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xué)論文 > 精神病論文 >

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共情能力及情緒表情注意方式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08:59

  本文選題:孤獨癥兒童 切入點:情緒共情 出處:《心理學(xué)報》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探討了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共情能力及情緒表情注意方式的特點。各選取15名孤獨癥兒童以及作為對照組的智力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各15名,完成情緒共情實驗,同時使用生物反饋儀記錄自主生理反應(yīng),眼動儀記錄眼動軌跡。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孤獨癥兒童對情緒表情的自動模仿及感知能力顯著低于智力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對面孔的總注視時間、總注視點數(shù)均顯著少于智力障礙兒童、普通兒童;對眼部、嘴部的注視時間比及注視點數(shù)比均顯著低于普通兒童;對高興和悲傷表情的注意較多而對恐懼則較少。這提示孤獨癥兒童的情緒共情能力不足、對情緒表情的注意方式異常。
[Abstract]:The study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empathy ability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ttention style in autistic children. Fifteen autistic children, 15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15 normal children as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to complete the emotional empathy experi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omat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 was recorded by biofeedback instrument and eye movement track was recorded by eye movement instru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tomatic imitation and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autistic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common children. The total fixation time of the fa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nd that of the eyes and mou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hildren.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happy and sad expressions and less to fear,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emotional empathy ability of autistic children was insufficient and the attention styl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was abnormal.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xué)教育學(xué)院心理學(xué)系;
【基金】:浙江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13NDJC066YB) 國家社科重大招標(biāo)項目(12&ZD229)
【分類號】:R749.9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揚峗;;淺析對單親家庭中有自閉癥傾向大學(xué)生的思想疏導(dǎo)[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xué));2012年09期

2 魏薇;靜進;;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共情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10期

3 顧莉萍;靜進;金宇;陳強;范方;徐桂鳳;黃賽君;;孤獨癥兒童對人物面孔圖表情識別特征及情緒歸因特點[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04期

4 樊越波;侯錟枝;易莉;黃丹;范楷;揭曉鋒;;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面孔識別的眼動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年04期

5 林勤英;靜進;;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心理理論研究現(xiàn)狀[J];國際兒科學(xué)雜志;2007年06期

6 陳順森;白學(xué)軍;;自閉癥幼兒對多重競爭條件下熟悉面孔的注意偏向[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5期

7 汪慧;樊越波;黃丹;易莉;伍小云;;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道德感發(fā)展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年04期

8 胡鳳培;李婷;葛列眾;包曉安;;臉部認知中種族和性別判斷的知覺不對稱效應(yīng)[J];航天醫(yī)學(xué)與醫(yī)學(xué)工程;2009年01期

9 連福鑫;;E-S理論在自閉癥情緒認知干預(yù)中的應(yīng)用探討[J];南京特教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1期

10 黃欣欣;陳順森;金麗;龍細連;;4-11歲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面孔加工的時程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趙亞軍;注視線索知覺的加工機制及其與注視追隨的關(guān)系[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2 金宇;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社會認知缺陷的神經(jīng)心理機制及早期篩查工具的研究[D];中南大學(xué);2008年

3 潘發(fā)達;混合情緒加工中的沖突反應(yīng)[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4 郭文斌;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面部表情識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蔣秋靜;兒童孤獨癥的早期特征與影響異常情況發(fā)現(xiàn)時間的因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1年

2 連福鑫;自閉癥兒童面部表情加工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邱天龍;自閉癥兒童面孔表情識別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4 王瑞安;青少年日常情緒體驗的具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5 王警可;半投射式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動機量表的初步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3年

6 彭運成;厭惡共情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3年

7 袁穎;旋轉(zhuǎn)情緒面孔的倒置效應(yīng)[D];西南大學(xué);2013年

8 張琳;眼睛注視知覺及其對面孔再認和表情判斷等社會認知過程的影響[D];西南大學(xué);2013年

9 譚飛;感覺尋求特質(zhì)相關(guān)刺激認知加工的ERPs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2012年

10 王赫;驚恐障礙患者視覺情緒加工時間進程特征的ERP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梅;;孤獨癥教育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0年03期

2 趙鳳萍;王惠梅;;孤獨癥兒童聽力的初步探討及早期干預(yù)[J];臨床醫(yī)藥實踐雜志;2006年04期

3 林萍;;運用音樂背景訓(xùn)練孤獨癥兒童言語的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4 雨林;;孤獨癥兒童家庭應(yīng)激研究現(xiàn)狀[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7年12期

5 董昒;;孤獨癥兒童學(xué)校教育的個案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xué);2010年S1期

6 竇艷輝;張義兵;;技術(shù)支持在孤獨癥兒童教育干預(yù)中的應(yīng)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7 肖;;全國50萬兒童患孤獨癥[J];教師博覽;1995年06期

8 方玉華;孤獨癥兒童三例報告[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4年01期

9 江文慶;;走出封閉的世界——兒童孤獨癥[J];生活與健康;2008年12期

10 盧守萍;;促進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班級融合的實踐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歐婉杏;查彩慧;汪玲華;;孤獨癥兒童家長心理狀態(tài)的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xué)者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唐久來;魏薇;吳德;王雨松;;孤獨癥兒童尿液代謝組學(xué)篩查指標(biāo)的初步建立[A];中國的遺傳學(xué)研究——遺傳學(xué)進步推動中國西部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中國遺傳學(xué)會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陳雪芬;秦s,

本文編號:16192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6192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2f2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