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情緒:視覺圖片的證據(jù)
本文關(guān)鍵詞:具身情緒:視覺圖片的證據(jù)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具身認知 具身情緒 視覺圖片概念
【摘要】:根據(jù)具身認知理論,與情緒表達密切相關(guān)的身體動作的控制會影響個體對情緒的感知、理解和加工。本研究采用咬筆實驗來探索對視覺圖片的情緒理解的具身性。以視覺圖片為情緒啟動的刺激材料,用"牙齒咬筆"和"嘴唇咬筆"兩種方式控制被試面孔動作。實驗結(jié)果顯示,面孔動作控制方式的主效應非常顯著,F(1,30)=25.842,P0.001;圖片的效價判斷的主效應也非常顯著,F(1,30)=5.470,P0.05;視覺圖片的情緒效價判斷和面孔動作控制的交互作用顯著,F(1,30)=4.954,P0.05。研究表明,視覺圖片的加工能夠有效地通過身體動作的改變,影響其情緒信息的加工;面孔動作控制會影響視覺圖片的情緒信息理解,即視覺圖片性概念存在情緒具身性。
【作者單位】: 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杰克遜州立大學教育與人類發(fā)展學院;
【關(guān)鍵詞】: 具身認知 具身情緒 視覺圖片概念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1YJC1900025)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青年專項基金(C-a/2011/01/23)資助
【分類號】:R395.1
【正文快照】: 第一代認知科學的核心假設是“認知/心理即計算”的隱喻,為了克服其“離身心智”的缺陷,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等認知科學提出人的心理現(xiàn)象包括語言、情緒、記憶、思維等存在著具身性,認為心智是具身性,即,把心智落實于人的現(xiàn)實經(jīng)驗,該經(jīng)驗聯(lián)系于人的身體(包括腦),所有的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程宇寧;從京劇臉譜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視覺符號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張靜;陳巍;;具身化的情緒理解研究:James-Lange錯了嗎?[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3 李其維;;“認知革命”與“第二代認知科學”芻議[J];心理學報;2008年12期
4 劉宏艷;胡治國;;語境對詞匯加工的影響及其神經(jīng)機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2期
5 蟻金瑤;鐘明天;凌宇;羅英姿;朱熊兆;姚樹橋;;述情障礙者情緒啟動效應的ERPs特征[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立昊;許遠理;;身體外周活動對情緒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9期
2 陽杰;應里孟;;論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監(jiān)督的本原性質(zhì)[J];財會月刊;2011年28期
3 劉傳霞;蔣凱旋;;論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文學女性身體形態(tài)臉譜化敘述[J];婦女研究論叢;2012年01期
4 李云媛;莫永華;;具身認知的教育意義和潛在價值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黃玲玲;許遠理;瞿鴻雁;;核心情緒研究中測量方式之比較[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6 毛晉平;文芳;;長沙地區(qū)四所中學教師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7 李宏翰;許闖;;道德隱喻:道德研究的隱喻視角[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8 羅慧;;京劇臉譜設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J];大舞臺;2013年03期
9 張鐵山;;非涉身認知的計算—表征范式的困境及其表現(xiàn)[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奚家文;;語言模塊的具身性考察——“第二代認知科學”視野下語言心理研究的新進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巍;郭本禹;;“不是一,不是二”:第三種文化與當代心理學的變革[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何向東;劉邦凡;;認知科學視域下的歸納邏輯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建設沿海強省學術(shù)研討會暨河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于小涵;認知系統(tǒng)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韓露;面向智能移動監(jiān)控輔助的可穿戴視覺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趙振國;3-6歲兒童數(shù)量估算、數(shù)數(shù)能力及視覺空間認知能力發(fā)展關(guān)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學的理論構(gòu)想及應用實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濤;變構(gòu)學習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魏萍;西方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取向新進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苗曼;天性引領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芳;不同錨定方式下小學生數(shù)量估計的特點[D];河南大學;2011年
2 李自臻;鏡像神經(jīng)元與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3 成茵;第二代認知科學與心理學的具身轉(zhuǎn)向[D];吉林大學;2011年
4 胡海燕;中學生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現(xiàn)狀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石磊;動詞和圖片加工時間重疊度對動詞方向表征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玲玲;核心情感存在合理性的實證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7 韓泰祥;概念隱喻的認識論意義[D];山西大學;2011年
8 靳小龍;中學藏族教師漢語文PCK生成的個案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史飛;人機交互環(huán)境下學術(shù)搜索功能學習的心智模型動態(tài)改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10 楊蟬聰;關(guān)于臉形藝術(shù)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皮埃爾·達呂,水金;從智能的基因到基因的智能[J];第歐根尼;2000年01期
2 葛魯嘉;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兩個理論基點[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羅躍嘉;揭開頓悟奧秘的一道曙光——評羅勁的《頓悟的大腦機制》[J];心理學報;2004年02期
4 李蘭;黃柳雙;肖麗輝;周萍;;圖片和詞語閾下情緒啟動效應的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5期
5 李恒威;肖家燕;;認知的具身觀[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年01期
6 吳國林;黃靈玉;;計算復雜性、量子計算及其哲學意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01期
7 劉曉力;認知科學研究綱領的困境與走向[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8 李恒威;黃華新;;表征與認知發(fā)展[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9 蟻金瑤,姚樹橋,朱熊兆;TAS-20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11期
10 蟻金瑤;羅英姿;鐘明天;凌宇;姚樹橋;;述情障礙者的情緒啟動效應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宜張;;神經(jīng)科學的發(fā)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本文編號:545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54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