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情緒體驗在表達抑制與軍人心理應激水平中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消極情緒體驗在表達抑制與軍人心理應激水平中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調查軍人情緒調節(jié)、情緒體驗和心理應激水平的關系。方法采用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積極消極情緒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和情緒調節(jié)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對153名男性通信兵進行問卷調查。結果①心理應激與消極情緒體驗存在顯著正相關(r=0.62,P0.01),與表達抑制使用頻率存在顯著正相關(r=0.22,P0.01),與積極情緒和認知重評使用頻率不存在相關(P0.05);②消極情緒體驗與表達抑制策略使用頻率存在正相關(r=0.19,P0.05),與積極情緒和認知重評使用策略不存在相關(P0.05);③積極情緒體驗與認知重評策略使用頻率之間存在正相關(r=0.20,P0.05);④軍人的消極情緒體驗在表達抑制策略的使用頻率與心理應激水平之間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結論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使用頻率通過影響個體的情緒體驗來影響軍人心理應激水平。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情緒調節(jié)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應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94159部隊心理咨詢室;
【關鍵詞】: 心理應激 情緒調節(jié) 情緒體驗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2011CB711000) 北京市應用實驗心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13) 西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SKQNYB12009)~~
【分類號】:R395;R82
【正文快照】: 我國軍人的心理應激成為近年來研究者所關注的主要問題[1-6]。研究發(fā)現(xiàn),軍人的心理應激對軍人的認知功能[4]、心理健康[2-3]都會產生影響。研究者認為,即使在非戰(zhàn)時情況下心理應激狀態(tài)仍是影響部隊戰(zhàn)斗力的重要因素[1]。近期的研究表明,應對方式[2]、社會支持[4-6]等因素都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任輝,宮海燕,楊國愉,劉云波;軍事應激條件下軍隊醫(yī)院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其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2 趙靜波;解亞寧;任忠文;雷明強;;高原軍人主觀應激、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王力;柳恒超;李中權;杜衛(wèi);;情緒調節(jié)問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4 李權超,何英強,申國祥,曾嵐,解亞寧;我軍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的編制[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4期
5 寧淑娥;魏剛;李成義;孫月吉;;軍人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問卷的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年01期
6 李權超;王應立;;軍人心理應激反應與心理危機干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年02期
7 王麗杰;孫秋德;嚴進;劉愛麗;董建樹;劉佳佳;王建平;;慢性軍事應激致軍人海馬形態(tài)、認知功能和應對方式的變化[J];心理學報;2011年07期
8 黃麗,楊廷忠,季忠民;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敏;謝建;;復原力視閾下的災后心理干預芻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黃韞慧;呂愛芹;王壘;施俊琦;;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的效度檢驗[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3 趙歡;吳建平;;城市綠色與灰色空間復愈作用的初步對比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王一牛;周立明;曲琛;羅躍嘉;;感情色彩雙字詞內隱加工的ERP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5 陳萌;原天香;;突發(fā)災難事件個體的心理危機干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陳倩;;災害性心理應激事件的防范與應對機制——臨床心理學的視角[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李瓊;;大學生情緒與沖突應對方式關系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09期
8 楊麗;梁寶勇;張秀閣;吳雨晨;;近乎完美量表修訂版(APS-R)的中文修訂[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2期
9 朱億蕭;朱云霞;;情緒易感性對信息加工速度的影響[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汪濤;李敏;陳鐵流;王強;馮正直;;“5·12”地震后災區(qū)民眾應激狀況與心理健康調查[J];重慶醫(yī)學;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羅靜;王薇;張建新;;分離體驗與父母養(yǎng)育風格:認知重評的中介作用[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2 郭詠;趙成榮;;突發(fā)災害事件對孤寡老人心理狀況的影響[A];2008年度全國第六次護理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于笑凡;;我國近年心身醫(yī)學的研究概況(綜述)[A];中華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宣正;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薪酬滿意度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2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云波;青年軍人心理應激及其管理干預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4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邱林;人格特質影響情感幸福感的機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靜平;護士工作應激源量表的編制及常模的建立[D];中南大學;2006年
7 楊麗;完美主義、應激、應對、社會支持和抑郁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樂;態(tài)度形成的理論與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裕;高校教育服務公平評價及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10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結構、影響因素及對學校適應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玲玲;英語教師課堂非語言行為對學生情緒的調節(jié)作用[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閻巍;企業(yè)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和反生產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虹;駐疆部隊軍人維穩(wěn)期間抑郁焦慮情況分析及干預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趙艷;Graves病患者個性特征、應對方式與易發(fā)情緒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齊斯文;不同證型中風偏癱患者心理行為特征及心理干預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張慶華;高中生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與家庭功能、學校人際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海倩;蟻族群體壓力構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周琳;勞務派遣工的主觀幸福感對組織公平與組織認同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9 趙雪峰;社會認同威脅對信任水平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李瓊;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問卷編制及其作用機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文東,王濤,李曉京,苗丹民;計算機多媒體群體心理測量系統(tǒng)研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2 余欣欣;高師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高教論壇;2002年05期
3 曹楓林,厲萍,高慶嶺,王克芳;護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3年02期
