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遺傳病家系致病變異篩查
發(fā)布時間:2024-03-06 04:43
背景:視網膜色素變性(RP)是一組以進行性感光細胞以及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凋亡,最終導致視網膜萎縮為主要特征的視網膜功能異常疾病。RP在全球的發(fā)病率為1/3000-1/7000,位居單基因致盲性眼底病之首。馬凡綜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結締組織疾病,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以及眼睛等系統(tǒng),目前在全球的發(fā)病率1/3000-1/5000。大約90%以上的馬凡綜合征病例是由FBN1基因突變引起的。應用全外顯子測序技術是篩選這兩種遺傳病致病基因的有效方法。對象與方法:本文以2個近親結婚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RP-2284、RP-2360)和5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馬凡綜合征家系(Marfan-2342、Marfan-2346、Marfan-2348、Marfan-2349和Marfan-2350)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家系成員都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包括視力、眼底、視覺電生理(ERG)等檢查,馬凡綜合征患者還進行骨骼及心血管系統(tǒng)相關?茩z查。應用全外顯子測序技術進行測序,并直接通過Sanger測序對候選位點進行驗證。利用生物信息軟件SIFT、Pol...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視網膜色素變性研究
1.1.1 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特征
1.1.2 視網膜色素變性基因研究現(xiàn)狀
1.1.3 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致病機制
1.2 馬凡綜合征疾病研究
1.2.1 馬凡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診斷
1.2.2 馬凡綜合征的基因研究現(xiàn)狀
1.2.3 馬凡綜合征的預后治療
1.3 全外顯子組測序是遺傳疾病致病基因篩選的有效途徑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1.4.2 本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研究對象及實驗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兩個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
2.1.2 五個馬凡綜合征家系
2.2 實驗方法
2.2.1 主要實驗儀器和試劑耗材
2.2.2 全外顯子組測序
2.2.3 候選基因變異篩選標準
2.2.4 Sanger測序驗證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兩個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實驗結果與討論
3.1 全外顯子組測序數(shù)據(jù)
3.2 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
3.3 Sanger測序驗證結果
3.4 突變位點生物信息學分析
3.5 CRB1 基因研究與討論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五個馬凡綜合征家系實驗結果與討論
4.1 全外顯子測序結果
4.2 Sanger測序驗證結果
4.3 突變位點生物信息分析
4.4 FBN1 基因研究與討論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本文工作總結
5.2 未來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碩士期間所取得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3920567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視網膜色素變性研究
1.1.1 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特征
1.1.2 視網膜色素變性基因研究現(xiàn)狀
1.1.3 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致病機制
1.2 馬凡綜合征疾病研究
1.2.1 馬凡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診斷
1.2.2 馬凡綜合征的基因研究現(xiàn)狀
1.2.3 馬凡綜合征的預后治療
1.3 全外顯子組測序是遺傳疾病致病基因篩選的有效途徑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1.4.2 本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研究對象及實驗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兩個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
2.1.2 五個馬凡綜合征家系
2.2 實驗方法
2.2.1 主要實驗儀器和試劑耗材
2.2.2 全外顯子組測序
2.2.3 候選基因變異篩選標準
2.2.4 Sanger測序驗證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兩個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實驗結果與討論
3.1 全外顯子組測序數(shù)據(jù)
3.2 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
3.3 Sanger測序驗證結果
3.4 突變位點生物信息學分析
3.5 CRB1 基因研究與討論
3.6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五個馬凡綜合征家系實驗結果與討論
4.1 全外顯子測序結果
4.2 Sanger測序驗證結果
4.3 突變位點生物信息分析
4.4 FBN1 基因研究與討論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本文工作總結
5.2 未來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碩士期間所取得的學術成果
本文編號:39205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39205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