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膽管纖維化中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膽管纖維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整合素αvβ6在移植肝膽管纖維化中的作用,為探索新的移植物膽管病(graft cholangiopathy,GC)防治策略提供理論基礎。方法小鼠被隨機分為假手術組、單純移植組和藥物干預組。假手術組不行肝移植,僅行開關腹;單純移植組和藥物干預組均采用非動脈化的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冷保存時間均為12 h。術后按2、4、6周3個時相點采集血液及組織標本。采用熒光實時定量PCR法測定整合素αvβ6及基質金屬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轉化生長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轉化生長因子-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和Ⅰ型前膠原(procollagenα1)等纖維化相關基因的mRNA表達,同時測定血清ALT、GGT、ALP以及肝組織羥脯氨酸(Hyp)的含量,并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評估肝內膽管的纖維化情況。計量資料多組均數(shù)間的比較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兩總體均值的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回歸分析。結果嚴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損傷(cold preservation/reperfusion injury,CPRI)合并動脈血供障礙可以迅速地誘發(fā)移植肝膽管纖維化。在術后第4、6周,整合素αvβ6 mRNA表達分別上調至假手術組的13.2、32.5倍,肝組織Hyp含量較假手術組分別上升87.5%、124.4%。通過特異性抑制整合素αvβ6可以明顯緩解移植肝膽管纖維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結論缺血再灌注損傷是造成移植肝膽管纖維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整合素αvβ6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針對整合素αvβ6的干預策略可能為GC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01466)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CSTC2009BB5331) 第三軍醫(yī)大學青年創(chuàng)新基金(2009XQN22)~~
【分類號】:R363.25
【正文快照】: 移植物膽管病(graft cholangiopathy,GC)是肝移植術后影響受者預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8%~20%的肝移植受者因此移植物功能喪失或導致死亡。一般認為冷保存再灌注損傷(cold preservation/reperfu-sion injury,CPRI)及膽管動脈血供障礙是誘發(fā)GC最主要的原因。GC本質上是膽管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志宇,張玉君,王槐志,董家鴻;改良法重建肝動脈血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年08期
2 闞彤;補體系統(tǒng)的抑制在肝移植抗排斥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醫(yī)師雜志;1999年03期
3 張臨友,楊英男,姜洪池;樹突狀細胞亞群比例與停用免疫抑制劑的關系[J];國外醫(yī)學.移植與血液凈化分冊;2004年04期
4 張瑩,別平,石承先,張玉君,吳喬,李昆;“二袖套法”制備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改進[J];消化外科;2005年06期
5 萬赤丹,劉濤,周峰,熊炯忻,許逸卿,王春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3期
6 王慶梅;;肝移植受者手術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7 張清軍;高毅;潘明新;姚坤厚;汪艷;;同期輸注供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7年09期
8 卿德科,楊永勝,李亞蘭;肝臟樹突狀細胞的研究近況[J];免疫學雜志;2001年S1期
9 何建宏;經升主動脈灌注的無心跳供體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年07期
10 彭素芬;;肝移植相關心理問題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慧怡;張寧;;對肝移植患者術前及術后心理治療[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2 樓琦;劉月環(huán);金曉音;薩曉嬰;;近交系大鼠原位肝移植麻醉方法的探討[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張瑩;別平;張玉君;吳喬;李昆;;“二袖套法”制備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改進[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外科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張毅;;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的建立[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外科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閻俊卿;韓濤;朱爭艷;杜智;王媛媛;只丹琮;高英堂;;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的培養(yǎng)及向肝細胞的誘導分化[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叢文銘;;肝臟病理學研究新進展概述[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裴海云;王韞芳;楊印祥;習佳飛;裴雪濤;;誘導人胚胎干細胞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閆培寧;姜小清;;肝門血管和膽管的解剖研究[A];中國抗癌協(xié)會膽道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全國膽道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梁廷波;鄭樹森;徐東宇;劉智強;李建華;范上達;;IL-15在同種異體移植物急性排斥反應中的作用[A];第6次全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劉鴻凌;辛紹杰;游紹莉;胡燕;榮義輝;周霖;楊永平;李志偉;劉振文;貌盼勇;;成人肝細胞的分離及培養(yǎng)的初步研究[A];第一屆全國疑難重型肝病大會、第四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世容;肝移植排斥反應有望攻克[N];廣東科技報;2000年
2 馮世容;肝移植排斥反應研究獲突破[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3 應慶;干細胞在血液學和外科應用逐步擴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本文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裘法祖;二十一世紀的外科器官移植[N];光明日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楊銳 特約記者 張梅珍;用自己的“細胞”治肝病[N];健康時報;2004年
6 ;補充白蛋白——撐起健康一片天[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7 衣曉峰 陳英云;原發(fā)性肝無功能研究出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8 姜海;英科學家發(fā)現(xiàn)單克隆抗體[N];科技日報;2007年
9 記者 楊麗佳;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獲得突破[N];健康報;2001年
10 張梅珍;“播種”干細胞治肝病[N];健康時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英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大鼠脂肪供肝肝移植的保護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D];中山大學;2012年
2 王楠;1.缺血后處理對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2.沉默樹突狀細胞CD40基因以誘導免疫耐受的體外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3 朱斌;基因轉移huCTLA4-Ig誘導大鼠移植肝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陳麗紅;IL-10和TGF-β1基因共修飾樹突狀細胞誘導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蒲淼水;活體部分肝移植的解剖學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6 趙豫波;含ITIM模體的抑制性受體在器官移植免疫調節(jié)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7 徐玉振;非人靈長類動物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路明;大鼠原位肝移植物模型的建立[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賈艷會;F蛋白的表達及其誘導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丁鑫;補體成分C4d免疫組化染色的系列研究Ⅲ[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卜憲敏;補體成分C4d免疫組化染色的系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支良;免疫磁珠法體外分離恒河猴骨髓CD34+細胞并誘導DC的方法及其鑒定[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許大彬;肝門板解剖及組織結構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7 陳先華;煙曲霉對人中性粒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肖漓;器官移植受者HLA-G5表達的初步探討[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9 艾小江;三維擬生態(tài)網(wǎng)片用于豬肝細胞高密度培養(yǎng)的可行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尚華;體外誘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向肝樣細胞分化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63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26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