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通氣相關性肺損傷中NLRP3蛋白與線粒體功能的變化
本文關鍵詞: 機械通氣相關性肺損傷 NLRP3 炎癥 線粒體 出處:《山東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研究目的機械相關性肺損傷(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一種在應用呼吸機過程中由于機械張力的各種因素作用于肺組織引起的以肺泡結構破壞、肺泡腔充血出血為病理特征的綜合征,臨床多表現(xiàn)為肺水腫及呼吸功能障礙。非生理性牽張除了通過機械剪切力破壞血氣功能屏障,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加之外,還能激活體內(nèi)的炎癥信號通路,導致白細胞和各種促炎因子在損傷部位聚集,導致肺部產(chǎn)生炎癥應答,啟動和加重肺組織損傷。在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中NLRP3炎性蛋白及炎性體也發(fā)揮著重要功能,其中NLRP3蛋白能夠通過Toll樣受體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轉(zhuǎn)導入細胞中轉(zhuǎn)錄信號發(fā)生轉(zhuǎn)錄翻譯,生成增加并使炎性體聚合,最終通過蛋白水解作用將無活性的炎性因子前體pro-IL-1β轉(zhuǎn)變?yōu)槌墒齑傺滓蜃覫L-1β并釋放至細胞外,引起機體的炎癥損傷,在NLRP3蛋白活化過程中線粒體來源的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起到了扳機作用,線粒體功能受損會導致線粒體膜電位(Mitochondria Membrane Potential,MMP)水平降低,發(fā)生ATP生成障礙、ROS異常生成增加等一系列后果,這些后果均會引起并加重體內(nèi)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因此,本研究通過體內(nèi)試驗和體外試驗來研究NLRP3蛋白與線粒體功能在VILI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研究方法體內(nèi)試驗:SPF級C57BL/6小鼠30只,8-10周齡,體重20-25g,雌雄各半,隨機分配成3組(n=10):對照組(Conrol,C組),機械通氣組(Mechanical Ventilation,MV 組),機械通氣+TLR4 阻斷劑組(Mechanical Ventilation+TAK-242,MV+T組)。對C組小鼠做氣管切開后不進行氣管插管,自由通氣;MV組、MV+T組行機械通氣,RR=70次/min,VT=15ml/kg,I:E)=1:2,吸入氧濃度為21%,通氣時間為4h。MV+T組在麻醉前用TLR4阻斷劑TAK-242(3mg/kg)預處理1h。機械通氣結束后,剪下右上肺放入EP管中,盡快使用液氮將其冷凍備用,后續(xù)蛋白免疫印跡法測NLRP3蛋白及NFκB-P65和磷酸化的NFκB-P65(NFκB-pP65);右肺下葉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48h后,進行HE染色;止血鉗鉗夾左側肺根,使用1ml注射器抽取預冷在4℃冰箱中的生理鹽水緩慢注入對肺組織,充分灌洗肺組織3次,0.3ml/次,并將灌洗液(BALF)注入凍存管中,盡快放入-80℃保存,BALF用于檢測BALF中炎性因子IL-1β濃度。體外試驗:單層培養(yǎng)MLE—12細胞,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C組)、20%牽張組(CS組)、20%+TLR4阻斷劑組(CS+T組)以及線粒體電子傳遞鏈解偶聯(lián)劑cccp組(cccp組),CS組與CS+T組使用細胞牽張儀進行循環(huán)性牽拉,牽張儀參數(shù)設置為:0.5 Hz,牽張和放松的時間比:1:1,牽張時間均為4小時,其中CS+T組行牽張前1h用TLR4阻斷劑TAK-242(1uM)進行預處理。cccp組在后續(xù)進行實驗前30min用線粒體呼吸鏈解偶聯(lián)劑cccp(10uM)進行預處理。預處理及機械牽張結束后,每組留取等量細胞上清液置于凍存管迅速保存-80℃冰箱,用于檢測細胞上清液IL-1β濃度;提前準備好冰袋,每組3孔細胞置于冰上提取蛋白總量,用于Western Blotting測NLRP3蛋白及NFκB-P65和磷酸化的NFκB-P65(NFκB-pP65)表達量;剩余細胞用JC-1法按照說明書處理后用流式細胞儀檢測PE-A通道(紅)、FITV-A通道(綠)平均熒光強度和線粒體來源的ROS生成量。結果:體內(nèi)實驗:1、HE染色發(fā)現(xiàn):大潮氣量機械通氣后小鼠肺泡細胞連接斷裂、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內(nèi)充血出血,伴隨肺泡腔內(nèi)透明膜形成。使用TLR4阻斷劑后行大潮氣量機械通氣組肺泡腔內(nèi)充血、出血減少,肺泡壁斷裂、增厚均減少。2、western blotting發(fā)現(xiàn),與C組和MV+T組相比MV組NLRP3蛋白和磷酸化的NFκB-P65表達均增加,其中MV+T組NLRP3蛋白和磷酸化的NFκB-P65表達較C組增加,但較MV組減少。3、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發(fā)現(xiàn),與C組IL-1β濃度相比,MV組和MV+T組炎性因子表達量顯著增加(P0.05),其中MV+T組IL-1β濃度較MV組降低。體外實驗:1、western blotting發(fā)現(xiàn),與C組相比,其余三組NLRP3蛋白和磷酸化的NFκB-P65表達量均顯著增加,CS+T組NLRP3蛋白和NFκB-pP65表達量均降低,cccp組與CS組蛋白表達量無明顯差異。2、流式細胞儀檢測發(fā)現(xiàn),與C組相比,CS組、CS+T組和cccp組細胞MMP顯著下降,與CS組相比cccp組MMP水平無顯著差異,加入TLR4阻斷劑后行機械牽張,細胞MMP水平較CS組提高。3、ELISA發(fā)現(xiàn),IL-1β濃度在C組較其余三組低,與CS組相比,cccp組IL-1β濃度無明顯變化,CS+T組IL-1β濃度較CS組明顯降低。結論:大潮氣量機械通氣能促進體內(nèi)NLRP3炎性蛋白的生成和激活,繼而導致線粒體MMP下降;引起肺泡上皮細胞線粒體功能障礙,進一步激活炎性體,二者相輔相成惡性循環(huán)共同加重VILI。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雁,譚蘭;吉蘭-巴雷綜合征機械通氣臨床分析[J];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4年03期
2 尤榮開;楊興易;蔣賢高;邵朝朝;;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機械通氣時內(nèi)源性呼氣末正壓的測定及其意義[J];臨床急診雜志;2004年04期
3 ;關于召開第2屆機械通氣高層研討班的通知[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6年02期
4 ;機械通氣撤機方案[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年04期
5 ;機械通氣撤機時機及條件[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年04期
6 郭利民;;ICU機械通氣相關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年27期
