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轉導通路的生物傳感器的構建
本文關鍵詞: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轉導通路的生物傳感器的構建
【摘要】:為構建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轉導通路的下游蛋白Smad3的生物傳感器,根據已發(fā)表的人類Smad3基因序列設計引物,利用PCR擴增得到了一個長度約為1.3 kb的Smad3基因全長序列.序列分析結果表明與數據庫公布的人類序列(Genebank登錄號:NM_005902.3)一致.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構建含有增強的青色熒光蛋白-Smad3-黃色熒光蛋白變體(ECFP-Smad3-Citrine)融合蛋白的真核表達載體即:Smad3生物傳感器.轉染293T細胞并觀察轉染效率和融合蛋白表達情況.在熒光顯微鏡下,應用MetaFlour FRET 4.6軟件測量Smad3生物傳感器的熒光能量共振轉移(flur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經過PCR和雙酶切鑒定結果表明:成功構建Smad3生物傳感器質粒.細胞轉染后轉染效率達40%,并檢測到FRET現象.分析表明:Smad3生物傳感器能夠作為活細胞分子探針研究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轉導通路.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民族與地方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科;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骨一科;
【關鍵詞】: 轉化生長因子β 生物傳感器 構建
【分類號】:R346
【正文快照】: 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種體內分布廣泛而且具有多效性的細胞因子,調控著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細胞遷移、蛋白合成和上皮細胞間質化轉變等多種病理和生理過程[1].TGFβ與跨膜受體結合后調控靶基因表達是通過一系列Smad蛋白介導的.Smad3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益珍,幸浩洋,李宜貴;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及其在醫(yī)藥學中的應用[J];華西藥學雜志;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天才;梁志偉;吳英松;;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0年12期
2 史翠平;張宏艷;;TGFBR2基因多態(tài)性與川崎病和冠狀動脈損傷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年09期
3 蔣彭成;郭音;;TGF-β與局限性硬皮病發(fā)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長沙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4 李貞;徐慶;張慧;;慢病毒介導的TGFβ-R2 shRNA抑制人LECs細胞TGFβ-R2的表達[J];國際眼科雜志;2014年01期
5 鄧洋洋;孫鑫;李佳;尚德陽;鄭洪新;;去卵巢骨質疏松癥模型大鼠股骨、腎、下丘腦中Smurf1信號轉導蛋白的活性變化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年02期
6 殷靜;程真順;譚維軍;張莉;譚秋月;;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大鼠肺成纖維細胞轉化生長因子β_1信號通路的作用[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5期
7 熊偉;王理;喻風雷;;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與腫瘤[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9期
8 呂池波;郁二蒙;謝駿;王廣軍;余德光;李志斐;王海英;龔望寶;;草魚Smad4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反義真核載體的構建[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9 王磊;李圍;于淼;詹軼群;李長燕;葛常輝;楊曉明;;SIK2參與TGFβ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3年09期
10 趙海光;;Ras基因對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建義;大腸埃希氏菌蛋白質復合物組的鑒定分析及重要復合物的功能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梁星;銪、鋱高分子配合物和BODIPY類發(fā)光體系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3 崔雪艷;低氧微環(huán)境對造血干細胞特性及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性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2年
4 母小新;TGF-β信號通路參與肝癌發(fā)生發(fā)展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艾熙;非Smad通路在小鼠結腸癌肝轉移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6 喻冬柯;化合物B192和EGCG的藥效和藥理作用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7 洪俊平;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過表達對腎小管上皮間充質轉化的抑制作用及機制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8 林開敏;針對TGF-β1啟動子的ASODNs對新西蘭兔腹主動脈支架植入后再狹窄及再內皮化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孫丹;Slug對肝癌細胞干細胞特性及VM形成影響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王宏飛;PLK1在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霞;氧化鋅基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燕;光學成像技術觀察小檗堿對人高轉移性肺癌PG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3 田慧;腫瘤TK基因治療效應的光學成像監(jiān)測[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李申麗;中藥大黃三維熒光圖譜解析及活性成分測定方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熊小龍;富血小板血漿對大鼠跟腱斷裂早期愈合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姜多華;基于FRET羅丹明B-二芳烯化學傳感器分子合成及性質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2年
7 嚴琳;食管鱗狀細胞癌組織中骨形成蛋白7的表達[D];鄭州大學;2013年
8 王崇剛;他達拉非對野百合堿誘導肺動脈高壓大鼠模型肺動脈重構的影響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9 李靜;錦囊升白沖劑對放化療后骨髓抑制再生的分子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李風華;鱉甲煎丸對肝纖維化大鼠的治療作用及其對細胞因子p38、CTGF、TIMP-1及MMP-9表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志賢,,陶桂全;壓電免疫生物傳感器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綜述)[J];中國食品衛(wèi)生雜志;1995年04期
