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疼痛癥狀對抑郁障礙急性期療效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2-06 21:27

  本文關鍵詞:疼痛癥狀對抑郁障礙急性期療效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抑郁癥 疼痛 焦慮 回歸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伴疼痛癥狀抑郁障礙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疼痛癥狀對抑郁障礙急性期療效的影響。方法納入符合DSM-IV診斷標準的抑郁障礙患者813例,其中有疼痛癥狀者439例,無疼痛癥狀者374例。比較兩組間臨床特征以及進行干預治療患者的急性期療效,對影響疼痛癥狀及急性期療效的相關癥狀群進行相關回歸分析。結果基線期有疼痛癥狀組17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分、HAMD-17焦慮/軀體化因子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抑郁癥狀快速檢查-自我報告評分16項(QIDS-SR16)評分顯著高于無疼痛癥狀組[(21.87±4.80)vs.(20.33±4.43)、(7.47±2.46)vs.(6.41±2.30)、(19.18±6.18)vs.(15.12±5.37)、(20.04±5.84)vs.(18.08±6.17),均P0.05],且與抑郁和軀體癥狀量表(DSSS)疼痛癥狀因子分呈正相關(r=0.318、0.318、0.489、0.280,P0.05);有疼痛癥狀組6項生活質量問卷總分顯著低于無疼痛癥狀組[(14.62±2.97)vs.(16.14±2.44),P0.05],且與DSSS疼痛癥狀因子分呈負相關(r=-0.256,P0.05)。有337例抑郁障礙患者同意進入藥物干預治療并完成8周隨訪,其中有疼痛癥狀組189例,無疼痛癥狀組148例;有疼痛癥狀組治愈率顯著低于無疼痛癥狀組(χ~2=7.842,P=0.005);生活質量(OR=0.848,P=0.005)、焦慮/軀體癥狀(OR=0.864,P=0.019)、疼痛癥狀(OR=2.089,P=0.012)是不良治療結局的預測因素。結論伴疼痛癥狀的抑郁障礙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更為顯著,生活質量更差,與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相關。伴疼痛癥狀的抑郁障礙患者急性期療效較差,且疼痛癥狀是急性期療效的危險因素。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境障礙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1232719)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12BAI01B04) 國家臨床重點?啤虾J芯裥l(wèi)生中心(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2011-873) 上海市精神疾病臨床醫(yī)學中心(2014) 上海市科委醫(yī)學(西醫(yī))引導類項目(134119b0400)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院級課題(2011-YJ-12) 中央級科研院所科研專項(GY2016Z03)
【分類號】:R749.4
【正文快照】: 抑郁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組以情緒低落、意志活動減退、思維遲緩等為特征的精神障礙。除上述常見的核心癥狀外,抑郁障礙通常還伴有多種非特異性的軀體癥狀,如疼痛、頭暈、胸悶、精力減退、食欲變化等。以疼痛癥狀為主訴的抑郁障礙患者較為常見[1,2],由于疼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勇貴 ,張心保 ,李箕君 ,張寧 ,張石寧 ,吳愛勤;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臨床特征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2年04期

2 姜可偉,王杉,李嘉,尹慕軍,杜如昱;普通外科手術患者伴發(fā)抑郁障礙的現(xiàn)況調查[J];中華外科雜志;2002年11期

3 周華琳,王清芳,陳玲;抑郁障礙的識別與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年19期

4 于建軍,蘇坤;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與單純抑郁障礙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4年09期

5 林漢生;呼吸內(nèi)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礙及其治療[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年11期

6 許毅;減少抑郁障礙的全球負擔:世界14個地區(qū)抑郁障礙干預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7 余慧珠;王祖兵;盧偉;;職業(yè)緊張與抑郁障礙[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05年06期

8 王祖新;;抑郁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和檢查手段[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6年02期

9 任夫喬;;抑郁障礙罪犯的心理干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6年04期

10 徐斐;王晨陽;李解權;王民潔;徐斌;梁亞瓊;王志勇;柯曉燕;劉輝;;南京地區(qū)中學生抑郁障礙及其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豫;王翔;;抑郁障礙對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初探[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2 陳葵;王得新;潘映輻;伍文清;許春伶;;癲癇合并抑郁障礙的臨床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熊娜娜;洪霞;朱麗明;柴晚星;蔣靜;王智鳳;魏鏡;;抑郁障礙患者的胃腸功能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王燕;曹曉華;李建英;張愛霞;張克讓;;氟西汀對首發(fā)抑郁障礙患者情感加工相關腦機制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朱紫青;;抑郁障礙的研究進展[A];全國精神疾病新進展高級論壇資料匯編[C];2009年

6 孫海燕;;抑郁障礙的早期識別及健康教育[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孫紅梅;陳大才;劉秋香;范健;馮悠;;老年人焦慮與抑郁障礙共病的臨床研究[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張雅絢;張二仝;;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抑郁障礙[A];第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精神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實;;綜合醫(yī)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礙臨床對照研究[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虢周科;;郁樂治療抑郁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A];第四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超群;范曉莉;抑郁障礙研究取得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陳金雄;抑郁障礙的中西醫(yī)診治現(xiàn)狀[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3 駐京記者 金豐杰;抑郁障礙就在身邊[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韓明華;抑郁障礙要及早治療[N];保健時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董毅然;京城60萬人抑郁障礙為何六成沒就醫(yī)[N];北京科技報;2005年

6 范華鋒 蔣廷玉;近15%的中學生患抑郁障礙[N];新華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程國媛;抑郁障礙研究新思路[N];山西日報;2010年

8 記者 王鵬;可調節(jié)抑郁障礙發(fā)病風險的基因被發(fā)現(xiàn)[N];健康報;2010年

9 衛(wèi)健;應重視精神健康[N];北京科技報;2003年

10 姬薇;抑郁病患者正呈增多之勢[N];工人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喬冬冬;中國漢族人群HTR3B基因多態(tài)性與抑郁障礙及其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孫寧;抑郁障礙外周血miR-34b/c調控紊亂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徐素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障礙血漿生物標志物的探討及預后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麗娜;抑郁障礙患者冗思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丁偉軍;肝豆狀核變性患者抑郁障礙的HAMD各因子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陳建淮;基于彌散張量成像的抑郁障礙患者腦白質網(wǎng)絡拓撲屬性特征及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邵琳琳;基于腦病科門診的高血壓共病抑郁障礙臨床分析及病機探討[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李莉;常用抑郁量表篩查青少年抑郁障礙效度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孟惠;抑郁障礙患者核心護理結局的篩選、修訂及初步應用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張玉欣;MiR-34b/c與抑郁障礙認知功能的關聯(lián)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史文宗;大連市抑郁障礙患病率及相關因素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鐘平;抑郁障礙患者應激知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李黎黎;發(fā)育和健康狀況評定量表應用于抑郁障礙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2600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2600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7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