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x1通過調(diào)控溶酶體誘導干擾素非依賴性抗病毒基因的活化
[Abstract]:After positive virus infection, viral nucleic acid, as the main pathogen related molecular pattern, can be recognized by Toll like receptor (Toll-like receptors,TLR) and related DNAsensor,RNA sensor. It can be recognized by downstream junction molecule TANK binding kinase 1 (TANK-binding kinase 1). TBK1) and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 3 IRF3)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type I interferon.
【分類號】:R3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公大;;遺傳性運動失調(diào)是一種溶酶體貯存疾病嗎?[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1981年01期
2 沐桂藩;;病毒肺炎引起的肺泡巨噬細胞吞噬和吞噬體—溶酶體融合的缺陷[J];國際免疫學雜志;1981年04期
3 吳桂芝;;遺傳性溶酶體糖苷酶缺陷的生化特性和診斷[J];四川解剖學雜志;1983年03期
4 寶勒日,崔進,章敏;人淋巴結樹突狀細胞免疫雙標染色研究[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1989年03期
5 石玉秀,孫桂媛,李莉,小川和朗;超高壓電鏡脊髓腹角神經(jīng)元的線狀溶酶體的酶細胞化學觀察[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6 王春芳,石玉秀;培養(yǎng)的大鼠脊髓神經(jīng)元中微管相關蛋白5與溶酶體的相關性[J];解剖學報;2003年06期
7 孫亞萍;王英明;喬守怡;;干擾素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6年07期
8 李志剛;張智博;;溶酶體組織蛋白酶參與細胞凋亡過程的分子機制[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09年06期
9 王潤青;趙杰;張曉曼;劉威;趙松耀;秦曉明;趙美英;孟宏音;;溶酶體自噬途徑降解α-synuclein蛋白作用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年24期
10 蘇長海;吳琦;孟勇;;內(nèi)毒素性多臟衰超微結構實驗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文列;鐘秀容;陳蓮云;陳金富;;陰道毛滴蟲的電鏡細胞化學反應觀察[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2 韓玉升;陳玉英;湯雪明;;肥大心肌細胞自體吞噬的細胞化學研究[A];第八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Ⅰ)[C];1994年
3 王玉珍;陳濤涌;李楠;安華章;陳瑋;何冬花;張立煌;曹雪濤;;新型小G蛋白Rab7b的小鼠同源物mRab76的克隆、表達模式和定位分析[A];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6年
4 樊和斌;楊東亮;;中國旱獺Ⅰ型干擾素受體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馬瑜婷;楊衡;李盼;鄭國穎;鄭芳;龔非力;;CD2AP通過影響分泌性溶酶體的釋放參于NK細胞的殺傷[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申傳安;柴家科;;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在多種病理狀態(tài)下骨骼肌蛋白代謝中的作用[A];全國燒傷創(chuàng)面處理、感染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張可;趙偉東;李強;方文剛;朱莉;陳譽華;;毒力島基因ibeT在大腸桿菌逃逸宿主細胞溶酶體中的作用[A];第二屆中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術大會暨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石玉秀;王春芳;榮明;;共焦掃描觀察培養(yǎng)脊髓神經(jīng)元中溶酶體與細胞骨架蛋白的相關性[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9 張志君;陳罡;周偉;段樹民;;星形膠質(zhì)細胞溶酶體分泌及其意義[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白雪峰;魏敏杰;;SynaptotagminⅦ研究進展[A];兩岸三地藥理學與臨床藥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文權 陳海靚;非病毒類載體的分子生物藥劑學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楊宏;疾病與個性[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3 ;耶魯大學科學家解釋細胞防護機制[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4 編譯 文執(zhí);科學家追尋致病微生物的足跡[N];科技日報;2002年
5 何卉 陳西敬 王廣基;基因缺陷動物模型促進藥物跨膜轉運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6 翟望;核酸疫苗研究進展[N];保健時報;2004年
7 王振坤;人體的血液防線之二[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8 孫風;別忽視急診病人心理[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9 劉文;藥物作用與患者的心理關系[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10 洪敏;破壞自噬作用致胰島素缺乏[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瑋;骨髓基質(zhì)細胞來源的新型凋亡誘導分子LAPF的功能研究:LAPF募集磷酸化p53(ser-15)至溶酶體介導的細胞凋亡通路[D];浙江大學;2004年
2 王春芳;培養(yǎng)脊髓神經(jīng)元線狀溶酶體與細胞骨架蛋白——微管相關蛋白5的相關性[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3 張曉明;Ⅰ型干擾素和分泌IL-10的B細胞對新生期炎癥反應的負調(diào)控[D];揚州大學;2007年
4 榮明;培養(yǎng)脊髓神經(jīng)元線狀溶酶體與細胞骨架蛋白—紐蛋白關系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沈雪莉;新生大鼠皮層神經(jīng)干細胞定向分化為神經(jīng)元過程中溶酶體與微管蛋白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王家鑫;小鼠樹突狀細胞提呈口蹄疫病毒蛋白質(zhì)抗原的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王玉珍;溶酶體相關的小G蛋白Rab7b負向調(diào)節(jié)巨噬細胞Toll樣受體信號轉導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張曉紅;T-依賴性B淋巴細胞激活機制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3年
9 朱惠芳;SCID同源導入近交系615-SCID小鼠的培育及其生物學特性與初步應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鄧洪斌;衰老小鼠T淋巴細胞凋亡抗性機理與枸杞多糖對其調(diào)控的研究以及T淋巴細胞死亡方式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媛;朊病毒病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基礎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9年
2 具英花;大鼠肝臟溶酶體中新的銅結合蛋白的分離和純化[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黃瑛;NF-H的發(fā)育特性及神經(jīng)絲的完整性對NLY形狀與分布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4 魏玉英;新型腫瘤基因疫苗載體的構建及其抑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5 金明;草蓯蓉提取物在大鼠肝臟化學致癌初期對NO含量,,NOS、ACP和NK細胞活性的影響[D];延邊大學;2001年
6 孔偉;HCCS1轉位相關區(qū)域的確定及其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何韜;自噬在巨噬細胞清除凋亡細胞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8年
8 郭晟;EGFP標記的小鼠K~b分子在RAW246.7中的表達及其交叉遞呈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9 王瑋瑋;利用新的丁內(nèi)酯衍生物研究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與老化關聯(lián)及空泡化的機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秦秀虹;DPPⅡ和DPPⅢ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免疫表達[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97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39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