
1.2 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情況
1.3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
1.3.1 社會人口學因素
1.3.2 行為生活方式
1.3.3 慢性病和功能狀態(tài)
1.3.4 親友和社會支持以及負性生活事件
1.3.5 體格檢查與實驗室檢查指標
1.4 常見的抑郁量表
1.5 結構方程相關概念
1.6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2章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調(diào)查現(xiàn)場
2.1.2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2.1.3 研究對象排除標準
2.2 研究變量的定義
2.2.1 老年人抑郁癥狀測定
2.2.2 社會人口學特征
2.2.3 行為生活方式
2.2.4 患慢性病情況和功能狀態(tài)
2.2.5 親友和社會支持情況
2.2.6 實驗室指標檢測
2.3 統(tǒng)計分析
2.4 質(zhì)量控制
2.5 技術路線
第3章 研究結果
3.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3.1.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特征
3.1.2 研究對象不同行為生活習慣分布特征
3.1.3 研究對象患慢性病和功能狀況分布特征
3.1.4 研究對象體格檢查指標和臨床指標分布特征
3.1.5 研究對象親友支持分布特征
3.1.6 研究對象社會支持分布特征
3.2 研究對象抑郁癥狀現(xiàn)狀
3.3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分析
3.3.1 老年人一般人口學特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2 老年人生活行為習慣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3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4 老年人功能狀態(tài)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5 老年人獲得的親友支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6 老年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7 老年人實驗室指標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4 老年人抑郁癥狀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5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3.5.1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結構方程初始模型的構建
3.5.2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與評估
3.5.3 結構方程模型的修正
第4章 討論
4.1 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檢出率
4.2 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
4.2.1 老年人社會人口學因素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2 老年人行為生活方式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3 老年人慢性病和功能狀態(tài)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4 老年人親友和社會支持相關因素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5 老年人實驗室指標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3 抑郁癥狀各影響因素之間的路徑關系
4.3.1 老年人獲得社會支持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間接效應
4.3.2 老年人睡眠時間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3 老年人焦慮障礙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4 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5 老年人慢性病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活動參與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基于CHARLS 2011數(shù)據(jù)的考察[J]. 鄭曉冬,方向明.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2]中國本土舒緩醫(yī)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前景[J]. 桂欣鈺,楊晶,楊丹,施燾,尹翮翔,寧曉紅. 醫(yī)學與哲學(B). 2016(12)
[3]歷史上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維護研究——以法律和政策為中心[J]. 王躍生. 山東社會科學. 2015(05)
[4]適用于非晶氧化鋅薄膜晶體管的表面勢緊湊模型[J]. 梁論飛,鄧婉玲,馬曉玉,黃君凱. 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2015(01)
[5]接受非心臟手術的老年患者術前血細胞比容水平與術后結果[J]. Schifftner T.L.,Henderson W.G.,劉少偉. 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 2007(10)
[6]全國老齡辦發(fā)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J]. 肖游. 人權. 2006(02)
[7]老年人睡眠質(zhì)量與孤獨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黃儉強,陳琪爾.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6(01)
本文編號:3155665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人口老齡化形勢
1.2 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情況
1.3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
1.3.1 社會人口學因素
1.3.2 行為生活方式
1.3.3 慢性病和功能狀態(tài)
1.3.4 親友和社會支持以及負性生活事件
1.3.5 體格檢查與實驗室檢查指標
1.4 常見的抑郁量表
1.5 結構方程相關概念
1.6 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2章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調(diào)查現(xiàn)場
2.1.2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2.1.3 研究對象排除標準
2.2 研究變量的定義
2.2.1 老年人抑郁癥狀測定
2.2.2 社會人口學特征
2.2.3 行為生活方式
2.2.4 患慢性病情況和功能狀態(tài)
2.2.5 親友和社會支持情況
2.2.6 實驗室指標檢測
2.3 統(tǒng)計分析
2.4 質(zhì)量控制
2.5 技術路線
第3章 研究結果
3.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3.1.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特征
3.1.2 研究對象不同行為生活習慣分布特征
3.1.3 研究對象患慢性病和功能狀況分布特征
3.1.4 研究對象體格檢查指標和臨床指標分布特征
3.1.5 研究對象親友支持分布特征
3.1.6 研究對象社會支持分布特征
3.2 研究對象抑郁癥狀現(xiàn)狀
3.3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分析
3.3.1 老年人一般人口學特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2 老年人生活行為習慣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3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4 老年人功能狀態(tài)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5 老年人獲得的親友支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6 老年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3.7 老年人實驗室指標與抑郁癥狀的相關性分析
3.4 老年人抑郁癥狀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5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
3.5.1 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結構方程初始模型的構建
3.5.2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與評估
3.5.3 結構方程模型的修正
第4章 討論
4.1 老年人抑郁癥狀的檢出率
4.2 老年人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
4.2.1 老年人社會人口學因素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2 老年人行為生活方式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3 老年人慢性病和功能狀態(tài)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4 老年人親友和社會支持相關因素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2.5 老年人實驗室指標與抑郁癥狀的關系
4.3 抑郁癥狀各影響因素之間的路徑關系
4.3.1 老年人獲得社會支持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間接效應
4.3.2 老年人睡眠時間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3 老年人焦慮障礙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4 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3.5 老年人慢性病對抑郁癥狀的直接和中介效應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第5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活動參與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基于CHARLS 2011數(shù)據(jù)的考察[J]. 鄭曉冬,方向明.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2)
[2]中國本土舒緩醫(yī)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前景[J]. 桂欣鈺,楊晶,楊丹,施燾,尹翮翔,寧曉紅. 醫(yī)學與哲學(B). 2016(12)
[3]歷史上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維護研究——以法律和政策為中心[J]. 王躍生. 山東社會科學. 2015(05)
[4]適用于非晶氧化鋅薄膜晶體管的表面勢緊湊模型[J]. 梁論飛,鄧婉玲,馬曉玉,黃君凱. 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 2015(01)
[5]接受非心臟手術的老年患者術前血細胞比容水平與術后結果[J]. Schifftner T.L.,Henderson W.G.,劉少偉. 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 2007(10)
[6]全國老齡辦發(fā)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J]. 肖游. 人權. 2006(02)
[7]老年人睡眠質(zhì)量與孤獨及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黃儉強,陳琪爾.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6(01)
本文編號:3155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1556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