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抗焦慮作用與海馬可塑性的關(guān)系
本文選題:海馬齒狀回 + 神經(jīng)發(fā)生; 參考:《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年05期
【摘要】:正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s)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精神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發(fā)病率達到2%—5%,容易導致自殺等嚴重社會問題。因此,探索焦慮障礙的產(chǎn)生機制,尋求有效治療途徑已經(jīng)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1—2]。而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提高,包括增強認知能力,延緩由衰老引起的記憶減退,加速腦損傷后的恢復,特別是能夠緩解抑郁與焦慮癥狀[3—6]。但是對于運動的抗焦慮作用及可能的生物學機制尚未明確。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分析運動、焦慮與海馬可塑性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深入探討了海馬可塑性在運動抗焦慮過程中的可能作用。
[Abstract]:Anxiety disorders are a kind of mental diseases which threaten human health seriously.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s 2- 5,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suicide.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anxiety disorder and seeking effective treatment have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1-2].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including enhancing cognitive ability, delaying memory decline caused by aging, accelerating recovery after brain injury, especially relieving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3-6]. However, the anti-anxiety effect of exercise and its possible biological mechanism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 of hippocampal plasticity in the process of anti-anxiet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anxiety and hippocampal plasticity.
【作者單位】: 上海體育學院休閑與藝術(shù)學院;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體育部;"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基金】: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0ZD&052)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090076110015) 上海市地方高校大文科學術(shù)新人培育項目
【分類號】:R749.7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亓曉麗,林文娟;焦慮和抑郁動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映海;丹豫晉;;鍛煉心理學視角下網(wǎng)絡(luò)成癮心理歸因及干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8期
2 銀雪麟;;淺談體育教育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06期
3 銀雪麟;;淺談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性[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08期
4 姜德昆;;荊州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特點調(diào)查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5 鮑碧栩;;健美操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影響的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9期
6 汪聚偉;;有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02期
7 王虹;;大理學院體育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8 王慶水;郝根梅;張秀花;;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情緒教育[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17期
9 馮金玲;趙寶椿;;大學生身體自尊與體育鍛煉行為的關(guān)系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毛羽;;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消極心境的影響[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原;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學體質(zhì)健康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史亞飛;調(diào)肝治法方藥抗心理應(yīng)激損傷的部分神經(jīng)免疫學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3 吳立坤;貫歸定志方抗焦慮作用藥效學研究及機制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小河;溫膽片治療焦慮癥的臨床運用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黃葉飛;電針從心膽論治廣泛性焦慮癥的臨床和MAPK/ERK信號通路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全海英;體育活動發(fā)展3~6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澤軍;運動與應(yīng)激對成年小鼠海馬可塑性以及焦慮樣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姜碩;電針修復慢性應(yīng)激致抑郁大鼠海馬星形膠質(zhì)細胞損傷的機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徐瑞鑫;沖突性心理應(yīng)激所致大鼠睡眠障礙的中樞5-HT的機制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海強;遼寧省農(nóng)村留守兒童健康的體育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慧;肝郁血瘀型宮環(huán)出血病病癥結(jié)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李俊;不同運動干預對兒童身體自尊發(fā)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李麗娜;福州市普通高校大學生排球運動參與動機及鍛煉堅持性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陽;遼寧省現(xiàn)役運動員人格與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震;山東省高中生參與籃球運動動機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薛小安;寄宿制重點高中課外體育活動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于碩陶;武漢地區(qū)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和社會支持對心境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何婷;慢性應(yīng)激性抑郁發(fā)生與海馬Glu和GABA水平變化及其受體機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蘇小波;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的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浩;許鵬程;楊俊霞;;亞麻醉濃度的七氟烷對成年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齒狀回神經(jīng)發(fā)生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1年09期
2 武美娜;祁金順;喬健天;;β-淀粉樣蛋白抑制海馬長時程增強機制的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06年03期
3 牟君;謝鵬;;海馬神經(jīng)發(fā)生障礙——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的新觀念[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1期
4 陳小璐;蔣莉;;運動療法對認知功能影響機制的研究進展[J];兒科藥學雜志;2010年04期
5 張華;晏勇;孟濤;代政偉;;激活內(nèi)源性神經(jīng)干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年19期
6 陳琳;趙玉男;戴建國;王中立;黃玉芳;;抗抑郁治療與海馬神經(jīng)發(fā)生[J];生理科學進展;2010年06期
7 方鑫;王芙蓉;姜亞平;;內(nèi)源性神經(jīng)發(fā)生治療Alzheimer病[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8年05期
8 李靜;周華東;王延江;張猛;許志強;方傳勤;;腦缺血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病理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年23期
9 陳小凡;;鹽酸甲氯芬酯對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Caspase-3表達的影響[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10 隋毓秀;張志s,
本文編號:1950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95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