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學醫(yī)學生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Abstract]:Positive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of abnormal depression and unpleasant mood, and 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can occur in severe cases [1].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medical students was 79.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medical students [2], and the result was also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tudy,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ubjects and methods 1.1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sophomores, sophomores and sophomores of Qingha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510 sophomores, sophomores and sophomores of Qinghai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sophomores, sophomores and sophomores of Qinghai University.
【作者單位】: 青海大學醫(yī)學院;
【基金】:青海大學醫(yī)學院中青年科技基金(2012-ky-04) 青海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131410)
【分類號】:R74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嚴紅虹;劉治民;王聲ng;彭輝;楊光;荊春霞;;大學生抑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年03期
2 張澤武;吳赤蓬;劉國寧;范存欣;王惠蘇;;暨南大學488名醫(yī)學生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彬林;檀爾立;;醫(yī)科大學生抑郁的研究現狀[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張榮華;;上饒師范學院學生抑郁狀況調查[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3 周鄂生;Qin Ping;楊旭;曹毅;王昆;周硯青;;中國大學生抑郁癥和自殺行為的研究進展[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7年02期
4 崔然;時萍;申國明;王文杰;聶小曼;方玉梅;盛萬里;;安徽地區(qū)大學生抑郁癥危險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5 陳建新;;大二、大三學生抑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丁建飛;張洪波;王君;佘敏;段毓雯;;某醫(yī)學院校大學生抑郁癥狀及其認知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年06期
7 林華芬;李艷霞;;青少年學生抑郁情緒狀況及其影響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21期
8 吳學智;彭林珍;羅家洪;孫睿;王智璇;向以斌;;某醫(yī)學院碩士研究生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結果分析[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陳佩玲;謝倫芳;朱慶云;王維利;;治療性溝通干預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抑郁情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年10期
10 董炳剛;孫大鵬;薄其貴;賈存顯;;某農村縣高中生抑郁流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薛婷;陰山燕;張麗萍;韓美佳;;團體輔導和中醫(yī)干預對改善中醫(yī)院校新生抑郁的實驗研究[A];第四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身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身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倫芳;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自殺意念的個體易感性與影響因素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文悅;大學生群體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預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王昊;湘雅醫(yī)學院2005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對學習成績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7年
3 方小年;某高校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4 陳娟;青少年睡眠質量現況及其與身心健康、生活事件關系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李軍;110例初診抑郁的案例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6 鈕娟娟;某醫(yī)科大學學生沖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楊啟輝;抑郁癥經顱微電流治療系統(tǒng)[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陳亮輝;某高校醫(yī)學研究生知覺壓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9 武嬌;大學新生適應不良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玲,路仕容;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抑郁水平和自殺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6期
2 傅曉薈;李麗萍;;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與抑郁情況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3 趙衛(wèi)東;李力;黃坤;;自殺的研究現狀與干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6年11期
4 楊雪花;周紅;王少敏;;大學生自殺意念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6期
5 石文娟;馬紹斌;王聲ng;;廣州市大學生自殺意念現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11期
6 陶芳標,張洪波,曾廣玉,許韶君,鄭迎軍,夏俊瑞;青少年自殺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9年03期
7 王軍,葛小錨,胡健,宋燕,戴敏譽;大學生自殺態(tài)度、自殺意念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9期
8 徐慧蘭,肖水源,馮姍姍,陳希希;中南大學大學生自殺意念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年04期
9 李獻云,費立鵬,張艷萍,及惠玉,徐東,楊功煥;15~24歲人群自殺特征及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5年04期
