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化性細胞因子及一氧化氮與呼吸道感染關系分析
本文關鍵詞: 趨化性細胞因子 一氧化氮 呼吸道感染 出處:《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趨化性細胞因子及一氧化氮水平變化與呼吸道感染的關系。方法:選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間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細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同期健康研究對象30例作為觀察組,比較觀察組在入院時、入院后第3天、入院后第7天、出院時的細胞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及白細胞介素(IL-6、IL-17、IL-10)水平差異,并分別同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入院時、入院后第3天、入院后第7天、出院時的TNF-α、NO、IL-6、IL-17、IL-10水平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0.849,P0.05),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呼吸道感染癥狀逐漸好轉直至出院,可以發(fā)現上述各指標均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觀察組入院后第3天、入院后第7天、出院時的TNF-α、NO、IL-6、IL-17、IL-10水平分別與入院時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測定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及NO水平,可以判斷患者的病情轉歸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chemokine and nitric oxide levels an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3, bacteri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RTI) in our hospital was selected. 40 cases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same perio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cytokine TNF- 偽, nitric oxide (no) and interleukin-6IL-17 (IL-10) were compared at admission, 3 days after admission, 7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7 days after admi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TNF- 偽, nitric oxide (no) and interleukin-6IL-17 (IL-10)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L-17 IL-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admission, 3 days after admission, 7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7 days after admiss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L-17 IL-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reatment tim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L-17 and IL-10 between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IL-17 and IL-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until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bove indexes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ime,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3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7 days after admission. The levels of IL-17 IL-10 in patients with TNF- 偽, IL-6 and IL-6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admission (P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cytokines and no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level of cytokines and the level of no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作者單位】: 陜西中醫(yī)學院;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呼吸科;
【分類號】:R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彭清;溫雪萍;顏志軍;高習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7細胞的表達及功能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2 宋春輝;楊斌;石峰;王陸軍;;聚乙二醇α-2a干擾素治療完全應答HBV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17、22的變化[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鄒葉青;楊青;況九龍;;卡介苗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Th1/Th2平衡的影響[J];天津醫(yī)藥;2011年10期
4 湯榮華;黃建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GM-CSF、IL-6、IL-17和TNF-α的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3年03期
5 彭紅星;楊榮時;曾玉蘭;;吸煙誘導的慢性支氣管炎大鼠模型巨噬細胞炎性蛋白-2及髓過氧化物酶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2年12期
6 薛濤;;Th1/Th2型細胞因子及免疫狀態(tài)在支氣管哮喘患兒治療前后的變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年3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志華;黃石;齊青松;張志安;張曉靜;;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2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2 楊馨;黃藝;金榮疆;王素珍;寇洋洋;白新剛;劉旭光;;艾灸對基因干擾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家兔血清IL-17影響的研究[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3 周靜;張弦;錢海兵;;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4 賀微微;;Th17相關細胞因子檢測在90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年02期
5 李小科;葉永安;;中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評價指標探討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年02期
6 李玉梅;陳永強;樊天佑;沈丕安;;羌活地黃湯對佐劑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4年02期
7 劉孝橋;涂睿;;特異性免疫治療對支氣管哮喘患兒Th1/Th2細胞因子表達及呼吸力學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年03期
8 李甫前;;Th1、Th2細胞及其分泌的相關因子失衡與哮喘患者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年14期
9 李蘭;孫穎;王洪武;黃宇;黃加權;寧琴;;血吸蟲病肝纖維化小鼠IL-22表達及肝星狀細胞衰老的意義[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朱玲;白芍總苷對幼年特發(fā)性關節(jié)炎Treg細胞及TNF-α、IP-10、INF-γ、IL-17、TGF-β1濃度的影響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朱楠楠;EGCG、ECG、TFDG抑制肺癌增殖及修復香煙煙霧損傷機理初探[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風森;徐丹;杜麗娟;;黏膜免疫在支氣管哮喘及變應性鼻炎發(fā)病中的作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王國良,趙國華,王永平,孟君;哮喘患兒T_H細胞亞群及相關因子的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年06期
3 楊波;趙彩彥;;Th17細胞及其在相關肝病中的作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年02期
