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蛋白M及其與重大疾病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硒蛋白M及其與重大疾病的關系
更多相關文章: 硒蛋白M 氧化應激 鈣穩(wěn)態(tài) 活性氧物種 阿爾茨海默癥
【摘要】:硒蛋白M(SelM)是2002年應用生物信息學方法發(fā)現的一種內質網硒蛋白,其二級結構中含有一個氧化還原調節(jié)基序CXXU,且該蛋白在腦中大量表達。SelM因具有維持機體氧化還原水平、保護神經細胞和調節(jié)鈣穩(wěn)態(tài)平衡等重要作用,近年成為研究熱點。本文結合本課題組的研究結果,對硒蛋白M的最新研究進展、生物功能、與重大疾病的關系及今后研究方向等方面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深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安徽省華信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 硒蛋白M 氧化應激 鈣穩(wěn)態(tài) 活性氧物種 阿爾茨海默癥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070731)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10151806001000023)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No.2012M521625) 深圳市科技項目(No.CXB201005240008A)資助
【分類號】:R341
【正文快照】: Contents1 Introduction2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SelM and its distribution3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elM4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SelM4.1 Antioxidative function4.2 Interaction with metal ions4.3 Calcium regulation5 Relation between SelM and diseases5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亞萍;;硒蛋白的研究進展[J];中學生物教學;2009年09期
2 姚慶禎;張經;簡慧敏;;珠江口硒的形態(tài)分布特征[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6年01期
3 譚龍飛,黃峙,郭寶江;螺旋藻富硒培養(yǎng)及轉化的研究[J];食品與機械;1998年06期
4 孫蘭萍;張勝義;許暉;;硒化殼聚糖的制備及理化性質的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6年02期
5 王新風,戴傳超,蔣海龍,陳珍麗,石洪娟,李晶;硒對栽培平菇產量及營養(yǎng)成分影響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5年08期
6 楊芳,余景,鄭文杰,白燕;高硒濃度下兩種螺旋藻對Se(IV)的吸收和代謝[J];食品科學;2005年11期
7 張馳;劉信平;周大寨;陳云高;;中國板黨中硒多糖提取分離技術研究[J];食品科學;2006年10期
8 王新風;石紅娟;陳穎;王長江;季紅;王婷;;富硒平菇的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06年12期
9 周志剛,尹長松;富硒極大螺旋藻整細胞、藻膽體及藻藍蛋白的光譜特性[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劉倫沛;魚腥草對硒的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J];生物學雜志;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何家紅;張錚;;淮北市居民硒營養(yǎng)水平調查與評價[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2 雷新根;趙華;周繼昌;;哺乳動物硒蛋白研究進展[A];動物營養(yǎng)研究進展——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八屆全國代表大學暨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余梅燕;趙成愛;吳現芳;楊琳琳;孫輝;;硒與各種癌癥關系的研究進展[A];2010中國艾滋病防治高端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孫鵬;王寶維;劉振國;姜曉霞;王娜;王巧莉;;不同酵母硒水平對肥肝鵝抗氧化功能和產肝性能的影響[A];中國家禽科學研究進展——第十四次全國家禽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少卿;硒蛋白S和硒蛋白K在內質網應激中的調節(jié)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引乾;硒對山羊妊娠調節(jié)的細胞與分子免疫學機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3 胥保華;納米硒對Avian肉雞的生物學效應及其分子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4 徐芳;硒的化學形態(tài)與生物形態(tài)分析的新技術與新方法[D];復旦大學;2003年
5 鄧貴龍;肝癌亞細胞組份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含硒蛋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林祥霖;納米硅酸鹽(NS)吸附豬飼糧汞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湯蓉;硒和Vc對Triol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鐵梅;食用菌中硒的形態(tài)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池泉;硝化對胰島素結構、功能影響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劉慧娟;具有GSH結合位點的硒蛋白在真核細胞中的表達[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克敏;稻米重要礦質元素的分布及鐵鋅快速測定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李春生;開陽縣硒資源農業(yè)開發(fā)利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娟;生命微量元素硒環(huán)境營養(yǎng)背景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4 陳建平;硒代氨基酸的電化學性質及其分析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5 馮菊紅;具有生物活性的雜原子有機化合物研究(Ⅱ)[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曾鑫華;若干硒芳香雜環(huán)化合物的譜學、電化學和自組裝膜[D];暨南大學;2002年
7 王紅艷;多糖分子軟模板法制備納米硒[D];安徽大學;2003年
8 賀鴻志;Se、Te脅迫對極大和鈍頂兩種螺旋藻生長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3年
9 趙耀;亞硒酸鈉誘導麥苗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生物合成機理的探討[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10 王潤霞;低熱固相反應制備納米硒[D];安徽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春英,周井炎,徐輝碧;硒與艾滋病關系研究的新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7年04期
2 王育凱,田東萍;腦硒、硒蛋白與腦疾病[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洋,秦川,尹紅星,朱華,蔡有余;建立阿爾茨海默癥的轉基因動物模型[J];解剖學報;2000年02期
2 李習藝,郭松超,姜岳明;;撬崤c錳和細胞內鈣穩(wěn)態(tài)的關系[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0年06期
3 張潔;龍穎;胡昔奇;曹萍;鄭堯帆;李先輝;;阿爾茨海默癥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及其評價[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年10期
4 李輝 ,沈孝宙 ,陳永福;APP_(770) 轉基因小鼠的空間學習記憶能力出現減退(英文)[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1年10期
