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實時三維超聲技術評價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心臟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14:09

  本文關鍵詞:實時三維超聲技術評價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心臟功能及同步性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實時三維超聲 右室起搏 左室容積-時間曲線 左房容積指數(shù) 舒張期峰值充盈率 收縮非同步性指數(shù)


【摘要】:目的:應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技術比較右室心尖起搏和非心尖起搏對心臟功能及同步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2014年因心動過緩在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心臟科行雙腔起搏器植入術且術前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正常的患者103例。根據(jù)右室起搏電極的位置分為右室心尖起搏(RVAP)組50例和右室非心尖起搏(RVNAP)組53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0例,年齡53~85歲。排除標準:⑴LVEF50%;⑵束支傳導阻滯或心房顫動;⑶嚴重心臟瓣膜疾病;⑷既往心肌梗死病史;⑸合并原發(fā)性肥厚型或擴張型心肌病;⑹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⑺超聲心動圖圖像質量欠佳。記錄入選者身高、體重、高血壓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煙史、飲酒史以及相關服藥史等一般情況。經鎖骨下靜脈置入起搏電極至右心室,術中結合X線影像資料及十二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判斷右室電極位置,術后則根據(jù)三維超聲影像判斷右室起搏電極位置進而分組研究。根據(jù)起搏器程控檢測或Holter結果,入選患者右室起搏比例均90%。術前、術后1月及1年行超聲心動圖檢查。術后3月、6月及1年行起搏器程控檢測。采用Philips iE Elite和Philips iE33心臟超聲診斷儀,X5-1探頭(頻率1-5MHZ),配有3DQA插件的QLAB超聲工作站。所有受檢者均在右心室起搏狀態(tài)下檢測。記錄患者心率及心電圖QRS間期。常規(guī)測定左室舒張末內徑(LVDd)、左室收縮末內徑(LVSd)、右室舒張末內徑(RVDd)、左房內徑(LAd)、室間隔厚度(IVS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測量左室舒張末容積(EDV)、收縮末容積(ESV)及LVEF-2D。測算室間機械延遲(IVMD)、心肌作功指數(shù)(MPI2、MPI3),二尖瓣血流頻譜E/A及E與二尖瓣環(huán)組織頻譜e峰之比(E/e)。于二維心尖四腔切面連續(xù)采集五個心動周期獲取相應的實時三維全容積超聲圖像,進入RT-3DE的QLAB 3DQA定量分析軟件程序,通過調整紅、藍切面判斷右室起搏電極的置入部位;獲取17節(jié)段容積-時間曲線(vtc)并記錄edv、esv、lvef-3d、左室16節(jié)段心電圖qrs波起點至左心室最小容積點時間的標準差(tmsv-16-sd%)及局部各節(jié)段同步性指標,包括:左心室基底段、中間段和心尖段3個徑向節(jié)段經過心率校正后的各節(jié)段心電圖起點至左心室最小容積點時間的標準差即tmsv-base-sd%、tmsv-mid-sd%、tmsv-apical-sd%;左心室前壁、室間隔、下壁及側壁4個縱向節(jié)段經過心率校正后的各節(jié)段心電圖起點至左心室最小容積點時間的標準差即tmsv-anterior-sd%、tmsv-septal-sd%、tmsv-inferior-sd%、tmsv-lateral-sd%。計算左心室舒張期峰值充盈率(pfr)。以同樣的方法分別于二尖瓣開放前、心電圖r波頂點及p波起始獲得左心房最大容積(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積(lavmin)和左心房收縮前容積(lavp),計算⑴左心房被動射血分數(shù)(lapef);⑵左心房主動射血分數(shù)(laaef);⑶左心房容積指數(shù)(lavi)。所有指標均重復測量三次后取平均值。對所有數(shù)據(jù)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處理。結果:1.rvap組和rvnap組患者術前基本資料(年齡、性別、bmi、服藥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煙史、飲酒史)、基礎常規(guī)超聲指標(lad、lvd、lvs、rvd、ivs、lvpw、lvef、mpi2、mpi3、e/a、e/e、lvef-2d)和三維超聲指標(lvef-3d、pfr、lavi、laaef、lapef、sdi)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分別以cxr和rt-3de判斷右室起搏電極位置,兩種方法的相符率約為81.6%,不相符率約為18.4%;兩種方法判斷rvap的一致性較高,對rvnap的位置確定存在著一定的差別。3.起搏器植入術后1周,rvap組和rvnap組各自常規(guī)超聲指標(lad、lvd、rvd、ivs、lvpw、lvef-2d、e/a、e/e)、三維超聲功能指標(lvef-3d、pfr、lavi、laaef、lapef)均較自身術前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qrs間期均較自身術前增大(p0.05)。4.起搏器植入術后1年,rvap組lad、ivs、lvpw、mpi2、laaef、e/e、sdi及qrs較術前升高,lvef-3d、lavi、pfr較術前下降(p0.05);rvnap組lad、ivs、e/e、sdi及qrs較術前升高,pfr較術前下降(p0.05)。5.RVNAP組患者術前術后指標的變化值ΔQRS、ΔLAD、ΔLAVI小于RVAP組患者(P0.05),ΔIVS、ΔE/e、ΔPFR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6.兩組術后1年非同步性指標相比,RVNAP組整體、下壁、間隔部和心尖段的非同步性指數(shù)小于RVAP組(P0.05),前壁、基底段和側壁的非同步性指數(shù)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7.