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MRI檢查對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生化復發(fā)的預測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07:12
本文關鍵詞:術前MRI檢查對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生化復發(fā)的預測價值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前列腺癌 根治術 生化復發(fā) 磁共振成像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關于前列腺癌患者術前MRI檢測對根治術后患者生化復發(fā)是否有預測作用,以前的研究罕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前MRI檢查是否能夠成為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生化復發(fā)的重要預測因子,并探究在常規(guī)臨床病理預測方案的基礎上,增加術前MRI檢查能否增加其預測效能。方法:選取2006~2013年115例采取前列腺癌根治術且未接受輔助放化療的前列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收集所有患者的臨床及影像資料。以術后PSA數(shù)值連續(xù)兩次上升超過0.2 ng/ml定義為生化復發(fā)。本研究按照“歐洲泌尿生殖放射學會指南”規(guī)定的內(nèi)容,將患者的術前MRI結果按5分制評分,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和1分,5分、4分和3分的患者定為術前MRI陽性組(87例),2分和1分的患者定為術前MRI陰性組(28例),應用分組t檢驗和卡方檢驗探討兩組患者各臨床病理指標之間有無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方法篩選與生化復發(fā)相關的危險因素。將多因素Cox分析得出的3個因素按照包含不包含術前MRI檢查,分為兩種方案,方案1:術前MRI檢查+穿刺Gleason評分+術前臨床分期,方案2:穿刺Gleason評分+術前臨床分期,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分析方法評價兩個方案的預測能力,繪出ROC曲線圖,并采用Z檢驗比較兩條ROC曲線下面積(AUC)有無顯著性差異。結果:通過分組t檢驗分析得出術前MRI陽性組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短于MRI陰性組(P0.05),MRI陽性組患者術前PSA水平高于陰性組(P0.05),兩組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通過卡方檢驗得出,MRI陽性組術前PSA20 ng/ml者的比例、臨床分期為T3期的比例、病理Gleason評分≥8的比例、存在SVI者的比例及內(nèi)分泌治療的比例顯著均高于陰性組(P0.05)。經(jīng)單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術前MRI陽性、術前PSA水平、活檢Gleason評分、臨床分期、病理Gleason評分、SVI和LNM與患者術后生化復發(fā)有關(P0.05)。進一步多因素Cox分析認為僅有術前MRI陽性、活檢Gleason評分高和臨床分期高是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生化復發(fā)相關的危險因素(P0.05)。繪出兩種方案的ROC曲線圖,經(jīng)計算方案1和方案2兩條ROC曲線對應的面積(AUC)分別為0.806和0.763,兩種AUC均0.7,但兩種方案ROC曲線下面積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前MRI影像診斷可以預測RP后的生化復發(fā),有助于更好地預測RP后生化復發(fā),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后。此外,不論是術前MRI檢查與常規(guī)模型聯(lián)合應用,還是單獨常規(guī)模型對前列腺癌生化復發(fā)預測,均有明確的臨床預測價值。但增加術前MRI(常規(guī)序列)檢查,并不能明顯增加常規(guī)模型的預測效能。
【關鍵詞】:前列腺癌 根治術 生化復發(fā) 磁共振成像 生存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25;R445.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縮略語/符號說明9-10
- 前言10-14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0-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4
- 對象和方法14-18
- 結果18-23
- 討論23-38
- 結論38-39
- 參考文獻39-49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49-50
- 綜述 前列腺癌根治術后生化復發(fā)的預測模型的綜述50-63
- 綜述參考文獻57-63
- 致謝63-64
- 個人簡歷64
本文編號:561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5616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