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腦皮層厚度的輕度認知障礙的分類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大腦皮層厚度的輕度認知障礙的分類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皮層厚度 輕度認知障礙 模式識別 特征選擇 分類
【摘要】:阿爾茲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典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病理過程復雜,而且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來治愈該疾病,所以對該疾病的提前診斷與預測成為預防該種疾病的主要手段。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一般被認為是阿爾茲海默癥的前兆癥狀,該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的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判斷能力出現(xiàn)問題。但是還沒有達到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的程度,和阿爾茲海默癥的嚴重程度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不重視輕度認知障礙,不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其很容易轉變?yōu)榘柶澓DY。所以通過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預防阿爾茲海默癥。如何從臨床被試中準確分類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一直是計算神經影像學的熱點。本文將探索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輕度認知障礙分類,從而為阿爾茲海默的早期預測提供方法指導和理論依據(j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進展和成果包括:(1)對采集到的MRI影像進行處理,采集正常老人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2年內的數(shù)據(jù),將正常人被試組第一次采集的信息定義為NC_SC,第二次采集的定義為NC_24,而MCI被試組同樣被分為MCI_SC和MCI_24兩組,通過對NC組和MCI組進行組間和組內的比較,探索MCI患者大腦皮層厚度的萎縮區(qū)域,發(fā)現(xiàn)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相比有多個腦區(qū)的皮層厚度發(fā)生明顯的變薄。從而為利用皮層厚度進行分類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由于正常老年人和MCI患者在兩年內皮層厚度都發(fā)生了萎縮,為了判斷是由何種因素引發(fā)的萎縮,分別計算兩年內兩組人群各腦區(qū)的萎縮速度,劃分出正常萎縮和由疾病引起的萎縮的臨界值。(2)利用模式識別的方法,使用大腦皮層78個腦區(qū)的平均厚度作為分類特征,對NC組和MCI組進行分類。我們比較了三種特征選擇方法對分類結果的影響。一種是SVM-RFE提取的皮層厚度特征,一種是Relief提取的皮層厚度特征,最后一種是綜合SVM-RFE和Relief提取的厚度特征。分類結果表明利用大腦皮層厚度作為分類特征來分類正常老年人和MCI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皮層厚度 輕度認知障礙 模式識別 特征選擇 分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49.16;TP391.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緒論7-13
- 1.1 引言7-8
- 1.2 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現(xiàn)狀8
- 1.3 大腦解剖學基礎8-10
- 1.4 磁共振成像技術簡介10-11
- 1.5 本文的主要貢獻11-12
- 1.5.1 皮層厚度萎縮模式分析11
- 1.5.2 MCI和NC分類研究11-12
- 1.6 本文的組織結構12-13
- 第二章 基于MRI影像的MCI分類特征的選擇13-23
- 2.1 引言13
- 2.2 磁共振成像技術的處理過程13-15
- 2.2.1 圖像采集13
- 2.2.2 圖像預處理13-14
- 2.2.3 圖像后處理14-15
- 2.3 常用的大腦皮層形態(tài)度量15-17
- 2.4 MCI分類特征的選擇17-19
- 2.5 皮層厚度及計算方法19-23
- 2.5.1 T-link算法19-20
- 2.5.2 T-average-near算法20
- 2.5.3 拉普拉斯方程方法20-23
- 第三章 大腦皮層萎縮情況分析研究23-33
- 3.1 引言23
- 3.2 方法及數(shù)據(jù)23-25
- 3.2.1 相關方法23-24
- 3.2.2 實驗數(shù)據(jù)24-25
- 3.3 實驗結果分析25-31
- 3.3.1 MCI患者和NC大腦皮層萎縮區(qū)域25-28
- 3.3.2 NC和MCI患者組內大腦皮層萎縮區(qū)域28-31
- 3.4 全腦萎縮速度31-32
- 3.5 本章小結32-33
- 第四章 輕度認知障礙的分類研究33-45
- 4.1 引言33
- 4.2 方法及數(shù)據(jù)33-42
- 4.2.1 模式識別33-35
- 4.2.2 分類器選擇35-37
- 4.2.3 特征選擇方法37-42
- 4.3 實驗結果與分析42-44
- 4.3.1 特征選擇結果42-43
- 4.3.2 分類結果對比43-44
- 4.4 本章小結44-45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45-47
- 5.1 本文工作總結45-46
- 5.2 未來工作展望46-47
- 參考文獻47-51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科研成果51-52
- 致謝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永波;輕度認知障礙及其進展[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2 范云澤;房偉;張強;;對輕度認知障礙預警及干預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綜述;2008年13期
3 崔其福;趙艷茹;;輕度認知障礙研究進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4 尹昌浩;郭艷芹;韓瓔;;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2年09期
5 宋守君;;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1年04期
6 方芳,晏勇;輕度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4年06期
7 熊光潤,陳靜,王虹敏,顧昱,熊芳琴,馮玲,譚曉敏,王靜;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情感圖片再認的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4年03期
8 趙永波,周曉琳;輕度認知障礙[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4年05期
