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氣腫空間分布特征及對吸入劑的療效反應評價
發(fā)布時間:2018-11-11 08:26
【摘要】: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其主要病變部位位于小氣道(直徑2mm的氣道)。由氣道炎癥及重塑發(fā)生所致的呼氣氣流受限,是慢阻肺病理生理改變的標志,如何有效檢測氣道結(jié)構和功能改變并對其進行干預治療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對于氣道重塑的直接測量有組織病理學檢測、CT及氣道內(nèi)超聲,而CT掃描因其無創(chuàng)、精確測量氣道徑線的優(yōu)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氣流受限的研究。本研究在運用HRCT進行氣道徑線、肺密度檢測,研究其與慢阻肺患者臨床特征、肺功能的相關關系,并進一步觀察不同影像學表型對吸入劑治療反應差異,從而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jù)。第一部分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肺氣腫空間分布與臨床特征相關性研究目的探討不同肺氣腫空間分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臨床特征的差異性。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隨訪的穩(wěn)定期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受試者均采用德國耶格公司MasterScreen肺功能儀進行肺通氣功能檢查,并于一周內(nèi)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層iCT對所有受試者進行HRCT檢查,用Philips肺定量軟件測定全肺及每個肺葉肺氣腫指數(shù)(LAA%,即以-950HU為閾值,測定肺低衰減區(qū)占全肺體積的百分比)、右肺上葉尖段支氣管第5級分支管壁面積占總橫截面積百分比(WA%)及內(nèi)徑周長為10mm的氣管管壁厚度(Pi10)。結(jié)果1、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慢阻肺組吸煙指數(shù)、小氣道阻力、RV/TLC%明顯升高(P0.01),FEV1%pred、FEV1/FVC、DLCOSB明顯下降,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慢阻肺氣流受限程度越重,分組等級越高,SGRQ評分越高、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越多,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氣流受限程度越重、分組等級越高,則全肺及各肺葉LAA%越高,Pi10、WA%越大(P0.05)。3、氣流受限較輕(FEV1%pred≥50%)、急性加重風險低(A組、B組)的慢阻肺患者以上肺葉型肺氣腫分布為主,氣流受限程度較重(FEV150%)、急性加重風險高(C組、D組)的慢阻肺患者以下肺葉型肺氣腫分布為主,氣流受限重度以上與重度以下、急性風險低與急性風險高患者肺氣腫空間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P=0.02,P=0.018)。4、上葉型肺氣腫與下葉型肺氣腫在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FEV1/FVC、FEV1占預計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5、LAA%與吸煙指數(shù)、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FEV1/FVC、FEV1占預計值%、DLCOSB、RV/TLC%、Z5、R5、Fres 具有相關性(均P0.01),與 R20 無相關關系(P=0.71);上肺葉型肺氣腫與吸煙指數(shù)、FEV1/FVC、FEV1占預計值%、DLCOSB、RV/TLC、Fres具有相關性(均P0.01),與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Z5、R5、R20無相關性(P0.10);下肺葉型肺氣腫與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數(shù)、FEV1/FVC、FEV1 占預計值%、DLCOSB、RV/TLC、Z5、R5、Fres 具有相關性(均P0.01),與吸煙指數(shù)、R20無相關性(P=0.19)。結(jié)論1、慢阻肺組患者較對照組肺氣腫程度重,且氣流受限程度越重、評估分組等級越高,則全肺及各肺葉LAA%越高、管壁越厚。2、FEV1%pred≥50%、A組、B組COPD患者以上肺葉型肺氣腫分布為主,FEV1%pred50%、C組、D組COPD患者以下肺葉型肺氣腫為主。3、下肺葉型肺氣腫的患者急性加重更頻繁、肺通氣功能更差。4、肺氣腫指數(shù)與肺通氣、IOS檢查結(jié)果相關,可更全面評估小氣道結(jié)構和功能改變。第二部分慢阻肺穩(wěn)定期不同影像學表型患者對吸入劑的治療反應評價目的探討慢阻肺不同影像學表型對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治療反應及差異。方法納入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間符合條件的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55例,所有受試者癥狀評分、肺功能檢查及HRCT掃描均同第一部分,根據(jù)HRCT掃描結(jié)果分為A型、E型、M型三組,均接受為期3個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治療,觀察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肺功能檢查、小氣道改善情況,了解不同影像學表型的治療差異。結(jié)果1、肺通氣功能指標:FVC%pred、FEV1%pred、FEV1/FVC、DLCO%pred:A型E型M型,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V/TLC%:A型E型M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癥狀評分:治療前三組患者癥狀評分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3月后,患者的癥狀評分mMRC評分、CAT評分、圣喬治調(diào)查問卷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肺功能評估:A型、E型患者治療后FVC、FVC%pred、FEV1、FEVl%pred、FEV1/FVC等均較治療前有所增加,M型患者上述指標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A型患者各通氣功能指標治療前后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E型、M型各指標治療前后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氣道阻力指標Z5、R5、R20均較治療前降低,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VC、FEV1指標治療前后改變量在三組間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前后IOS指標、DLCO%pred、RV/TLC%組間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jié)論1、ICS/LABA吸入治療可降低慢阻肺患者小氣道阻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IOS氣道阻力指標較肺通氣功能指標更敏感,能更好地評價慢阻肺患者吸入治療的療效。3、A型患者肺氣腫程度輕,氣流受限較輕,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治療后出現(xiàn)部分可逆性氣流受限。4、E型、M型患者肺氣腫程度重,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治療后肺通氣功能改善不明顯。5、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對A型治療的療效并不優(yōu)于E型和M型。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63.9
本文編號:2324307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6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勝海;阮偉良;劉洋;董孫根;張偉良;;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吸入對不同影像學表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浙江醫(yī)學;2016年22期
2 李瑛;凌芳;胡成平;陸蓉莉;熊曾;;肺氣腫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預后與Goddard評分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5年04期
3 張程;張湘燕;;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不同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獲益[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5年05期
4 楊士芳;高興林;吳健;張金娥;劉春玲;;多層螺旋CT肺氣腫指數(shù)在預測COPD急性加重風險中的應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一鳴;多層螺旋CT低劑量動態(tài)掃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芳;基于MSCT的肺容積及氣道測量與臨床肺功能的比對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姚景江;多層螺旋CT評價COPD氣道大小與氣流受限相關性的初步探討[D];中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24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3243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