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術前診斷、風險評估及遠期隨訪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術前診斷、風險評估及遠期隨訪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剖宮產瘢痕妊娠 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 三維陰式超聲 超聲檢查 剖宮產瘢痕妊娠 大出血 剖宮產瘢痕妊娠 宮腔超聲造影 瘢痕修補
【摘要】:目的:探討二維及三維陰式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鑒別診斷中的作用,建立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93例有一次或多次剖宮產史,此次妊娠孕囊位于宮腔下段,和剖宮產瘢痕關系密切的患者。采用二維及三維陰式超聲評價孕囊種植位置、孕囊與剖宮產瘢痕關系、滋養(yǎng)血流來源部位,并測量瘢痕處殘余肌層厚度。隨訪后續(xù)治療結局,將病例分成瘢痕妊娠組與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組。瘢痕妊娠診斷的金標準為開腹或腹腔鏡手術證實瘢痕組織內見絨毛;臨床診斷標準為超聲提示剖宮產瘢痕,行超聲引導下清宮術時,術中出血量大于100ml。不符合瘢痕妊娠診斷標準,則視為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包括兩種類型:①孕囊植入子宮前壁下段鄰近剖宮產瘢痕處;②孕囊植入子宮后壁下段。比較瘢痕妊娠和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兩組間孕囊種植位置、孕囊與剖宮產瘢痕關系、滋養(yǎng)血流來源部位及瘢痕處殘余肌層厚度是否存在差異,比較二維及三維相應診斷指標的一致性。計算各項超聲指標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模型,受試者工作曲線特征評價模型診斷效能。結果:本研究共納入剖宮產瘢痕妊娠66例,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27例。二維超聲顯示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15/66孕囊種植位置位于前壁下段,7/66位于后壁下段,44/66種植位置不易判定;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3/27孕囊種植位置位于前壁下段,5/27位于后壁下段,19/27不易判定。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維超聲顯示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4/66孕囊鄰近或橫跨剖宮產瘢痕,62/66植入剖宮產瘢痕;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11/27孕囊鄰近或橫跨剖宮產瘢痕,16/27植入剖宮產瘢痕。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中,58/66滋養(yǎng)血流來源前壁下段,3/66來源后壁下段,5/66來源部位不易判定;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中,11/27滋養(yǎng)血流來源前壁下段,12/27來源后壁下段,4/27來源部位不易判定。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二維超聲測量剖宮產瘢痕妊娠患者瘢痕處殘余肌層厚度約1.6±1.0mm,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瘢痕處殘余肌層厚度約3.4±1.8mm,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選Logistic回歸診斷模型的超聲指標依次為孕囊與瘢痕關系、滋養(yǎng)血流來源部位及殘余肌層厚度。logistic回歸模型ROC曲線下面積為0.863,高于殘余肌層厚度作為獨立診斷指標的0.806。如果以預報概率P=0.680作為臨界值,則模型預測的準確性達86%,敏感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0.9%,74.1%,89.6%,76.9%,均高于各個獨立診斷指標。孕囊與瘢痕關系、滋養(yǎng)血流來源部位的Kappa值分別為0.774、0.736,瘢痕處殘余肌層厚度的ICC為0.997。二維及三維超聲上述診斷指標的一致性較好。結論:聯(lián)合應用孕囊與瘢痕關系、滋養(yǎng)血流來源部位及殘余肌層厚度等超聲指標有助于鑒別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腔下段非妊娠妊娠。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預測剖宮產瘢痕妊娠大出血風險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材料與方法:回顧性分析119例瘢痕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聲像圖特點,按手術中出血量將患者分成出血量大于等于400ml組和出血量小于400ml組,比較兩組間血清β-HCG、病灶大小、病灶類型、殘余肌層厚度、血流分級以及治療方式是否存在差異,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大出血患者的相關風險因素,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線評價模型預測大出血風險的效能及最佳閾值。結果:出血量大于等于400ml組和出血量小于400ml組兩組間病灶大小(49.0±15.9cm vs 25.9±16.7cm),病灶類型(內生型3/34、外生型11/34、包塊型20/34 vs內生型25/85、外生型35/85、包塊型25/85),殘余肌層厚度(0.9±0.8cm vs 3.0±2.0cm)、血流分級(Ⅰ級0/34、Ⅱ級9/34、Ⅲ級25/34 vs Ⅰ級25/85、Ⅱ級37/85、Ⅲ級24/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血清β-HCG(48423±76288 vs 23356±31003)、治療方式(清宮12/34、手術22/34 vs 清宮48/85、手術37/8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的相關危險因素為病灶大小、病灶類型、血流分級及殘余肌層厚度。以預測概率P=0.3作為閾值,預測術中發(fā)生大出血概率的準確率為90.75%,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8.23%、91.76%、81.08%、95.12%。結論: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能較準確地預測剖宮產瘢痕妊娠發(fā)生術中大出血的風險,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的:探討瘢痕妊娠治療同時行瘢痕修補術是否有助于改善瘢痕憩室。方法:前瞻性收集4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結束半年以上的患者,根據最初治療時是否行瘢痕修補術分為開腹或腹腔鏡組(n=19)和清宮組(n=21),均行超聲宮腔造影,比較兩組瘢痕及殘余肌層情況,根據殘余肌層厚度與相鄰肌層厚度比將剖宮產瘢痕分為大瘢痕憩室(≤50%)、小瘢痕憩室(50%)、完整瘢痕(瘢痕處肌層無明顯變薄)。結果:開腹或腹腔鏡組與清宮組的瘢痕憩室長度、寬度、深度、子宮殘余肌層厚度、殘余肌層比例、體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開腹或腹腔鏡組中,大瘢痕憩室8例,小瘢痕憩室和完整瘢痕11例;清宮組中,大瘢痕憩室6例,小瘢痕憩室和完整瘢痕15例,兩組瘢痕類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0,P=0.37)。結論:瘢痕修補術并未明顯改善瘢痕妊娠患者的瘢痕憩室。
【關鍵詞】:剖宮產瘢痕妊娠 宮腔下段非瘢痕妊娠 三維陰式超聲 超聲檢查 剖宮產瘢痕妊娠 大出血 剖宮產瘢痕妊娠 宮腔超聲造影 瘢痕修補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5.1;R713.8
【目錄】:
- 前言5-8
- 參考文獻7-8
- 第一部分 二維及三維陰式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與其他宮腔下段妊娠鑒別診斷中的作用8-25
