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基因組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之間動態(tài)平衡的自發(fā)調控:遺傳開關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本文關鍵詞:細菌基因組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之間動態(tài)平衡的自發(fā)調控:遺傳開關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更多相關文章: 細菌進化 錯配修復 遺傳開關 比較基因組學 沙門菌基因組
【摘要】:細菌在進化的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遺傳穩(wěn)定性來實現種系的繁衍,但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變異性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這一對看似尖銳的矛盾在細菌基因組內卻實現了完美的調和.已有大量研究確證,細菌的遺傳穩(wěn)定性主要是由DNA錯配修復系統(tǒng)維持的.那么,遺傳變異性又是怎么實現的?這個問題長期沒有明確的答案.最近的細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結果表明,錯配修復系統(tǒng)中的mutL基因可由一個6堿基重復序列拷貝數的自發(fā)變換來調控細菌的遺傳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起到遺傳開關的作用.本文對遺傳開關的發(fā)現和理論提出過程進行了詳述,并對其在細菌進化中的作用進行了展望.
【作者單位】: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基因組中心;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基因診斷中心;Department
【關鍵詞】: 細菌進化 錯配修復 遺傳開關 比較基因組學 沙門菌基因組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30870098,30970119,30970078和81030029)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批準號:20030001029,20092307110001) 黑龍江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批準號:YJSCX2012-197HLJ)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科研啟動基金(2008)資助項目
【分類號】:R378
【正文快照】: 1問題的提出:細菌如何調控基因組穩(wěn)定性和變異性之間的平衡細菌基因組穩(wěn)定性(stability)和變異性(mutability)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極其重要.一方面,細菌需要保持基因組的高度穩(wěn)定性以延續(xù)種群;另一方面,細菌也需要一定的變異性以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如要進化出能夠利用新資源的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培青;劉煥民;朱必才;;比較基因組學在哺乳動物進化研究中的應用[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6年01期
2 薛宇;劉丹;符傳孩;竇震;周慶;姚雪彪;;哺乳動物驅動蛋白的計算基因組學分析與鑒定[J];科學通報;2006年14期
3 楊坤;;進化基因組學[J];生物學通報;2006年12期
4 鄭霄;徐建國;;豬鏈球菌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J];疾病監(jiān)測;2011年01期
5 王磊;宿紅艷;馮培勇;張士璀;;文昌魚與比較基因組學和分子發(fā)育生物學[J];海洋湖沼通報;2005年04期
6 杜耀華;王正志;;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計算預測方法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研究;2006年S1期
7 李偉,印莉萍;基因組學相關概念及其研究進展[J];生物學通報;2000年11期
8 胡德華,方平;基因組數據的處理[J];生物技術通訊;2000年01期
9 單祥年;生命科學的春天[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1年02期
10 田云,盧向陽,彭麗莎,徐鋒;生物信息學及其研究現狀[J];生命科學研究;2002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橋;張曉玲;張俊祥;張磊;方呈祥;;耐輻射奇球菌抗輻射機制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A];第二屆中國青年學者微生物遺傳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曾昭清;余知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方法——真菌基因組比較分析為例[A];基因開啟未來:新時代的遺傳學與科技進步——湖北省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徐卓菲;周銳;黎璐;李良軍;萬云;肖少波;周雁;王升躍;趙國屏;陳煥春;;胸膜肺炎放線桿菌JL03株基因組測序與比較基因組學分析[A];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二屆全國農業(yè)微生物研究及產業(yè)化研討會》和《第十一屆全國殺蟲微生物學術研討會》暨《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和內蒙古微生物學會2008年會》論文摘要[C];2008年
4 時碩永;丁達夫;;Ortholog關系的判別與功能辨認率的提高[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5 景志忠;才學鵬;李輝;;模式生物與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4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畜牧獸醫(yī)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何平;盛躍穎;史耀舟;蔣秀高;秦金紅;張志明;楊楊;趙國屏;郭曉奎;;問號鉤端螺旋體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何平;盛躍穎;史耀舟;蔣秀高;秦金紅;張志明;楊楊;趙國屏;郭曉奎;;問號鉤端螺旋體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A];上海市預防醫(yī)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陳明生;;野生稻MONOCLUM1以基因組區(qū)域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植物遺傳和基因組學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07年
9 趙金榮;王曉玲;白羊年;;豆科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進展[A];海南生物技術研究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魏永偉;于漣;;雙節(jié)段dsRNA病毒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A];浙江省免疫學會第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 劉樹林 整理 衣曉峰 喬蕤琳 包紅霞;細菌何時要變異 “遺傳開關”說了算[N];健康報;2011年
2 衣曉峰 喬蕤琳 包紅霞;遺傳開關理論:揭開沙門菌進化的奧秘[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3 記者 李先宏邋通訊員 湯波;中加合作研究真菌基因組學[N];湖北日報;2008年
4 李大慶;黑腐病元兇百年追蹤今朝擒[N];科技日報;2005年
5 ;DNA第六元素引國際關注[N];上?萍紙;2007年
6 記者衣曉峰 通訊員陳英云 喬蕤琳;傷寒病致病菌進化方式被揭示[N];健康報;2009年
7 記者 范建;我科學家精確測定毛竹一萬余條基因序列[N];科技日報;2009年
8 趙鷹;浙大一研究揭示蜜蜂抗菌肽進化差異[N];江蘇科技報;2009年
9 陳英云 喬蕤琳 記者 初霞 姜雪松;哈埠專家破解傷寒病致病菌進化方式[N];哈爾濱日報;2009年
10 衣曉峰 陳英云 喬蕤琳;哈醫(yī)大發(fā)現傷寒病致病細菌進化方式[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冬生;鼠疫耶爾森氏菌比較和進化基因組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2 陳明;極端耐輻射異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錯配修復基因的功能鑒定和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3 汪莉;耶爾森氏菌91001株基因組測序、比較基因組學及Ⅲ型分泌系統(tǒng)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4 戴二黑;鼠疫耶爾森氏菌基因分型與適應性微進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5 王效義;鼠疫耶爾森氏菌與假結核耶爾森氏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6 張曉雯;藍藻信號轉導系統(tǒng)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及重要基因功能的驗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劉貴明;蘇云金芽孢桿菌YBT-1520全基因組測序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徐卓菲;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和豬瘟病毒的基因組測序與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9 李楓;大腸桿菌DNA錯配修復機理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洪桂云;鱗翅目昆蟲線粒體全基因組結構特點及其比較基因組學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仲中;耐輻射球菌中串聯重復序列以及非編碼RNA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2 劉娜;比較基因組學平臺的設計與構建[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張峰;利用SeqAs進行擬南芥和水稻部分功能基因的比較分析[D];揚州大學;2004年
4 黃華磊;甘藍型油菜及其親本物種TT12基因家族的克隆與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5 師紅雯;白紋佛蝗和暗褐蟈螽線粒體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明浩;Familiar-Mark:基于同源性及基因組上下文方法預測細菌基因組復制起始區(qū)[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雪;盤基網柄菌的比較基因組學初步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尹銳;甘藍型油菜及其親本物種MYB4基因家族的克隆與比較基因組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張辰艷;中華稻蝗、長翅燕蝗和四川凸額蝗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及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肖莉莉;青脊竹蝗、云南蝗和亞洲飛蝗線粒體基因組序列測定及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533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53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