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噬菌體的分離篩選
本文關鍵詞:金黃色葡萄球菌噬菌體的分離篩選
【摘要】: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宿主菌,采用富集法從污水、糞便樣品中分離篩選噬菌體,純化后觀察噬菌斑特征,電鏡形態(tài),并測定其效價、RTD(RoutineTestDilution,常規(guī)實驗稀釋度)值,初步分析該噬菌體的宿主譜。結果獲得一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的噬菌體,該噬菌體在宿主菌平板上能形成直徑1~2mm、邊界清晰、圓形透明的噬菌斑,效價是3.2×1010PFU/mL,RTD值為10-3,電鏡觀察顯示此噬菌體由直徑約為30nm的多面體頭部和約50nm的尾部組成,可以裂解宿主菌及其它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不能裂解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氏菌及痢疾志賀氏菌。本文為深入研究金黃色葡萄球菌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功能提供了依據,為進一步利用噬菌體檢測食源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防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
【關鍵詞】: 金黃色葡萄球菌 噬菌體 分離篩選
【基金】:華南農業(yè)大學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L08068)
【分類號】:R378
【正文快照】: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和腸內感染的一種主要病原菌,該菌可分泌20多種毒性蛋白質,其中的葡萄球菌腸毒素可引起人類胃腸炎性的細菌性食物中毒[1]。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食用含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金曉琳,張克斌,胡福泉;噬菌體最佳保存方法探討[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7期
2 張昕,蔡俊鵬;噬菌體在水產養(yǎng)殖中的應用[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004年06期
3 伍義行,黃利權;奶牛乳腺炎防治的免疫學和藥理學機制[J];乳業(yè)科學與技術;2001年04期
4 王菊芳,李志勇;阻抗法及其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工業(yè);2002年06期
5 李廣武,楊朝暉,,岳海峰,李雁;產堿性蛋白酶地衣芽孢桿菌N_(16)抗噬菌體菌株篩選及噬菌體PG_3特性的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6期
6 張克斌,陳志瑾,金曉琳,饒賢才,胡福泉;銅綠假單胞菌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及耐噬菌體突變頻率測定[J];微生物學通報;2002年01期
7 李灝,謝慧君,孔健,馬桂榮;畜禽腸道致病菌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04年02期
8 寧淑香,聶麗平,陸敏,曹文偉,丁明進;河流弧菌-Ⅱ(Vibrio fluvialis-Ⅱ)噬菌體-VP_8的分離與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00年01期
9 林國華;用噬菌體快速診斷副溶血弧菌及分型[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0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敬敏;韓文瑜;路榮;雷連成;楊勇軍;馮新;孫長江;杜崇濤;;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噬菌體及其裂解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劉偉;王學琴;董世雷;朱立穎;王欣;;噬菌體及其內溶素的應用研究進展[J];浙江農業(yè)學報;2010年05期
3 方圓子;王琰;孫建和;;豬鏈球菌噬菌體SMP裂解酶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達及活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11年03期
4 ;球菌[J];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2002年07期
5 歐陽范獻;鮑時翔;;MRSA全基因結構及SCC mec分型的意義[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6年12期
6 董樹林;張守讓;孫建鑫;黃慶聲;;炭疽桿菌噬菌體AP631株的分離和鑒定[J];微生物學報;1979年02期
7 吳鶴齡;分子遺傳學簡介[J];遺傳;1981年01期
8 梁祖霞;;φX174噬菌體的DNA結構[J];生命的化學;1982年05期
9 鄧永鴻;;內容豐富的《真菌、酵母、細菌、噬菌體和rDNA載體分類手冊》[J];生物技術通報;1985年12期
10 陶濤;陸志宇;;簡訊[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瑩冰;申曉冬;李明;黃建軍;胡曉梅;饒賢才;胡福泉;;銅綠假單胞茵噬菌體PaP3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軍民;熊坤;陳瑤;胡珍;譚銀玲;叢延廣;陳志瑾;饒賢才;胡福泉;;摩氏摩根菌噬菌體MmP1生物學特性及其基因組學的研究[A];重慶微生物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艾云燦;;噬菌體遺傳學“復興”: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途徑[A];第二屆中國青年學者微生物遺傳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瀅冰;;噬菌體TP-901-1的ORF48與OPF49基因的測序與功能測定[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楊喬欣;馬文煜;余穎;任君萍;黎志東;;單純皰疹病毒囊膜糖蛋白模擬短肽的篩選[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6 余雁;易智彪;梁逸曾;;代謝組學中細胞破碎方法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7 劉全忠;姚衛(wèi)鋒;齊蔓莉;李燕;王惠平;田敬群;;衣原體GPIC噬菌體衣殼蛋白VP1的克隆、表達和鑒定[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丁曉飛;郝莉;李冰燕;張增利;;1,25(OH)_2D_3對巨噬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過程的影響[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十屆微量元素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侯淑萍;劉原君;馬t焥
本文編號:611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61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