起搏器植入術后1年PFR與左室非同步性指數(shù)(SDI)呈負相關(r=-0.201,P=0.041)。結論:1.術后1年右室起搏可造成左心室收縮、舒張及左房功能的下降,而對右心室的影響則可能相對較小;2.對于起搏術前基礎射血分數(shù)正常的患者,長期右室心尖起搏與非心尖起搏對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的影響無明顯差別,但長期右室心尖部起搏較右室非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房功能下降更為明顯;3.起搏器植入術后舒張功能下降與心臟收縮不同步相關;4.鑒于右室非心尖部起搏對左房功能及左室收縮同步性的影響較小,且其余指標與右室心尖部起搏無明顯差異,故對需行起搏器植入患者首推右室非心尖起搏,再根據(jù)其具體情況綜合選擇右室最佳起搏位置;5.實時三維超聲可通過調整三維切面客觀、準確地判斷起搏電極的位置,同時定量評估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可作為起搏器植入術后隨訪的最佳方法;
【關鍵詞】:實時三維超聲 右室起搏 左室容積-時間曲線 左房容積指數(shù) 舒張期峰值充盈率 收縮非同步性指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40.45;R541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縮略語/符號說明13-15
  • 前言15-18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5-16
  • 研究目的、方法16-18
  • 研究對象與方法18-22
  • 1. 研究對象18
  • 1.1 入選標準18
  • 1.2 排除標準18
  • 2. 研究方法18-21
  • 2.1 資料收集18
  • 2.2 儀器設備18
  • 2.3 起搏器植入及程控18-19
  • 2.4 右室起搏電極位置判斷19-20
  • 2.5 超聲檢測20-21
  • 2.6 檢查時間及隨訪21
  • 3. 統(tǒng)計學分析21-22
  • 結果22-33
  • 1. 基本情況比較22
  • 2. 右室起搏電極位置判斷22-25
  • 3. 術前常規(guī)超聲指標比較25
  • 4. 術前三維超聲指標比較25
  • 5. 心電圖QRS波群變化25-26
  • 6. 2-DE超聲指標變化26-29
  • 7. RT-3DE超聲指標變化29-30
  • 8. 部分超聲指標變化值比較30-31
  • 9. 左室同步性指標比較31-32
  • 10. 左室舒張功能與同步性的相關分析32-33
  • 討論33-41
  • 1. 右室起搏電極位置的判斷34
  • 2. 右室起搏對心臟收縮同步性的影響34-36
  • 3. 起搏對左室舒張功能的影響36-37
  • 4. 超聲評價心臟功能37-38
  • 5. 同步性和心臟功能的關系38-39
  • 6.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對左房功能的影響39-40
  • 7. RT-3DE技術展望40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40-41
  • 結論41-42
  • 參考文獻42-47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47-48
  • 綜述 超聲評價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對心臟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48-63
  • 綜述參考文獻58-63
  • 致謝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琳;黃德嘉;燕純伯;饒莉;劉劍雄;劉漢雄;;心臟選擇性部位起搏的電和機械同步性研究的初步報告[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2期

2 李庚山 ,高薈瑗 ,蔣錫嘉 ,施冰 ,李建軍,胡佑倫;不同頻率不同部位右室起搏對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實驗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1986年01期

3 陳新義;賈中慧;閻凱光;孟永倉;壽錫凌;;起搏—心室阻滯(附四例報告)[J];起搏與心臟;1990年04期

4 朱參戰(zhàn),張全發(fā),崔長琮,薛小臨,傅文,劉維維,劉引會,徐琳;右室雙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動力學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2年05期

5 蔡琳;燕純伯;;右室選擇性部位起搏[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8年01期

6 黃志輝;王俊華;劉朝中;呂先光;陸小龍;王宏軍;;右室雙部位起搏對犬心電圖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08年01期

7 熊三軍;毛家亮;;選擇性右室起搏[J];心臟雜志;2009年03期

8 劉園園;許靜;付乃寬;盧鳳民;吳冬燕;曹月娟;殷雅琴;;不同部位起搏的即刻體液因子變化[J];天津醫(yī)藥;2010年05期

9 湯長春;向力群;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輝;張翼;;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對比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07期

10 洪明,吳印生;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慢性血流動力學對比研究[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s,

本文編號:8208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8208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38c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