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合并間歇低氧大鼠模型肝臟的氧化應激及炎癥損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injury of rat liver induced by emphysema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hypoxia. Methods Six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group A), emphysema group (group B),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group C) and emphysema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group D). In 30 min;C group, 5%O2/ balanced N230s and air 90 s were alternately ventilated for 8 h / d D group. After 8 weeks of continuous exposure, 5 femoral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each group and their blood gas values were measured. The lung tissue of the remaining rats in each group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fter HE staining and the mean number of (MLI), lining alveoli was calculat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pathological score of inflammatory injury of liver was calculated by light microscope after (MAN); liver staining. The levels of liver interleukin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偽,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in groups B and D were obviously emphysematous. The activity of total SOD and CAT in group B and D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0.05), and the levels of SOD and CAT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0.05). The level of MDA in group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5), and the content of IL-6,TNF- 偽 and pathological score of liver inflammation in group 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pathological score of liver inflammation in group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level of MDA in group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0.05). The level of IL-6,TNF- 偽 in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and the pathological score of liver inflammatory injury in group 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0.05). Conclusion Pulmonary emphysema and intermittent hypoxia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injury.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呼吸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81270144,30800507,81170071)
【分類號】:R56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高夢麗;劉春霞;馮靖;曹潔;陳寶元;;不同間歇低氧方式對內皮細胞c-fos 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J];天津醫(yī)藥;2013年10期
2 馮靖;陳寶元;郭美南;曹潔;趙海燕;梁東春;左愛軍;;內皮細胞在不同間歇缺氧方式時核因子κB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變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妍;吳高峰;楊建成;馮穎;胡建民;;PPAR-α在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生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02期
2 Thirumalai T;Viviyan Therasa S;Elumalai EK;David E;;Hypolipidaem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 of Enicostemma littorale Blum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1年05期
3 易旭;龍黎;程明亮;;茅臺酒與乙醇影響二乙基亞硝胺引發(fā)小鼠肝細胞癌的比較[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4 ;Changes of free radicals and digestive enzymes in saliva in cases with deficiency inspleen-yin syndrome[J];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0年03期
5 侯珊珊;張小瑞;趙遠紅;;8-異前列腺素F2α在損傷性肝臟疾病中的作用與機制[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年12期
6 岳紅梅;余勤;張佳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清細胞因子水平變化與高血壓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年12期
7 王玉卓;謝珊珊;孫濤;張道來;孫慶濟;孫云帆;馮玉新;辛華;;灰樹花多糖對四氯化碳肝L-02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8期
8 崔海丹;王欣彤;趙青;沈明花;;榛蘑多糖對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食品科技;2011年10期
9 董愛蓮;胡玉琳;祁亞賓;聶廣軍;;鐵代謝紊亂和其它致病因素介導的肝氧化損傷及抗氧化保護策略研究進展[J];生物物理學報;2012年04期
10 顧聞宇;鄭軍華;;內皮祖細胞在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機制[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幸海燕;金絲桃苷對過氧化氫誘導的L02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2 馮靖;OSAHS的炎性損傷及與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基礎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張靜;睡眠呼吸暫停模式間歇低氧大鼠炎癥損傷機制、心肌細胞caspase-3表達水平及抗氧化干預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虢毅;一個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瘤2A型家系和中國漢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遺傳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先紅;還原型谷胱甘肽預處理對大鼠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糖代謝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張學力;艾塞那肽對IGT合并NAFLD大鼠肝細胞抗內質網應激作用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王惠;丙泊酚對間歇缺氧內皮細胞NF-KB激活及HIF-1α mRNA表達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姜秋芳;不同頻率間歇低氧下大鼠肝臟損傷機制及抗氧化劑Tempol的干預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張雷;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遠隔腎組織中組織間粘附分子-1(ICAM-1)表達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探討[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楊倩;替米沙坦對大鼠肝纖維化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黃昀超;抗膽堿能治療對OS患者療效評價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任恒昌;富氫HC-A腎保存液對大鼠腎臟冷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阮四軍;AG490聯(lián)合VEGF對肝大部分切除術后肝再生的作用[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10 劉青清;CSE對肺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和VEGF/VEGFR2表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馮靖;陳寶元;郭美南;曹潔;趙海燕;梁東春;左愛軍;;內皮細胞在不同間歇缺氧方式時核因子κB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變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立敏;劉峰;史蘇芹;楊秀芬;;氧化應激及抗氧化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J];臨床薈萃;2009年04期