2 朱將偉;劉國艷;史賢明;;生物傳感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年07期
3 王立中;;一種新型的生物傳感器[J];廣東藥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4 Alan R.Newman ,劉志修;未來的臨床化學實驗室[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1992年02期
5 高志賢;壓電免疫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95年04期
6 王佳棣;檢測心臟疾患早期征兆的生物傳感器[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04年04期
7 韓學海;霍紀文;;FET生物傳感器用酶固定化技術的最新進展[J];國際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1989年04期
8 吳靖;;采用化學敏感場效應晶體管的生物傳感器[J];國際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1989年04期
9 J. D. Kruse-Jarres;陳宇紅;;臨床化學中的離子選擇電位測定法(四)[J];醫(yī)療裝備;1990年02期
10 宋忠烈;;微型醫(yī)學傳感器的開發(fā)和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199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自萍;;生物傳感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靳剛;;倏逝波成像生物傳感器的發(fā)展及應用[A];第七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孔祥貴;張友林;曾慶輝;劉曉敏;涂浪平;孫雅娟;張宏;;單光纖多靶標檢測的倏逝波量子點生物傳感器[A];第七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劉新會;梁剛;石柳;鞏文雯;;同時檢測Pb~(2+),Hg~(2+)的DNA生物傳感器的制備及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5 黃智偉;黃琛;;光纖DNA生物傳感器研究動向[A];中國電子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袁文迪;龍哲;付志然;沙憲政;;生物傳感器關鍵參數的計算機優(yōu)化[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7 袁文迪;龍哲;付志然;沙憲政;;生物傳感器關鍵參數的計算機優(yōu)化[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8 孫金杰;朱以華;楊曉玲;李春忠;;硫化鎘量子點的光電效應在葡萄糖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9 王深琪;李世普;俞耀庭;;一種新型的檢測膽固醇含量的熒光光纖生物傳感器研究[A];21世紀醫(yī)學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10 靳剛;;蛋白質生物芯片[A];首屆全國醫(yī)療器械學術與產業(yè)論壇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美迪;能使腫瘤乖乖現形[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2 記者 何永晉;烏生物傳感器研究碩果累累[N];科技日報;2003年
3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有望突破40億美元[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新欣;新型生物傳感器可快速檢測病原體[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5 記者 耿挺;人工核酸將用于食品新鮮度檢測[N];上海科技報;2007年
6 龍云怒;新型電化學DNA納米生物傳感器研制成功[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7 吳瓊;生物傳感器迅速成長[N];中國電子報;2000年
8 朱小平;“人體偵探”——生物傳感器[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9 白毅 王宇星;我國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重大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10 ;ATP熒光快檢:生物傳感器的應用不是夢(上)[N];中國食品質量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以明;納米光纖DNA生物傳感器研制及基因診斷[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薛懷國;基于聚苯胺及其復合材料的生物傳感器[D];浙江大學;2002年
3 周真;苯丙氨酸解氨酶傳感器及檢測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年
4 張芬芬;新型納米生物傳感器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婧;基于硼摻雜金剛石和新型納米復合材料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6 張彥莉;雙層類脂膜與離子通道分子自組裝性質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2年
7 鄧立新;基于倏逝場的光纖生物傳感器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8 劉興梅;基于碳納米管的生物傳感器和液/液界面離子轉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劉盛平;基于支撐雙分子層膜的智能生物傳感器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10 曲松;納米管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艷玲;膜化學修飾電極在化學及生物傳感器中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尹娟;基于纖維素酶系功能基因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3 劉海燕;化學修飾電極及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高慧麗;檢測有機磷農藥電流型乙酰膽堿酯酶生物傳感器的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陳國明;基于雙分子層膜生物傳感器的基礎實驗研究[D];汕頭大學;2004年
6 嚴珍;發(fā)光菌生物傳感器在海洋水質監(jiān)測及蔬菜殘留農藥檢測中的應用[D];廈門大學;2002年
7 鄭彥;新型化學修飾電極及生物傳感器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曉麗;納米材料修飾電極及其在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朝暉;地方高等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李軍;中國技術型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構建[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884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78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