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復張手法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0 05:17
本文關(guān)鍵詞:肺復張手法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探討肺復張策略(RM)同小潮氣量通氣模式相結(jié)合對急性肺損傷(ALI)/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的肺復張作用及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之間因各種因素導致ALI/ARDS入住ICU的病人14例,在小潮氣量通氣(7ml/kg)的基礎(chǔ)上給予肺復張,應用45cmH2O的壓力(PCV法,PC25cmH2O,PEEP20cmH2O,60s)進行RM,共計20次,觀察RM對動脈血氣指標、血流指標以及呼吸力學指標的影響。 結(jié)果: 1.與復張前比較,復張后15min、1h、2h動脈血氣分析、動脈氧分壓及氧合指數(shù)均顯著提高,(P均0.05);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H值無明顯變化(P均0.05); 2.平均氣道壓、氣道峰壓在復張后1h、2h明顯降低(P均0.05);呼吸系統(tǒng)順應性在肺復張后15min即明顯增加,,平臺壓在肺復張后15分鐘明顯降低(P均0.05)。中心靜脈壓、心率在復張過程中提高(P均0.05),心排量、平均動脈壓復張過程中下降,但復張后15min及以后與治療前比較沒有明顯變化(P均0.05)。 結(jié)論: 1、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的基礎(chǔ)上應用PCV法進行肺復張(PC25cmH2O,PEEP20cmH2O,持續(xù)60s)肺復張是有效的,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提高呼吸系統(tǒng)順應性,降低氣道峰壓、平均氣道壓及平臺壓。 2、采用PCV法肺復張對血流動力學僅有一過性不良影響,沒有導致明顯的氣壓傷。
【關(guān)鍵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肺復張手法
【學位授予單位】:蚌埠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563.8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0
- 材料與方法10-13
- 結(jié)果13-22
- 討論22-28
- 結(jié)論28-29
- 參考文獻29-33
- 致謝33-34
- 附錄34-41
- 附錄A 英中文術(shù)語縮略語對照表34-35
- 附錄B 個人簡歷35-36
- 附錄C 綜述36-41
- 參考文獻40-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小龍;李茂琴;許鐵;;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機械通氣肺復張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年15期
2 邱海波;;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泡塌陷與肺復張的意義[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7年02期
3 詹慶元,王辰,孫兵,龐寶森;肺泡復張后不同呼氣末正壓和潮氣量調(diào)節(jié)策略對防止肺泡再萎陷效果的實驗研究[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5年11期
4 邱海波;陳永銘;楊毅;沈菊芳;李家瓊;李娜;吳彬;;肺牽張指數(shù)指導不同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復張后呼氣末正壓選擇的實驗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06年17期
5 邱海波,許紅陽,楊毅,周韶霞,陳永銘,孫輝明;呼氣末正壓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復張容積及氧合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年07期
6 徐磊,王書鵬,張納新,秦英智;不同呼氣末正壓水平對綿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模型肺復張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5年11期
本文關(guān)鍵詞:肺復張手法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3179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