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下呼吸道有限元模型及其對氣道局部收縮時氣體流動的數(shù)值模擬
本文選題:下呼吸道 + 支氣管哮喘; 參考:《醫(yī)用生物力學》2013年S1期
【摘要】:正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以氣道結構改變和氣道對收縮刺激因素的高反應性為病理特征,即氣道重塑和氣道高反應性。肺氣道具有十分復雜的解剖結構,包括各級互異的直徑、長度等形態(tài)學參數(shù),在正常與病理條件下,氣道各級結構還會發(fā)生不均勻的收縮和擴張,從而導致氣道中復雜的氣體流動情況。如何將復雜的氣道幾何學,氣道內(nèi)流動的氣體與變動的氣道壁進行耦合,以建立人類呼吸系統(tǒng)的計算生物力學模型和模擬氣道內(nèi)氣體的流動和物質(zhì)傳輸,如何通過數(shù)值模擬方法模擬支氣管哮喘時氣道重塑和收縮對下呼吸道氣流變化的影響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根據(jù)Tawhai下呼吸道模型參數(shù)~[1],運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人類下呼吸道理論模型,將模型結構導
[Abstract]:Positive bronchial asthma (Asthma) is characterized by airway structural changes an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to systolic stimuli, namely airway remodeling an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Lung gas props have very complex anatomical structures, including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diameters and lengths at different levels. Under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uneven contraction and dilation occur in all levels of airway structures.This leads to complex gas flow in the airways.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al model of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imulate the gas flow and mass transfer in the airway, the complicated airway geometry, the gas flowing in the airway and the changing airway wall are coupled.How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airway remodeling and contraction on the changes of lower respiratory airflow in bronchial asthma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Tawhai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model and Solidworks softwar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huma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 was guided.
【作者單位】: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常州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與健康科學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11172340) 重慶市科委百名杰出科技領軍人才培養(yǎng)計劃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新教師類,20120191120032)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計劃一般項目(Cstc2012jjA058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No.CQDXWL-2012-123)資助
【分類號】:R3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克洋;李勁松;;氣溶膠沉降模擬方法研究進展[J];軍事醫(yī)學;2011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秀義;肺支氣管樹三維形態(tài)模擬及其內(nèi)部氣體流動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怡文;杜帥;張艷軍;;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動物模型復制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08年11期
2 方秀斌,趙斌,王鐵民,于頻,高杰;下呼吸道及循環(huán)血液中的NKA和NKB[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92年05期
3 施煥中;正確認識和合理應用支氣管哮喘的動物模型[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年11期
4 寧靜;徐勇勝;牛建平;;兒童支氣管哮喘的心理治療[J];臨床兒科雜志;2006年07期
5 許建國;馬迎教;韋中盛;;廣西壯族哮喘患者抑郁、焦慮水平及心理干預效果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6 吳桐,劉世英,碩嶺,胡儀吉,胡宗英,江載芳;支氣管哮喘病人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J];免疫學雜志;1988年02期
7 嚴世英;關心支氣管哮喘兒童的心理健康[J];學前教育;1998年12期
8 徐周;蔣蓉芳;宋偉民;;互隔交鏈孢霉誘導小鼠氣道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動物模型的構建[J];衛(wèi)生研究;2009年02期
9 徐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心理護理[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2期
10 曹雪濤;神經(jīng)降壓素使激活的巨噬細胞產(chǎn)生IL-1增加[J];國際免疫學雜志;198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壯;羅永峰;徐軍;;利用SMA-Cre/R26R轉(zhuǎn)基因報告鼠建立支氣管哮喘氣道重塑動物模型[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一次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曹省艷;程安春;汪銘書;;病原微生物感染對呼吸道正常菌群影響的研究進展[A];第四屆第九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飼料和動物源食品安全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李愛芳;吳曉紅;;支氣管哮喘的心理狀況調(diào)查[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沈華浩;王紹斌;王蘋莉;徐峰;李雯;黃華瓊;;支氣管哮喘小鼠動物模型制備的相關問題[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一次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時彥玲;鄧林紅;;細胞外基質(zhì)硬度對TGF2-β1誘導的支氣管哮喘成纖維細胞向成肌纖維細胞轉(zhuǎn)分化過程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林紅伍;;支氣管哮喘轉(zhuǎn)歸及診治原則的數(shù)軸系統(tǒng)[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一次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7 樂晶晶;董競成;蔡萃;崔琰;倪健;劉閏紅;;支氣管哮喘模型的建立與評價[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宮兆華;董競成;倪健;;豚鼠支氣管哮喘模型建立[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呼吸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二)[C];2004年
9 李芹子;孔靈菲;張寶輝;張殊娜;;多次鹽酸灌注豚鼠食管下呼吸道及內(nèi)臟傳入部位SP免疫反應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三次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李艷萍;;小鼠氣道重塑模型早期核因子κB通路中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_1表達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邢遠翔邋通訊員 朱乃梅 趙斌;我國發(fā)現(xiàn)呼吸道又一新病毒[N];健康報;2007年
2 記者鄭靈巧;“甲流”病毒遺傳學特征為低致病性[N];健康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慶鎬;基因多態(tài)性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性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2 譚宇蓉;BRS-3肺內(nèi)生物學效應、基因表達調(diào)控研究及天然配體分離[D];中南大學;2007年
3 鄧昱;IL-12~+重組卡介苗新生期接種干預實驗性哮喘模型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李睿;小鼠卡介苗新生期接種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對免疫狀態(tài)和實驗性哮喘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王桐;干細胞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制備、檢測與應用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旭紅;支氣管哮喘病人心理干預的探討[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劉文軍;MMP-9、TNF-α表達與上下呼吸道炎癥反應一致性[D];瀘州醫(yī)學院;2010年
3 李和權;鼠白介素12質(zhì)粒對致敏小鼠氣道高反應性炎癥及細胞因子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3年
4 仝惠民;辛伐他汀對豚鼠哮喘模型氣道炎癥和重塑的影響及機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陳偉超;IL-12~+重組卡介苗新生期接種對RSV感染后實驗性哮喘小鼠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遲磊;不同特性抗原對大鼠個體發(fā)育早期TH_1/TH_2亞群功能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7 李婷;心理干預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情緒、應對和生理反應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8 段熙明;支氣管哮喘患者不良情緒、心理狀況與生存質(zhì)量的相關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喬永康;甲醛誘導型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機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楊金星;活血化瘀法對COPD模型大鼠氣道重塑影響作用的初步探討[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759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75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