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株殘翼病毒分子特性及原核表達的VP2免疫原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3 19:27
目的本研究通過對從中國錦州和秦皇島地區(qū)分離得到兩株殘翼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毒株China1-2017(MF770715)和China2-2018(MH165180)的遺傳進化關(guān)系和重組情況進行分析,全面了解在中國分離到的DWV遺傳背景及其未來流行趨勢,為DWV防治提供參考。通過對DWV結(jié)構(gòu)蛋白VP2的免疫原性研究,探討VP2作為免疫原制備DWV相關(guān)生物制劑的可能性,為DWV深入研究和用于DWV防治的生物制劑研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根據(jù)NCBI上公布的美國分離株DWV(GenBank登錄號AY292384)和韓國分離株DWV(GenBank登錄號JX878304)的基因組序列設(shè)計17個引物,分別對來自中國錦州和秦皇島地區(qū)的2株DWV(分別命名為China1-2017和China2-2018)進行PCR擴增,獲得其完整基因組序列,將分離到的China1-2017和China2-2018序列與來自不同國家的18株DWV分離株,及與DWV密切相關(guān)的兩個病毒Kakugo病毒(KV)和Varroa destructor virus-1(VDV-1)作為參考序列進行同...
【文章來源】:錦州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DWVRT-PCR檢測注:M:DL2000DNAMaker;A:A.melliferaPCR擴增產(chǎn)物;B:A.ceranaPCR擴增產(chǎn)
注:A 基于 DWV 的 ORF 編碼核苷酸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B 基于 DWV VP1 區(qū)段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C 基于 DWV 的 3C + RdRp 段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所有系統(tǒng)發(fā)育樹都是通過最大似然法(ML)方法和 Komura 2 參數(shù)方法構(gòu)建的,具有自助重采樣(1000 次重復)。 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每個分支處的數(shù)字代表自舉值(1000 個重復)。 不同顏色的三角形表示DWV 分離株的不同簇。
在所有 9 個潛在的重組信號中,China2-2018 毒株在 4266-7507nt 位置重組(圖 4B 和圖 5A),RDP,GENECONV,Bootscan,MAXCHI 四個算法中P 值均小于 1.0E-6,表明重組是存在的(表 2)。同時, KV-2001 毒株(信號2)在 7500-8908nt 和 China-2017 毒株 1315-1878nt 位置的重組 RCS 值分別為 0.621 和 0.606,均大于 0.6,也說明重組也是存在的(表 2)。此外,其他6 個重組 RCS 值在 0.4-0.6 之間,說明也具有重組的可能性(表 2)。通過對存在的重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China2-2018 毒株在 4266-7507nt 位置的重組可能以 China-2017 作為次要親本(圖 5A-C),并且跨越整個解旋酶區(qū)域(圖 4)。China-2017 毒株的重組發(fā)生于 1315-1878nt,以 KV-2001 為主要親本,China1-2017 為次要親本,編碼前導多肽氨基酸序列(LP)(圖 4 和圖 5D-F)。另外,KV-2001 重組發(fā)生于 7500-8908nt,以 China2-2018 毒株作為次要親本(圖 4B 和表 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蜂囊狀幼蟲病毒結(jié)構(gòu)蛋白VP2的密碼子優(yōu)化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 李芳兵,費東亮,張皓淳,胡影,魏東,張鶴,岳金金,馬鳴瀟,曲祖乙. 病毒學報. 2017(02)
[2]我國東、西方蜜蜂中七種病毒感染狀況的調(diào)查[J]. 丁桂玲,石巍.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5(10)
[3]人胱抑素C的原核表達及包涵體復性研究[J]. 李江峰,錢偉,王繼華,才蕾. 藥物生物技術(shù). 2015(05)
[4]安徽省七種蜜蜂病毒的發(fā)生與流行研究[J]. 汪天澍,施騰飛,劉芳,余林生,齊磊,孟祥金.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5(02)
本文編號:2915055
【文章來源】:錦州醫(yī)科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DWVRT-PCR檢測注:M:DL2000DNAMaker;A:A.melliferaPCR擴增產(chǎn)物;B:A.ceranaPCR擴增產(chǎn)
注:A 基于 DWV 的 ORF 編碼核苷酸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B 基于 DWV VP1 區(qū)段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C 基于 DWV 的 3C + RdRp 段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所有系統(tǒng)發(fā)育樹都是通過最大似然法(ML)方法和 Komura 2 參數(shù)方法構(gòu)建的,具有自助重采樣(1000 次重復)。 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每個分支處的數(shù)字代表自舉值(1000 個重復)。 不同顏色的三角形表示DWV 分離株的不同簇。
在所有 9 個潛在的重組信號中,China2-2018 毒株在 4266-7507nt 位置重組(圖 4B 和圖 5A),RDP,GENECONV,Bootscan,MAXCHI 四個算法中P 值均小于 1.0E-6,表明重組是存在的(表 2)。同時, KV-2001 毒株(信號2)在 7500-8908nt 和 China-2017 毒株 1315-1878nt 位置的重組 RCS 值分別為 0.621 和 0.606,均大于 0.6,也說明重組也是存在的(表 2)。此外,其他6 個重組 RCS 值在 0.4-0.6 之間,說明也具有重組的可能性(表 2)。通過對存在的重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China2-2018 毒株在 4266-7507nt 位置的重組可能以 China-2017 作為次要親本(圖 5A-C),并且跨越整個解旋酶區(qū)域(圖 4)。China-2017 毒株的重組發(fā)生于 1315-1878nt,以 KV-2001 為主要親本,China1-2017 為次要親本,編碼前導多肽氨基酸序列(LP)(圖 4 和圖 5D-F)。另外,KV-2001 重組發(fā)生于 7500-8908nt,以 China2-2018 毒株作為次要親本(圖 4B 和表 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蜂囊狀幼蟲病毒結(jié)構(gòu)蛋白VP2的密碼子優(yōu)化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J]. 李芳兵,費東亮,張皓淳,胡影,魏東,張鶴,岳金金,馬鳴瀟,曲祖乙. 病毒學報. 2017(02)
[2]我國東、西方蜜蜂中七種病毒感染狀況的調(diào)查[J]. 丁桂玲,石巍.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5(10)
[3]人胱抑素C的原核表達及包涵體復性研究[J]. 李江峰,錢偉,王繼華,才蕾. 藥物生物技術(shù). 2015(05)
[4]安徽省七種蜜蜂病毒的發(fā)生與流行研究[J]. 汪天澍,施騰飛,劉芳,余林生,齊磊,孟祥金.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5(02)
本文編號:29150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9150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