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影像學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雙相障礙 +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參考:《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年02期
【摘要】:正約2/3成人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BD)患者首發(fā)于兒童期或青少年期,29%首發(fā)年齡早于13歲。兒童青少年BD(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是指起病于18歲之前,以反復、交替發(fā)作的情感高漲和低落伴相應認知、行為改變?yōu)橹饕卣鞯囊唤M重性精神障礙。發(fā)病年齡越小,意味著首次緩解后復發(fā)更早、情感正常的間歇期時間更
[Abstract]:Positive about 2 / 3 adult bipolar disorder ( BD ) is the first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 29 % is older than 13 years old . Children ' s adolescent BD (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 , PBD ) is a set of heavy mental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repeated , alternating episodes of affective and low - falling with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anges before the age of 18 . The smaller the onset of onset , the less likely the recurrence is earlier and the emotion is normal .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171291]
【分類號】:R749.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蘇亮;施慎遜;;雙相障礙的神經(jīng)影像學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潤許;丁凱景;劉瑞湘;李雪蓉;萬帥;康傳媛;;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年09期
2 Li An;Qing-Jiu Cao;Man-Qiu Sui;Li Sun;Qi-Hong Zou;Yu-Feng Zang;Yu-Feng Wang;;Local synchronization and amplitude of the fluctuation of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J];Neuroscience Bulletin;201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喻大華;無先兆偏頭痛患者大腦結構與功能異常的磁共振影像學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肖茜;青少年雙相障礙的腦結構和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建華;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雙相抑郁的療效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2 劉霞;ADHD腦網(wǎng)絡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李美玲;想和不想對不同意識狀態(tài)下的序列學習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4 王威;基于低頻振蕩振幅及網(wǎng)絡拓撲結構的小兒多動癥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王韜;成人抑郁癥心理治療早期大腦白質纖維完整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楊碩;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及大學生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前波;周翊;徐通;;鹽酸托莫西汀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共病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年12期
2 韓穎;秦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睡眠障礙[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年09期
3 蔣蘇華;鄒小兵;譚偉棠;麥智廣;張虹橋;黃柳開;;未成年犯共患不同亞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調查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7期
4 錢秋謹,楊莉,王玉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748例各亞型的臨床特點[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年09期
5 楊玉鳳;;關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共患病的診斷治療與干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2期
6 朱慶慶;古桂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心理行為共患病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6年03期
7 聶陸一;王改青;;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研究現(xiàn)狀(上)[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3年07期
8 高鴻云;;兒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藥物治療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07年06期
9 張麗珊;金星明;章依文;;Vanderbilt父母評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臨床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2期
10 張松麗;趙萍;呂文芳;郭秀東;曾雪飛;;兒童癲癇共患病的臨床調查[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雪屏;李雪榮;蘇林雁;杜亞松;;ADHD的遺傳方式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劉津;王玉鳳;;父母培訓對共患ODD與ADHD兒童的療效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劉軍;蘇林雁;杜亞松;吳永剛;;伴或不伴多動的ADHD患者局部腦血流灌注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林海中;費敏華;;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ADHD[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馮軍壇;朱彥麗;王立文;呂凌云;崔雯;李爾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睡眠結構的研究[A];第2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6 蘇林雁;高雪屏;羅學榮;張紀水;謝光榮;;CCMD-3ADHD診斷標準用于兒童多動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程嘉;王玉鳳;;正常兒童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姿勢發(fā)育比較初探[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趙愛玲;高雪屏;蘇林雁;;ADHD與多巴胺D_4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王曉笳;陳中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睡眠質量初探[A];2008年中國睡眠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程道猛;高雪屏;趙愛玲;蘇林雁;;5-HT_(2A)受體T102C基因多態(tài)性與ADHD的關聯(lián)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同濟醫(yī)院 張文;腎積水術后為何還是“腎積水”?[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2 于紅邋張獻懷;治兒童寰樞椎半脫位先復位[N];健康報;2007年
3 保健時報記者 吳玲娟;生長痛常夜間搗亂[N];保健時報;2006年
4 衣曉峰;魏然;深入認識腦癱避免誤診[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莉莉;SKF-81297對ADHD動物模型SHR大鼠行為及其影響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錢英;學齡兒童執(zhí)行功能行為評定量表父母版的引進及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中的應用[D];北京大學;2008年
3 楊闖;α_4β_2煙堿受體競爭性拮抗劑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模型-SHR大鼠非選擇性注意、記憶、行為及α_4β_2煙堿受體表達影響的對照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軍壇;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睡眠結構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王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宮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服用利他林前后P300波形變化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朱迎春;8-12歲兒童氣質的病例對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5 劉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行為及適應行為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丁俊麗;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血清鐵蛋白、脫氫表雄酮硫酸鹽關系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歐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血中紅細胞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張丹;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其與DβH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潘學霞;整合視聽持續(xù)測試診斷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李宏革;不同亞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神經(jīng)心理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090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90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