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流程及臨床現(xiàn)狀的回顧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07:47
目的 探討肺栓塞(PE)的危險因素、臨床癥狀、診斷方法、誤診原因和住院早期死亡原因等,從而提高其早期診斷率,減少誤診,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殘率。 方法 對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2001年1月~2008年3月出院診斷為PE的5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所有患者的發(fā)病年齡、性別、危險因素、臨床癥狀、輔助檢查結果、誤診率與誤診病種等情況,并且將總樣本分成死亡組和存活組,比較兩組之間的發(fā)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及高血壓)、危險因素(靜脈曲張、靜脈炎、手術史及血栓病史)、確診時間、休克及右心功能不全等情況。應用SPSS11.5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或構成比表示,計數資料以組間比較應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因素分析應用Logistic回歸Enter法,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PE患者年齡分布差異無顯著性,男女發(fā)病年齡差異無顯著性。 2.術后、長期臥床、下肢靜脈曲張、動脈炎、腦血管病、血栓病史及高血壓病等是PE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及基礎疾病。 3.PE的臨床癥狀復雜多變,但是仍以呼吸困難,胸痛、胸悶、咳嗽及咳痰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4.在診斷手段中,D-二聚體是篩選指標。心臟彩超對診斷及鑒別診斷起重要作用,心臟彩超結果以右心增大、室間隔運動異常、三尖瓣返流速度2.8m/s及肺動脈高壓等為主要表現(xiàn)。雙下肢彩超可直接檢出下肢血栓。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呈高度不匹配時則可確診PE。CT肺血管造影(CTPA)顯示肺血管內充盈缺損可確診PE。 5.PE初次就診外院誤診率(46.13%),本院誤診率(27.27%),誤診病種占前幾位的是心肌梗死、心衰、肺炎及心肌病等。 6.死亡組與存活組之間一般情況(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及高血壓)、危險因素(靜脈曲張、靜脈炎、手術史及血栓病史)、確診時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右心功能不全是PE早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6,OR 4.759,95%CI為0.544~14.061)。 結論 1.絕大多數PE患者可以尋找到危險因素,以術后、長期臥床、下肢靜脈曲張、動脈炎、腦血管病、血栓病史及高血壓病等為常見危險因素,對于PE的診斷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 2.PE臨床癥狀復雜多變,但以呼吸困難,胸痛、胸悶、咳嗽及咳痰等為主要癥狀,結合存在的危險因素,可以減少漏診及誤診。 3.雖然肺動脈造影是確診PE的“金標準”,但是目前難以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D-二聚體是篩選指標;雙下肢彩超可尋找到深靜脈血栓的依據;心臟彩超、心電是重要的輔助診斷檢查;CTPA因為其較肺動脈造影快捷、簡單及創(chuàng)傷小,作為目前首選確診方法。建議臨床醫(yī)生針對高;颊甙凑赵\斷程序進行疑診+確診來提高早期診斷率。 4.PE初次就診誤診率高,常被誤診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炎及心肌病等疾病,應該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 5.右心功能不全是PE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右心功能進行檢測并且積極糾正右心功能不全對于減少PE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R563.5
【文章目錄】:
提要
英文縮寫詞
引言
文獻綜述
研究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謝
導師及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2829441
【學位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R563.5
【文章目錄】:
提要
英文縮寫詞
引言
文獻綜述
研究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謝
導師及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金明;沈華;崔煒;;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薈萃;2006年09期
2 賈衛(wèi)濱,李長江,朱明祥,頊志敏,張麟;我國20年間肺栓塞誤診文獻中輔助檢查特點及誤診原因的調查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3年05期
3 賈衛(wèi)濱;張春秀;頊志敏;;中國肺動脈栓塞誤診近四年文獻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28294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8294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