7 王正維;魏立平;何晟;蔡耀權;;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59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年20期
8 廖穗豐;李愛花;馬麗珍;陳文婷;;心理干預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年08期
9 招強光,袁正源,黃麗霞;機械通氣下纖支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應用體會[J];醫(yī)師進修雜志;1996年09期
10 秦正良,陳心嶺;機械通氣并發(fā)院內(nèi)綠膿桿菌肺部感染27例[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湯惠瓊;譚秀蓮;;重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機械通氣的護理思考[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復蘇中毒學術論文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秦英智;;機械通氣的新模式,我們真的需要嗎?[A];中國危重病醫(yī)學大會-2011暨北京醫(yī)學會重癥醫(yī)學年會匯編[C];2011年
3 于湘友;;機械通氣對顱內(nèi)灌注的影響[A];重癥呼吸——肺與多器官衰竭——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重癥呼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李玉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常見原因與護理[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周紅;;ARDS機械通氣期間監(jiān)護體會[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高秋琦;林錫芳;王丹;;機械通氣期間腹瀉的預防[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王樹云;;急診加強治療病房機械通氣臨床資料分析[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高景利;李曉嵐;趙宏艷;閆秀縱;馬宇杰;梁靜濤;張建軍;魏澤林;;機械通氣治療肺內(nèi)/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比較研究[A];河北省煤炭工業(yè)科學技術工作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陳琳;朱惠莉;;老年患者機械通氣撤機的若干問題[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3第十四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10 陳廣秀;鄒玉珍;;機械通氣的護理進展[A];全國重癥監(jiān)護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劉清泉;圍機械通氣治療期的中醫(yī)藥治療[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2 記者 劉道安;天津第三中心醫(yī)院兩項機械通氣研究成果通過鑒定[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3 ;重癥醫(yī)學 救治理念獲更新[N];健康報;2012年
4 解放軍總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 高德偉;重癥COPD宜早行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治療[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正;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輔助通氣在新生兒呼吸衰竭機械通氣中臨床應用和作用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王春飛;基于模糊邏輯的機械通氣輔助決策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5年
3 李雪花;機械通氣對新生豬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5年
4 王泓;機械通氣對心功能影響的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胡洪波;機械通氣新生兒銅綠假單胞菌定植或/和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彬;整合素αVβ3在機械通氣性肺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劉海沛;發(fā)育肺生長因子表達與炎癥反應關系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雷遷;主動脈弓手術后機械通氣和重癥監(jiān)護室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的建立[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朋;機械通氣在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應用的臨床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2 郭煒妍;機械通氣中計劃性脫機與經(jīng)驗性脫機的比較[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3 丁楠;不同鎮(zhèn)靜藥物用于重癥監(jiān)護室機械通氣患者鎮(zhèn)靜效果的比較[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韓宇;機械通氣對神外手術患者血清PAI-1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戴春光;抑制小窩蛋白-1磷酸化對機械通氣所致肺損傷的效應[D];桂林醫(yī)學院;2015年
6 任俊明;不同預處理對機械通氣大鼠肺PAI-1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劉文娟;益生菌應用對機械通氣患者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D];濱州醫(yī)學院;2015年
8 吳娟;聲門下吸引不同間隔時間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9 白楊;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長時間機械通氣多因素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黃丹;右美托咪啶對早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的臨床研究[D];西南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10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51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