4 陳慧娟;趙守松;;調節(jié)性T細胞在乙型、丙型、戊型肝炎中的作用[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年11期
5 楊暉,劉偉,賀芹;支氣管哮喘患者Th亞群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變化[J];山東醫(yī)藥;2003年04期
6 黃紹光;;自身免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9期
7 石虹;;干擾素-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對表達乙肝病毒的HepG2.2.15細胞的協(xié)同致凋亡作用[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4期
8 周興輝;林連兵;;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關節(jié)液血紅素氧合酶-1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1年10期
9 劉力戈;侯安存;方惠秋;郝艷艷;;支氣管哮喘患兒血T輔助淋巴細胞的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04期
10 張永梅;徐青;安肅英;李芳;段國威;孫艷霞;;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fā)作期血清白細胞介素-25、12的變化及其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年1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為斌;;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檢相關參數對診斷的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齊鳳娥;;108例老年病人院內呼吸道感染調查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年11期
3 王秀清;王少芳;;復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治療呼吸道感染246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年25期
4 陳肇杰;馮廣滿;蔣旺珍;羅佩紅;;呼吸道感染兒童檢測血清總IgE水平的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年29期
5 林慶秋;;兒科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治措施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年10期
6 羅勇,浦政,忻衛(wèi)東;217例難治性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臨床薈萃;1997年22期
7 史榮梅;頭孢托侖治療呼吸道感染[J];國外醫(yī)藥(合成藥 生化藥 制劑分冊);2000年05期
8 徐巧英;小議院內呼吸道感染的監(jiān)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年04期
9 石鑫;預防機械通氣病人呼吸道感染措施[J];廠礦醫(yī)藥衛(wèi)生;2000年01期
10 張繼新,田建偉,顧建秀,陳繼紅;醫(yī)院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文斌;;從患者、病原和藥物選擇談社區(qū)與院內呼吸道感染的差異化治療[A];2011年貴州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yè)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王和平;張秀華;;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療呼吸道感染42例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復蘇、災害、中毒專業(yè)聯(lián)合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1999年
3 任元弟;;85例院內呼吸道感染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禹定樂;劉恩梅;彭才靜;郝瑞;任洛;徐秀娟;何琳莉;夏秋玲;;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及與病情嚴重度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5 姚苗苗;王桂蘭;黃躍海;劉翔騰;;孕期煙草暴露對子代肺功能及喘息、呼吸道感染發(fā)病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6 李正江;;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水平的變化[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7 王志強;陳寶元;韓建平;;伊米配能搶救重癥呼吸道感染并多臟器功能衰竭6例體會[A];200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8 陳小友;江米足;王才富;余金丹;;嬰幼兒胃食道返流與呼吸道感染關系的探討[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9 亢安娜;劉波;;布拉氏酵母菌散劑防治呼吸道感染嬰幼兒抗生素相關性腸炎的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10 陸曉和;陳巧云;李育;李俏;丁加慧;任義勝;;四種抗菌藥物用于中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經濟學評價[A];2004年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楊鋒;天冷了,護好孩子的呼吸道[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張麗霞 實習生 謝文思;呼吸道感染別恐懼[N];大連日報;2008年
3 鄭靈巧 白瑩;北京呼吸道感染患兒明顯增多[N];健康報;2006年
4 楊長賀;呼吸道感染為啥總不見好[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5 蔣月榮;關注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郝麗霞;孩子為啥總愛呼吸道感染[N];河北科技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趙靖;呼吸道感染不可濫服抗生素[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8 湖南醫(yī)科大學附二院兒科 馬祖祥 博士;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9 崔昕 尹琳;應對呼吸道感染四大攻略[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10 中國國際旅行衛(wèi)生保健協(xié)會 伏盛華教授;旅行中呼吸道感染的預防[N];國際商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林清;新發(fā)現的人類Boca病毒與兒科呼吸道感染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魯辛辛;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種群生態(tài)學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2年
3 郭英;兒童呼吸道、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腹瀉病相關病毒感染的病原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娜;造血干細胞移植早期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D];中山大學;2012年
2 蔡興俊;加替沙星在社區(qū)呼吸道感染治療中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3 禹定樂;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痰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及與病情嚴重度相關性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趙揚;2008-2009年蘭州地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曹長青;2009-2010年蘭州地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曹海燕;蘭州地區(qū)2010-2011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病原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7 彭才靜;重慶地區(qū)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病毒病原學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郝瑞;呼吸道感染住院兒童中HBoV1的流行情況及其基因突變與病毒載量關系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任建云;沙眼衣原體呼吸道感染誘導中性粒細胞浸潤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張利俠;呼吸道感染咽部菌群失調及其耐藥性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07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50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