10 陳學詩;中國心理衛(wèi)生工作瞻望[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理義;姚高峰;徐蓮蓮;;精神疾病預測量表在抑郁癥發(fā)病危險因素及療效評估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年11期
2 于大林;肖軍;;阿爾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現況[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年03期
3 洪震;;腦卒中的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卒中雜志;2006年08期
4 張遠征;;冠心病發(fā)病危險因素研究現狀[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23期
5 曾淑蓮;張選龍;陳建;;湖南衡陽社區(qū)人群腸易激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6 李鵬;張澍田;;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和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2008年03期
7 張書芹;左津淮;趙智剛;;腫瘤患者合并抑郁癥的發(fā)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年02期
8 胡水清;張玫;牛小羽;周俊;;門診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9 榮艷;凌敏;胡翠芬;程慶林;艾爾肯·克然木;王輝;趙明華;韓克斯;;新疆阿克蘇農村地區(q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年06期
10 王琦;洪倩;秦俠;胡志;葉郁輝;白雪;李光琳;;農村育齡婦女自然流產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海燕;;抑郁癥學生的輔導策略[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呂粟;任雯婷;姚麗;龔啟勇;;難治與非難治抑郁癥神經網絡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韓穎琳;姚志劍;江海騰;盧青;羅國平;;抑郁癥患者識別負性表情時杏仁核腦磁源性信號頻率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張彥;;健康教育在抑郁癥病人中的應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周盛年;;微量元素與抑郁癥[A];首屆泰山微量元素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6 詹淑琴;王玉平;丁巖;黃朝陽;毛薇;李寧;沈揚;高飛;樊東升;;米氮平治療抑郁癥伴失眠患者的PSG研究[A];第2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7 丁瑛;;淺談中醫(yī)理論認識及治療抑郁癥[A];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周子璇;任燕;楊紅;劉霞;孟婧;梁毅平;;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神經心理認知功能的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郭淑紅;;刮痧治療抑郁癥臨床體會[A];中國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集)[C];2009年
10 李曉一;邢葆平;吳皓;;抑郁癥認知功能臨床研究綜述[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振東;不可忽視抑郁癥患者的兇殘行為[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2 沈陽市心理衛(wèi)生醫(yī)院 趙宏;終生預防自殺 重點關注抑郁癥[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3 是明啟;失眠可引起抑郁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4 ;抑郁癥病因多[N];保健時報;2005年
5 小翔;抑郁癥 只因認知偏了路[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6 附二醫(yī)心理科 戴王磊;漫談抑郁癥[N];溫州日報;2005年
7 山東省安康醫(yī)院 孫秀娟邋劉宜東;微笑抑郁癥困擾職場人[N];健康報;2007年
8 徐世坤;抑郁癥, 不可等閑視之[N];中國水利報;2000年
9 王飛;你的情緒“感冒”了嗎[N];大連日報;2005年
10 陳福新;胃出血背后的抑郁癥[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老年人群跌倒危險因素和康復干預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3年
2 林玲;汕頭市澄海區(qū)涂城鄉(xiāng)常見風濕病流行病學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3 周甜;抑郁癥相關蛋白樹突細胞核蛋白-1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調節(jié)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郭浩;抑郁癥靜息態(tài)功能腦網絡異常拓撲屬性分析及分類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5 鄭興東;CRH、ACTH、NPY和GAL在抑郁癥發(fā)病中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徐小軍;促進醫(yī)學生合理用藥處方行為宣教干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劉海波;急性腦血管病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之臨床流行病學和相關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賈衛(wèi)華;乳腺癌易感性的流行病學及分子遺傳學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9 賽曉勇;西安地區(qū)軍隊離退休干部全死因與腦卒中相關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10 張璐璐;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艾艾;廣州市越秀區(qū)居民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王步軍;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及生物學機制探討[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芮永;陸家嘴地區(qū)金融從業(yè)人員頸椎病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和預防對策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4 陳俊磊;肺癌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潘玲;廣西賀州地區(qū)慢性腎臟病及腎功能下降的流行病學研究及危險因素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張俊;在校醫(yī)學生阿爾茨海默病知識測評及其健康教育效果評價[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楊巧紅;我國火災傷害的流行病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8 徐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董正宇;對醫(yī)學生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周成超;安徽省某農村社區(qū)老年抑郁癥衛(wèi)生服務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04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50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