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理生理雜志》第5次榮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
[Abstract]:Thanks to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leaders at all levels, the dedicated work of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the hard work of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comrades and the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pathophysiologists, the qual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papers in the "China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have been further improved. In September 2013, the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STPCD2012)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2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s and Citation Database (CSTPCD2012).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100 kinds of outstanding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n 2012.
【作者單位】: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編輯部;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投稿須知[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1年01期
2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投稿須知[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8年01期
3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投稿須知[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9年01期
4 ;病理生理學[J];中國醫(yī)學文摘(基礎醫(yī)學);2003年04期
5 龍儒桃;翁啟芳;馬蘭;謝協(xié)駒;;病理生理學研究中的辯證思維[J];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6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投稿須知[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年01期
7 胡維誠,李錦紅;簡訊[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4年06期
8 李潔英;;綿羊煙霧吸入性損傷的病理生理學[J];國際骨科學雜志;1985年04期
9 ;病理生理學[J];中國醫(yī)學文摘(基礎醫(yī)學);1999年05期
10 ;病理生理學[J];中國醫(yī)學文摘(基礎醫(yī)學);199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寧艷霞;馬永杰;江一峰;陸超;趙鳳娣;殷蓮華;陳思鋒;;類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調節(jié)蛋白(StAR)在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表達及對ABC蛋白表達的影響[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開弟;;西醫(yī)學現(xiàn)在還沒有的活的病理生理學![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3 吳其夏;;2020年中國病理生理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A];2020年中國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研究(下)[C];2004年
4 薛全福;;面向21世紀的病理生理學[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吳焱秋;柴家科;;膿毒癥病理生理學變化與治療研究進展[A];全國危重燒傷患者早期復蘇對策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6 王林;史繼新;劉偉國;傅偉明;沈宏;楊小鋒;;一種新型的無腦血管痙攣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模型[A];2005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7 符永恒;單志新;鄧宇君;董堯;林秋雄;李曉紅;鄭衛(wèi)東;楊敏;余細勇;;大鼠活體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的建立與評估[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康毅;劉欣;;血管炎癥中RAS的病理生理學作用[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麗;吳立玲;;脂聯(lián)素激活心肌細胞AMPK及p38MAPK通路[A];中國生理學會論文匯編2005年第六期[C];2005年
10 姜乾金;;壓力系統(tǒng)論與應用(報告提綱)[A];中華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崔翔宇;Ghrelin:其結構及生理學的重要性 Discovery of Ghrelin:Its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2 余志平;抗RSV感染研究聚焦免疫應答[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3 竺曉鳴;活細胞腎上腺素受體的動態(tài)轉運 Adrenoceptor Trafficing in a Living Cell[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4 王雪飛;我國硫化氫氣體信號研究后來居上[N];健康報;2007年
5 ;我國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又取得新進展[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3年
6 記者 耿挺;致炎T細胞“受命”小小[N];上?萍紙;2009年
7 記者 袁志勇;細菌感染致血漿游離脂肪酸升高機制有新解[N];科技日報;2009年
8 記者 白毅;北大探明細菌內毒素升高血漿游離脂肪酸的機制[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9 ;中國科學家宣布干細胞培植研究獲得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3年
10 記者 向杰;我科學家育出人胚干細胞[N];科技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陶永平;內毒素休克狗肝臟蛋白激酶C、鈣、鈣調素依賴性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A的酶動力學改變[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孟泳;實驗性家兔肺血栓栓塞后心鈉素的變化及其意義[D];鄭州大學;2004年
2 朱壯麗;低氧性肺動脈高壓大鼠肺動脈SOCC的時間曲線以及5-羥色胺和內皮素-1的作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劉曉如;肺動脈平滑肌的SOCC和ROCC在野百合堿誘發(fā)大鼠肺動脈高壓模型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白小明;甘氨酸在ATP耗竭性細胞損傷中的保護作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于秋濤;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角膜內皮細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31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213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