- 資料與方法13-14
- 結果14-17
- 討論17-19
- 結論19-20
- 參考文獻20-22
- 論文圖片22-25
- 第二部分 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大出血風險評估中的臨床應用價值25-38
- 資料與方法27-28
- 結果28-31
- 討論31-33
- 結論33-34
- 參考文獻34-36
- 論文圖片36-38
- 第三部分 宮腔超聲造影對剖宮產瘢痕妊娠不同術式治療后瘢痕憩室的遠期隨訪評估38-49
- 資料與方法40-41
- 結果41-42
- 討論42-44
- 結論44-45
- 參考文獻45-47
- 論文圖片47-49
- 論文綜述49-62
- 參考文獻56-62
- 英文縮略詞表62-63
- 個人簡歷63-64
- 致謝64-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松鵬;;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3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年11期
2 蒙曉玲;;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2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年10期
3 焦貴霞;郭宏;;剖宮產瘢痕妊娠1例處理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7年11期
4 王宏雁;臧泉紅;辛明彩;;子宮剖宮產瘢痕妊娠2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年06期
5 黃曉萍;;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18例護理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8年12期
6 王琪;陳靈;;剖宮產瘢痕妊娠處理方法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8年21期
7 楊文蘭;王金玲;張運平;;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初探[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年06期
8 盧美英;李明岐;;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診斷與治療[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09年01期
9 鄭飛玉;;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10期
10 許麗萍;;剖宮產瘢痕妊娠3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千紅;舒青青;;剖宮產瘢痕妊娠21例診治分析[A];2011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臨床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2 邵華江;馬建婷;徐麗萍;楊秀兒;傅云雀;;剖宮產瘢痕妊娠微創(chuàng)治療價值的探討[A];第四屆長三角婦產科學術論壇暨浙江省2009年婦產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吳琳;劉宏偉;張力;徐克惠;;剖宮產瘢痕妊娠24例分析[A];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強生西部學術講座全國產科危重癥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楊清;樸曙花;劉春艷;;剖宮產瘢痕妊娠不同處理方式的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球華人婦產科學術大會暨第三次全國婦產科中青年醫(yī)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畢建蕾;楊清;;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特點及不同臨床類型治療結果的回顧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6 杜彥芳;江靜;黃向華;王振海;;剖宮產瘢痕妊娠77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7 黃麗麗;;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治[A];2012浙江省計劃生育與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邵華江;馬建婷;徐麗萍;楊春林;傅云雀;蘇雪峰;;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方法與療效綜合分析[A];2012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及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新進展》及《圍產醫(yī)學熱點追蹤》學習班論文集[C];2012年
9 楊清;樸曙花;劉春艷;;剖宮產瘢痕妊娠不同處理方式的分析[A];第十七屆中國內鏡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劉欣燕;李堅;經小平;藺麗;;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方法的探討:前瞻性隨機研究子宮動脈栓塞后清宮與開腹病灶清除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中的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特約記者 王永鍵;剖宮產瘢痕妊娠[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2 方玉;“一早二緊三持久”防剖宮產瘢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3 王細文;剖宮產瘢痕妊娠須終止[N];健康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康寧;超聲在剖宮產瘢痕妊娠術前診斷、風險評估及遠期隨訪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2 錢志大;剖宮產瘢痕妊娠相關臨床問題及發(fā)生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瀟涵;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治[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胡曉琳;剖宮產瘢痕妊娠186例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吳琳琳;剖宮產瘢痕妊娠的兩種手術治療方式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賈燕鴻;剖宮產瘢痕妊娠49例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5 黃利瓊;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周偉芳;彩超對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診斷及治療療效觀察[D];南昌大學;2014年
7 張晶;宮腔鏡治療剖宮產瘢痕妊娠36例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3年
8 吳宏;刮宮術在剖宮產瘢痕妊娠處理中的臨床療效評價[D];浙江大學;2013年
9 王細文;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一例臨床分析[D];武漢大學;2004年
10 郭欣欣;27例剖宮產瘢痕妊娠的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097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60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