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犯罪和人格障礙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18:04
【摘要】: 目的:探討暴力犯罪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齡、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狀況對其的影響。 對象和方法:1.選取在重慶市女子監(jiān)獄服刑的女犯204名,在重慶市監(jiān)獄服刑的男犯294名,年齡在18歲到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73±8.10歲,分別記錄其文化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狀況。 2.將其分為男女兩組,在此基礎上再分為暴力犯罪與非暴力犯罪兩組。 3.讓每一位被測試人員分別填寫PDQ-R、EPQ、SCL-90三種問卷,自行填好后收回。 4.在SAS軟件下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1.在PDQ-R問卷中,,65.6%“裝好”因子值在2以下,68.6%“可疑”因子值在1以下,說明此次調(diào)查測試問卷有效。各組總分相近,且均高于30分。在“反社會”因子分上,男女暴力犯罪組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此外,男女暴力犯罪組在“偏執(zhí)”、“分裂樣”、“逃避”3個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組各項均無顯著差異。 2.在EPQ問卷中,男女非暴力犯罪組之間在“謊分”上存在極顯著差異。 3.在SCL-90問卷中,男女非暴力犯罪組在“陽性項目數(shù)”上均較男女暴力犯罪組低。男女非暴力犯罪組,男女暴力犯罪組在總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男女暴力犯罪組在“恐怖”、“精神病性”兩方面也存在差異。 4.相關分析:對三個問卷的各因子與年齡、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狀況進行相關分析。 重慶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在PDQ一R問卷結果中,“年齡”與“裝好”、“分裂樣”、“分裂型”呈極顯著 正相關,與“強迫”、“依賴性”呈正相關;“受教育程度”與“逃避”、“反社會,’. “戲劇性”呈正相關;“服刑前婚姻狀況”與“裝好”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分裂 樣”呈正相關;“服刑后婚姻狀況”與“裝好”、“戲劇性”、“強迫”、“分裂樣”、“逃 避”、“分裂型”、“依賴性”、“總分”多個因子具有極顯著正相關性,與“偏執(zhí)” 呈正相關,與“反社會”呈負相關。 在EPQ問卷結果中,“年齡”與“謊分”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精神病性”呈 負相關;“受教育程度”與“謊分”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精神病性”呈正相關, 與“內(nèi)外向”呈負相關;“服刑前婚姻狀況”與“謊分”呈正相關;“服刑后婚姻 狀況”與“謊分”呈極顯著正相關。 在SCL~90問卷結果中,“年齡”與“總分”呈正相關;“受教育程度”與“總 分”呈極顯著負相關;“服刑后婚姻狀況”與“總分”呈極顯著負相關。 并且分性別對三個問卷進行了進一步的相關分析。 結論:所有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礙。女性暴力犯罪 與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異。男性暴力犯罪反社會人格特征明顯高于 女性,而女性暴力犯罪在偏執(zhí)、分裂樣、逃避三種人格特征上高于男性。年齡、 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狀況變化均對人格特征有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749.91
本文編號:2706653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749.91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悅;論反社會人格障礙引起的暴力犯罪的預防[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06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7066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