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中血氣指標控制對預后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3-07 01:09
本文選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切入點:Ⅱ型呼吸衰竭 出處:《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分析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中血氣指標控制對預后的影響,探討縮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時間及改善預后的方案。方法納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76例接受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血氣中p H、Pa O2、Pa CO2等指標的控制程度不同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參數(shù)治療組(A組)及低參數(shù)治療組(B組)。A組為控制p H 7.40±0.05、Pa O2(70±5)mm Hg、Pa CO2(55±5)mm Hg范圍內(nèi),B組為控制p H 7.35±0.05、Pa O2(60±5)mm Hg、Pa CO2(60±5)mm Hg范圍內(nèi)。觀察兩組所需呼吸機參數(shù)、撤離呼吸機時間、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率、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發(fā)生率及二次插管率等的差異。結(jié)果 B組所需吸入氧濃度[(29.5±1.5)%比(35.5±4.1)%]、潮氣量[(5.9±0.9)m L/kg比(6.9±1.5)m L/kg]、壓力支持[(12.2±1.9)cm H2O比(13.5±2.6)cm H2O]等呼吸機參數(shù)均顯著低于A組(P0.05)。B組所需機械通氣時間顯著低于A組[(128±32)h比(180±54)h,P0.05]。撤離呼吸機后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率(20.7%比48.9%)、呼吸機相關(guān)肺炎發(fā)生率(6.9%比21.3%)以及二次插管率(3.4%比14.9%)亦較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過程中,給予低吸入氧濃度、小潮氣量、低壓力支持,使患者血氣指標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氧分壓并允許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可減少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時間,降低呼吸機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預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lood gas index control on the prognosis of 76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bined with type 鈪,
本文編號:15772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5772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