5 曾慶平,郭勇;反效信號傳導通路與氧化應激誘導的基因表達[J];生理科學進展;1997年03期
6 常洋,秦川,蔡有余;阿爾茨海默癥的轉基因動物模型[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1999年02期
7 敖琳,曹佳;細胞凋亡中Ca~(2+)的分子靶點[J];癌變.畸變.突變;2001年03期
8 劉虹彬,溫進坤,韓梅;氧化應激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1年04期
9 張丹英;雷艷霞;;動物硒蛋白-磷脂氫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地理分冊;2005年04期
10 李忠海;劉尚喜;侯凡凡;王燕群;;晚期氧化蛋白產物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一氧化氮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雅君;張偉華;李鴻珠;吳博;李宏霞;李全風;高秀香;徐長慶;;鳥氨酸脫羧酶(ODC)/多胺系統(tǒng)在大鼠氧化應激預適應心肌保護中的作用[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建偉;;JWA基因通過NFI結合位點特異性應答氧化應激所致的DNA損傷[A];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莉;姚華;馬玲;;尿酸與氧化應激關系的研究進展[A];老年營養(yǎng)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yǎng)供餐規(guī)范研討會暨糖尿病腎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1年
4 宗峰;丁國憲;程蘊琳;;氧化應激對人淋巴細胞端粒長度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暨海內外華人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李慧;蔣濤;林伊鳳;趙仲華;陳琦;張農;;HGF/c-Met抑制高糖誘導的大鼠系膜細胞內氧化應激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郝麗萍;胡學鋒;孫秀發(fā);應晨江;劉烈剛;毛麗梅;;酒精對小鼠NIT-1細胞氧化損傷及凋亡的影響[A];湖北省、武漢市營養(yǎng)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7 馬鑫;高琴;李艷芳;葉治國;夏強;;氧化應激對大鼠腸系膜阻力血管舒張功能的影響[A];浙江省生理科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符躍強;許峰;;氧化應激對肺泡Ⅱ型上皮細胞MAPKs的激活及NAC的干預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9 湯習鋒;周東耀;康格非;;一氧化氮的誘導與肝細胞脂質過氧化及鈣穩(wěn)態(tài)[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10 秦川;常洋;蔡有余;;阿爾茨海默癥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靈諾;身體異常與“氧化應激”有關[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2 郭楓;知未來 治未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3 劉海英;氧化應激是基因突變的主要潛在致因[N];科技日報;2009年
4 徐述湘;專家研討“氧化應激窗口期”新假說[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5 張福昌 作霖;氧化應激窗口期理論(WPOS)現代科學的生命“平衡”思想[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6 王玉文;天然胡蘿卜素的生物功能[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7 沈琨;抗衰藥物新方向[N];中藥報;2001年
8 李文;膜聯蛋白1:介導糖皮質激素在神經內分泌-免疫中的作 Annexin 1:a Mediator of Glucocorticoid Action at the Neuroendocrine-immune Interface[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9 本版編輯邋梅進 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外科 吳中學 劉愛華;深度腦刺激能增強記憶力[N];健康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王丹;自由基 生命的潛在動力[N];健康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瑩;氧化應激對內皮祖細胞作用的蛋白質組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2 陳瑞;JWA參與氧化應激誘導的堿基切除修復信號通路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魏鈞;過氧化氫誘導的ECFC細胞氧化應激模型的氧化修飾亞蛋白質組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4 陳瑩瑩;幾種主要的氧化應激因子的心血管效應及其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5 李國林;衰老過程中的羰基應激[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艷;殼寡糖,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功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7 耿晶;一、Hfq參與鼠疫菌致病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 二、KatA和KatY在鼠疫菌抗氧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調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8 孫王樂賢;大氣顆粒污染物與臭氧對高果糖飲食大鼠心表面和腎周脂肪致炎和氧化應激作用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9 徐輝;細胞內Ca~(2+)濃度、氧化應激、骨橋蛋白在氟中毒腎損害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氟中毒大鼠腎組織蛋白質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章恩明;胚胎干細胞同步化處理、神經分化及Aβ對分化神經元NFκB通路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秋紅;馬爾尼菲青霉菌廣西竹鼠寄生株與臨床人分離株超微形態(tài)學及氧化形態(tài)特性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劉景;顆粒細胞MDA、SOD水平和凋亡率對卵子質量和IVF-ET結局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8年
3 魏燕;血管緊張素-(1-7)對血管緊張素Ⅱ致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氧化應激的影響及機制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李慧敏;辛硫磷對大鼠肝臟毒性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5 宗峰;氧化應激致免疫老化的基礎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劉麗萍;肌肉注射sRAGE基因對高脂餐大鼠脂質代謝、慢性炎癥狀態(tài)及重要器官的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李艷艷;肢體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中的氧化應激及HO-1mRNA的表達[D];中南大學;2008年
8 尹強兵;氧化應激中熱休克蛋白90與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B1關系的探討[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康瑞霞;氧化應激條件下PRAK參與Prx1磷酸化調控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王玉;高滲、低溫和氧化條件下酵母細胞應激產生活性物質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36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73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