9 馬立華;;輕度認知障礙研究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4年01期
10 劉彬,韶紅,彭永革,丁惠瑩;對深圳羅湖區(qū)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的調查與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永波;周曉琳;;輕度認知障礙[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趙永波;周曉琳;;輕度認知障礙[A];第七屆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暨海內外華人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趙永波;周曉琳;;輕度認知障礙概念及進展[A];2005年中國神經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陳皓;洪楠;;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對輕度認知障礙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高芳;張允嶺;韓振蘊;侯小兵;金香蘭;陳寶鑫;何婷婷;;血管源性輕度認知障礙認知損害特點分析[A];中醫(yī)藥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與成果展示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高芳;張允嶺;韓振蘊;侯小兵;金香蘭;陳寶鑫;何婷婷;;血管源性輕度認知障礙認知損害特點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7 陳懷紅;;輕度認知障礙的現(xiàn)代概念和研究進展[A];2005年浙江省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何迎春;張如富;;輕度認知障礙的中醫(yī)辨證分型[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中西醫(yī)結合神經內科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6年
9 王健;林水淼;;從“心”論治輕度認知障礙的思考[A];第十次中醫(yī)藥防治老年病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10 于華林;詹向紅;;近10年輕度認知障礙研究進展[A];2013年全國老年性癡呆與相關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指導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 張毅 副主任醫(yī)師 王子揚;老人謹防輕度認知障礙發(fā)展成老年癡呆[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賈建平;輕度認知障礙 需盡早診治[N];健康報;2011年
3 李 浩 劉 芳 徐立然 侯留法 崔 玲 羅增剛;還腦益聰膠囊對老年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劉鵬;美研究顯示:較之女性,男性更易“健忘”[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5 ;老翁更健忘,但學問大忘性小[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本報記者 聶國春;輕度認知障礙是老年癡呆最佳治療時機[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7 褚曉明;輕度認知障礙者是老年癡呆高危人群[N];健康報;2005年
8 通訊員褚曉明;拿起電話筒 家中診癡呆[N];科技日報;2002年
9 王增;經常焦慮憂郁易患失憶癥[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10 呂乃群;葉酸可控制輕度認知障礙[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趙春善;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認知功能干預模式的構建及其干預效果評價[D];延邊大學;2016年
2 張耀東;老年輕度認知障礙的現(xiàn)狀調查、危險因素及早期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黃覺斌;自然人群中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的隨訪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4 姚志軍;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茲海默病腦形態(tài)異常的磁共振影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尹昌浩;兩種類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多模態(tài)核磁共振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甄淑芳;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早年創(chuàng)傷事件和事件相關電位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彥明;血脂和甲狀腺激素水平對輕度認知障礙篩查和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馬旭;面向輕度認知障礙的神經影像建模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王品;RAGE Gly82Ser基因多態(tài)性及血清sRAGE水平與2型糖尿病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相關性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彭星銘;加減薯蕷丸對輕度認知障礙的早期臨床干預及相關量效關系實驗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6 游彥慧;西寧地區(qū)缺血性腦小血管病輕度認知障礙影響因素分析[D];青海大學;2016年
7 苗薇;輕度認知障礙老年群體產品設計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8 李東倩;太原市養(yǎng)老機構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中醫(yī)調攝護理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陳思言;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輕度認知障礙現(xiàn)狀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D];暨南大學;2016年
10 韋日珍;基于MRI的輕度認知障礙疾病發(fā)展過程的分類預測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085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108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