2 王茂娟;王榮麗;;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與肺部炎癥性疾病[J];內科;2008年02期
3 沈亞偉;王波;郝建;;全反式維甲酸對肺氣腫大鼠氧化應激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1年04期
4 楊學東;張新勇;趙懷兵;尹明;錢小順;王士雯;;脂多糖對大鼠肺泡巨噬細胞分泌一氧化氮和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7年03期
5 陶仲為,朱秀英;用FVC、FEV_1和MFVC測定上、下呼吸道阻塞[J];山東醫(yī)藥;1987年01期
6 孔靈菲,劉國華,于潤江;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呼吸阻力改變及意義[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1988年04期
7 胡林;;氣胸誤診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年21期
8 劉積鋒;鐘小寧;何志義;張建全;陳罡;鄭小珍;;N-乙酰半胱氨酸對大鼠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形成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年10期
9 劉紅梅;甄國華;張珍祥;張惠蘭;曹勇;汪濤;顧乃兵;徐永健;;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木瓜蛋白酶和鈷60照射所致肺氣腫大鼠肺泡壁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10 李波;陳東;王桂芳;董春玲;王向東;白春學;;離體肺氣體容積和肺密度在肺氣腫小鼠模型中的變化[J];上海醫(yī)學;200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程;;TNF-α與肺細胞凋亡的關系及其在COPD形成中的作用[A];二○○八年貴州省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學術大會暨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睡眠呼吸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積鋒;鐘小寧;何志義;張建全;陳罡;;N-乙酰半胱氨酸防治大鼠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3 盛海燕;孫永昌;李然;白澎;;COPD肺氣腫表型氣道炎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陳丕仁;崔立;侯加法;;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A];實驗動物與藥理學、毒理學研究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趙善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fā)病機理及臨床[A];結核與肺部疾病論文集[C];2005年
6 李冀文;王淑華;;肺結核咯血并發(fā)纖維素性支氣管炎(摘要)[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結核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7 鐘小寧;何志文;張建全;柳廣南;劉積鋒;梁瑩;;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大鼠非低氧血癥期肺動脈重塑的特點及N-乙酰半胱氨酸作用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8 侯剛;王秋月;王笑秋;康健;于潤江;;維生素A對大鼠實驗性肺氣腫肺泡壁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9 陳光華;劉克昌;項崇澄;;矽肺的CT診斷[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劉白鷺;霍萌;李大慶;王彥民;張金玲;李艷英;王海波;張黎黎;;CT肺功能成像技術對肺彌漫性病變臨床應用價值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施水泉 李水根;冬季心肺疾病多發(fā)與污染有關[N];健康報;2007年
2 羅玉菊;建議“慢支”病人去游泳[N];大眾衛(wèi)生報;2008年
3 林楚;“老慢支”患者夏天不妨游泳去[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4 金慰鄂;如何選用止咳化痰藥?[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5 陸軍;慢支病人不妨去游泳[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6 陳金偉;特殊類型的肺氣腫[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7 吳玉華;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肺氣腫[N];科技日報;2005年
8 解放軍306醫(yī)院 張俊虎;肺氣腫忌用安眠藥[N];保健時報;2007年
9 趙禎;肺氣腫的簡易運動療法[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10 山東省濱洲市中心醫(yī)院 趙民生;肺氣腫患者應慎用傳統(tǒng)安眠藥[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評估新方法及肺氣腫表型的CT肺功能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2 宋潤蘭;實驗性金黃地鼠肺氣腫相關因素的探討及中藥防治觀察[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3 王青青;Tlr4~(mut)小鼠自發(fā)性肺氣腫的免疫機制及治療干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4 張華;呼吸道炎癥反應病因學機制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段敏超;CD_4~+白細胞介素-17~+輔助性T細胞在香煙暴露肺氣腫小鼠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吳凌艷;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γ對炎癥,,免疫抑制和肺氣腫生成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2年
7 陳燕;Endothelin-1和Prostacycl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8 胡國平;生物燃料煙霧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關系的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09年
9 朱曉丹;鋅指蛋白A20對急性肺損傷炎癥反應的調控及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顧宇彤;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抗氧化失衡與炎癥反應關系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澤麗;肺氣腫睡眠誘導低氧大鼠模型全身炎癥和凝血功能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李鈺;肺氣腫大鼠全病程中膈肌功能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方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肺氣腫大鼠作用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王笑秋;維生素A對彈性蛋白酶所致大鼠肺氣腫的防治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王中新;TNF-α、VEGF和MMP-9在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氣腫發(fā)病中的作用[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6 巨春蓉;Smad3、TGF-β1和ErbB3在大鼠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中表達的實驗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7 郭亞利;全反式維甲酸對大鼠肺氣腫模型肺組織中MMP-12、TIMP-2及TNF-α表達的調節(ji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邱詩林;CD4+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在香煙暴露及斷煙肺氣腫大鼠中的變化及意義探討[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徐建林;全反式維甲酸對肺氣腫模型大鼠的干預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鐘桂棉;256層螺旋CT評價吸煙肺的形態(tài)學及功能學研究[D];汕頭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19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21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