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就醫(yī)行為及藥物治療影響因素
本文選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 就醫(yī)行為。 參考:《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年03期
【摘要】:目的對門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兒童就醫(yī)行為及藥物治療影響因素進行研究,以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衛(wèi)生科首診確診并使用藥物治療的699例ADHD患兒采用自制量表進行一般社會學資料收集并進行心理測驗。2012年7月采用回顧性訪談的方法對使用藥物治療的患兒家長進行電話隨訪及現(xiàn)場問卷調(diào)查。結果共有病例699例,有效隨訪490例。453例(92.45%)選用哌甲酯治療。依從性好者185例(37.75%),用藥6個月以上178例。ADHD患兒就診年齡與母親受教育程度(r=-0.140,P0.01)、總智商(r=-0.089,P0.05)及ADHD亞型(r=-0.092,P0.05)負相關。停藥原因前三位為:擔心藥物副作用,兒童行為問題無明顯改善,不規(guī)律使用藥物。家長接受心理教育(Waldχ2=6.148,P0.05)及家長對藥物治療的看法(Waldχ2=3.785,P0.05)對依從性有影響。結論混合型ADHD總智商偏低,藥物治療依從性差,家長對ADHD及藥物治療的認知程度低,未接受心理教育是ADHD治療結果的影響因素,提升家長對藥物治療的正確認知,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dical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rug therapy in order to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ognosis. Methods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1, 699 children with ADHD who were first diagnosed and treated with drugs in mental health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used self-made scale for general sociolog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test. A retrospectiv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in July 2012. Methods telephone follow-up and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to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who were treated with drugs. Results of 699 cases, 490 cases (92.45%) were followed-up with methylphenidate. 185 cases (37.75%) had good compliance, 178 cases (> 6 months) with ADHD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r = 0.140), total IQ (r = 0.089 P 0.05) and ADHD subtype (r = 0.092 P 0.05). The first three reasons for withdrawal were: children's behavioral problems did not improve significantly and drug use was irregular. Parent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ald 蠂 ~ (2) 6.148) and parents' views on drug therapy (Wald 蠂 ~ (2) 3.785 (P 0.05) had an effect on compliance. Conclusion the gene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of mixed type ADHD is low, the compliance of drug therapy is poor,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ADHD and drug therapy is low, an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DHD treatment result. It may help to improv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科;福建醫(yī)科大學教學醫(yī)院;
【分類號】:R749.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亞松;;促進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社會功能的改善[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4期
2 陳敏榕;薛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自我意識特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大倩;高鴻云;朱雍雍;;哌甲酯治療門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依從性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3期
2 呂秀霞;張宛夏;于戰(zhàn)濤;孫巧玲;;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主觀生活質(zhì)量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10期
3 洪穎;王玉鳳;鈕文異;;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J];中國健康教育;2012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蘇林雁,羅學榮,張紀水,謝光榮,劉永忠,兒童行為評定量表全國協(xié)作組;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偉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心理社會治療[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6年04期
2 韋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34期
3 杜玉杰;;利培酮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60例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0年04期
4 趙愛玲,蘇林雁,羅學榮,黃春香,高雪屏;多巴胺D_4受體基因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及其相關癥狀的關聯(lián)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3期
5 楊闖 ,郭蘭婷 ,郭田友;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反應抑制、厭惡延遲和時間感覺的研究進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03期
6 王建忠 ,金星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05年01期
7 國獻素;焦保權;李彩云;楊雁;劉樹剛;范明成;徐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ABO血型的關聯(lián)分析[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陳亦旋;李燕;;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血鉛測定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29期
9 郭隨章;;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用藥[J];開卷有益(求醫(yī)問藥);2008年03期
10 王耀龍;王金華;徐英;陳文;趙海園;;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智力結構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雪娟;江遜;汪定成;;哮喘兒童治療依從性的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A];西北五。▍^(qū))第六屆兒科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高雪屏;李雪榮;蘇林雁;杜亞松;;ADHD的遺傳方式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劉津;王玉鳳;;父母培訓對共患ODD與ADHD兒童的療效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劉軍;蘇林雁;杜亞松;吳永剛;;伴或不伴多動的ADHD患者局部腦血流灌注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林海中;費敏華;;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ADHD[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馮軍壇;朱彥麗;王立文;呂凌云;崔雯;李爾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睡眠結構的研究[A];第2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7 蘇林雁;高雪屏;羅學榮;張紀水;謝光榮;;CCMD-3ADHD診斷標準用于兒童多動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程嘉;王玉鳳;;正常兒童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姿勢發(fā)育比較初探[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趙愛玲;高雪屏;蘇林雁;;ADHD與多巴胺D_4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王曉笳;陳中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睡眠質(zhì)量初探[A];2008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景峰;提高依從性須從細節(jié)抓起[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2 北京安定醫(y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鄭毅;多動癥用藥須規(guī)范[N];健康報;2007年
3 孔維薇;新區(qū)各部門積極應對問題奶粉[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慕欣;輸血后,祛鐵治療不可或缺[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5 ;小兒哮喘應及早治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6 上海交大附屬兒童醫(yī)學中心教授 金星明;ADHD治療:從有效到緩解[N];健康報;2009年
7 付德明;班布特羅治兒童哮喘性支氣管炎[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劉正午;兒童癲癇治療:宜從單藥開始[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9 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教授 王玉鳳;治療多動癥:恢復社會功能是目的[N];健康報;2010年
10 駐京記者 賈巖;新標準下的多動癥診療[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闖;α_4β_2煙堿受體競爭性拮抗劑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模型-SHR大鼠非選擇性注意、記憶、行為及α_4β_2煙堿受體表達影響的對照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劉莉莉;SKF-81297對ADHD動物模型SHR大鼠行為及其影響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3 錢英;學齡兒童執(zhí)行功能行為評定量表父母版的引進及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中的應用[D];北京大學;2008年
4 張建端;《12~36月齡幼兒情緒社會性評估量表》修訂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黎燕珊;5歲以下兒童哮喘緩解期“治未病”方案的依從性及療效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馮軍壇;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睡眠結構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王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宮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服用利他林前后P300波形變化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朱迎春;8-12歲兒童氣質(zhì)的病例對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6 劉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行為及適應行為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丁俊麗;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血清鐵蛋白、脫氫表雄酮硫酸鹽關系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歐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血中紅細胞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潘學霞;整合視聽持續(xù)測試診斷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李宏革;不同亞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神經(jīng)心理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02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10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