4 馬偉娜;臨床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3年07期
5 李權超,何英強,曾嵐,藍新友;233名軍隊基層軍官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6 楊國愉,馮正直,任輝,薛媛,汪濤,朱琳;軍事應激條件下軍人心理健康特點及其相關因素[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7 胡淑芳 ,何江萍 ,王惠利 ,鄧自和 ,李栓德 ,吳興曲 ,劉光雄;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軍人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J];人民軍醫(yī);2003年04期
8 李育輝,張建新;中學生人格特質、主觀應激與應對風格之間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4年01期
9 苗丹民;羅正學;劉旭峰;李云波;王京生;蘇景寬;;初級軍官心理選拔的預測性[J];心理學報;2006年02期
10 嚴進;;應激反應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清亮;汪洋;劉琴;黃炳花;;重慶及四川三峽外遷移民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心理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李曉彤;強烈心理應激對埋藏起搏器患者的影響分析及心理護理[J];黑龍江護理雜志;1999年08期
3 侯公林,章志量,傅偉,吳曉山;噪聲誘發(fā)心理應激對大白鼠組織中肌酐、尿素氮的影響[J];杭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4期
4 楊菊賢,許左雋;心理行為因素與心律失常[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2年03期
5 賀新紅,張德興,吳燕明,張玉英,李志華;心理應激對大鼠睪丸細胞雄性激素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4年04期
6 郭繼志;汪洋;莊立輝;盧官廬;;三峽外遷移民社會心理應激的實證分析[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7年07期
7 宣力;聶軍;程飚;;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tǒng)介導心理應激對創(chuàng)面愈合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年12期
8 李娜;馬偉娜;;習慣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研究概述[J];健康研究;2011年05期
9 逄冰潔;王艷萍;楊紅;魏杰;;耳鼻喉科病人術前心理應激及其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1992年06期
10 魏妮;蘇士香;;100例病毒性肝炎與心理應激的調查研究[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1993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英武;方平;車宏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決策的影響[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吳振宇;;心理應激所致腦區(qū)的變化特點及中醫(yī)藥調節(jié)[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李越;吳國強;王亞寧;劉芳;馬生海;詹曉梅;;黨政管理干部心理應激及其相關因子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悅;;情緒調節(jié)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的調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C];2009年
5 朱艷新;楊麗珠;張日f;;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結構及特點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謝金菊;谷傳華;趙海靈;;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緒調節(jié)與人際交往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吳惠娟;沈鑒清;;社區(qū)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屬心理應激及其健康狀況的相關分析[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李英武;方平;車宏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決策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陸一萍;;情緒調節(jié)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青少年孤獨感間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艷新;楊麗珠;張日f;;大學生憤怒情緒調節(jié)策略結構及特點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天津市氣象局副局長 郭虎;加強突發(fā)事件科普工作 妥善處理心理應激[N];中國氣象報;2011年
2 謝征;重視青少年業(yè)務的情緒體驗[N];通信產業(yè)報;2008年
3 常德市十一中學 蔡君琦;淺談初中生思維方向引導與情緒調節(jié)策略[N];常德日報;2011年
4 魏開敏;心理應激可加速心肌老化[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5 李方;最新“工作幸福指數(shù)”出爐[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
6 易進;教學設計不能用簡單邏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陶清華;情緒饑餓 心理飽和 兩種極端的情緒體驗[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8 陳燕琳;焦慮癥的五大特點[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9 南通市通濟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沈均;心理救助 迫在眉睫[N];南通日報;2005年
10 通州市葛橋小學 曹玉紅;品讀感悟,讓情感之河愜意流淌[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艷新;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結構、特點及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動態(tài)發(fā)展特點及不同調節(jié)策略對其心境變化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何芳;心理應激致肝鐵蓄積的機制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4 喬云雁;情緒性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飛;心理應激對大鼠髁突軟骨結構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6 郭祥瑞;心理應激對髓系抑制性細胞和內毒素休克的影響及初步機理探討[D];吉林大學;2012年
7 耿戰(zhàn)輝;鋅對心理應激所致海馬損傷的調節(jié)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8 李改;情緒反應的動力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艷;從心理應激探討“肝主疏泄”的中樞神經生物學機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10 孫東輝;圍手術期病人心理應激的臨床心理學和精神免疫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建紅;5.12汶川地震后災民心理應激癥狀反應及相關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魯燕霞;幼年心理應激對支氣管哮喘大鼠中樞與外周免疫功能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0年
3 任偉榮;心理應激多因素系統(tǒng)綜合評估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王麗雙;大鼠心理應激模型建立及相關因素評價[D];吉林大學;2010年
5 韓曉瓊;高一年級學業(yè)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干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6 孫開宏;中小負荷運動對心理應激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3年
7 尹劍春;中小負荷運動對心理應激大鼠血清皮質酮、IL-2和血漿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D];揚州大學;2003年
8 周碧薇;不同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中性教育材料記憶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張萌萌;愉悅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實驗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10 藍艷;情緒、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不同抽象程度的思維的影響[D];廣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25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ichuyixue/112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