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鏡介入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治療良性氣管瘢痕狹窄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8 07:55
目的:探討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聯(lián)合復方倍他米松在治療良性氣管瘢痕狹窄方面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的良性氣管瘢痕狹窄的患者22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只給予單純支氣管鏡介入治療,實驗組除常規(guī)介入治療外,在狹窄部位局部注射復方倍他米松,治療結束后2周、1個月、3個月時復查支氣管鏡,評價各組的氣管狹窄程度分級、再狹窄率等指標。此外,每次復查時需監(jiān)測實驗組患者的血糖及皮質醇節(jié)律。結果:在年齡、性別、狹窄病因、狹窄程度、氣促指數(shù)等方面兩組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間的即刻效果及2周后復查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每組內治療前后的狹窄程度及氣促指數(shù)存在差異(P<0.05)。1月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再狹窄率分別為18.18%和72.73%(P<0.05);3月后兩組的再狹窄需介入治療的比例均為100%,時間間隔分別為41.27±9.26天、30.36±13.21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期間,無1人出現(xiàn)激素相關的藥物不良反應或并發(fā)癥。結論: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聯(lián)合局...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內容與方法
1.實驗設計與對象
1.1 實驗設計
1.2 入選標準
1.3 排除標準
1.4 實驗分組
2.治療與方法
2.1 術前準備
2.2 治療方法
2.3 療效評價
2.4 安全性評價
2.5 主要儀器與材料
3.統(tǒng)計方法
4.技術路線圖
結果
討論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
導師評閱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miRNA參與病理性瘢痕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J]. 陳杏玲,劉玥君,閆媛. 廣東醫(yī)學. 2019(02)
[2]良性氣道瘢痕狹窄治療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 陳斌,郭述良. 臨床肺科雜志. 2017(01)
[3]下調miR-21通過PDCD4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增殖并抑制PI3K/Akt信號通路[J]. 慕生枝,孫要文,王國棟.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5(23)
[4]手術切除聯(lián)合注射得寶松加放療治療瘢痕疙瘩的療效觀察[J]. 唐正東,嬴雙.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03)
[5]三種療法治療瘢痕疙瘩的比較研究[J]. 黃志群,陸鋼,谷世行,唐強,孫昇. 醫(yī)學與哲學(B). 2013(02)
[6]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結合常規(guī)介入方法治療難治性良性中央氣道狹窄療效及安全性的初步探討[J]. 陳愉,伍惠儀,李時悅.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2 (06)
[7]經(jīng)支氣管鏡治療良性瘢痕增生性氣道狹窄方法的比較[J]. 張杰,王娟,王婷,徐敏,黨斌溫,裴迎華,張晨陽.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1 (05)
[8]瘢痕疙瘩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寧舒鵬,葉玉偉. 當代醫(yī)學. 2010(21)
[9]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結核氣道狹窄的臨床價值[J]. 丁衛(wèi)民,王敬萍,傅瑜,張建英,付文俠,王文潔.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0 (07)
[10]藥物治療瘢痕疙瘩的應用研究[J]. 陳敏燕,潘九英,金芝貴,吳飛華.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0(01)
本文編號:3349514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內容與方法
1.實驗設計與對象
1.1 實驗設計
1.2 入選標準
1.3 排除標準
1.4 實驗分組
2.治療與方法
2.1 術前準備
2.2 治療方法
2.3 療效評價
2.4 安全性評價
2.5 主要儀器與材料
3.統(tǒng)計方法
4.技術路線圖
結果
討論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
導師評閱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miRNA參與病理性瘢痕形成機制的研究進展[J]. 陳杏玲,劉玥君,閆媛. 廣東醫(yī)學. 2019(02)
[2]良性氣道瘢痕狹窄治療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 陳斌,郭述良. 臨床肺科雜志. 2017(01)
[3]下調miR-21通過PDCD4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增殖并抑制PI3K/Akt信號通路[J]. 慕生枝,孫要文,王國棟.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5(23)
[4]手術切除聯(lián)合注射得寶松加放療治療瘢痕疙瘩的療效觀察[J]. 唐正東,嬴雙.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03)
[5]三種療法治療瘢痕疙瘩的比較研究[J]. 黃志群,陸鋼,谷世行,唐強,孫昇. 醫(yī)學與哲學(B). 2013(02)
[6]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結合常規(guī)介入方法治療難治性良性中央氣道狹窄療效及安全性的初步探討[J]. 陳愉,伍惠儀,李時悅.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2 (06)
[7]經(jīng)支氣管鏡治療良性瘢痕增生性氣道狹窄方法的比較[J]. 張杰,王娟,王婷,徐敏,黨斌溫,裴迎華,張晨陽.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1 (05)
[8]瘢痕疙瘩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寧舒鵬,葉玉偉. 當代醫(yī)學. 2010(21)
[9]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結核氣道狹窄的臨床價值[J]. 丁衛(wèi)民,王敬萍,傅瑜,張建英,付文俠,王文潔.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0 (07)
[10]藥物治療瘢痕疙瘩的應用研究[J]. 陳敏燕,潘九英,金芝貴,吳飛華.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0(01)
本文編號:3349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33495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