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共振成像異源性肝轉移瘤影像特征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磁共振成像異源性肝轉移瘤影像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異源性肝轉移瘤MRI影像特征,提高肝轉移瘤診斷的準確性。方法搜集經上腹部MRI平掃、DWI檢查及增強掃描診斷為肝轉移瘤的患者71例,共檢出436個病灶。分析異源性病灶分布及大小,在成像序列上分類,判斷其信號特征;在DWI序列上,生成ADC圖并測量ADC值,應用ROC曲線分析其診斷效能。結果 (1)異源性肝轉移瘤平均直徑由大到小依次來源于卵巢癌、惡性黑色素瘤、結腸癌、胰腺癌、胃癌、肺癌、膽囊癌、乳腺癌;肝轉移瘤常為多發(fā),多鄰近肝邊緣,肝右葉多見,卵巢癌來源均位于肝包膜下,胃癌及胰腺癌轉移灶易侵及鄰近肝葉。(2)MRI一般呈長T1、長T2信號,同時合并"圈餅征"、"靶征"及"反靶征";DWI呈高信號,各來源轉移瘤之間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癌與余7類轉移瘤兩兩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7類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增強掃描388個病灶動脈期強化。特有信號表現:10個病灶T1WI呈高信號(2個源自結腸癌,4個源自胰腺癌,4個源自黑色素瘤),4個黑色素瘤肝轉移灶T2WI呈低信號;6個結腸癌轉移灶T2WI呈輪輻狀改變;75個乳腺癌轉移灶合并假包膜;來源于黑色素瘤病灶均動脈期強化,門靜脈期減退。(3)結合轉移灶與相應背景肝實質的ADC值,應用ROC曲線診斷肝轉移瘤曲線下面積、敏感性、特異性、約登指數分別為0.923、78.2%、97.5%、0.757。結論 MRI對肝轉移瘤的檢出具有較大價值,雖有共同表現,但異源性肝轉移瘤具有不同的影像特征,依據其在不同序列上的特征往往可以逆向推斷原發(fā)灶的部位和特性。
【作者單位】: 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放射科;
【關鍵詞】: 肝轉移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61440043)
【分類號】:R735.7;R445.2
【正文快照】: 惡性腫瘤發(fā)生轉移是評估病情晚期的標準之征。T1WI:表現為均勻性低信號、不均勻性低信號一,肝臟擁有多條脈管系統(tǒng)經由,并位于胸腹交界處及“圈餅征”(病灶呈稍低信號,中心呈更低信號);與多個器官相鄰,是腫瘤轉移的好發(fā)部位。由于肝T2WI:表現為均勻性高信號、不均勻性高信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何健;劉松;王凱峰;李丹燕;周正揚;朱斌;;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預測及早期評估肝轉移瘤化療療效[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08期
2 王武,魏景存,盧延;鈣化性肝轉移瘤的CT表現(文獻復習附4例報告)[J];臨床放射學雜志;1986年05期
3 鐘雨成;;CT誤診或疑診肝轉移瘤:超聲的價值[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8年02期
4 蔣定堯;;肝轉移瘤的CT診斷[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0年03期
5 劉靜,易濤,薛改琴,原韶玲,苗潤琴;肝轉移瘤的B超診斷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2年S1期
6 T.S.Koh;C.H.Thng;P.S.Lee;S.Hartono;H.Rumpel;B.C.Goh;賀李;;利用雙入路雙室示蹤動力學模型活體評價肝轉移瘤動態(tài)對比增強MRI的灌注參數[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08年06期
7 蔣定堯;;肝轉移瘤的診斷:增強CT、MRI和鐵氧化物增強MRI的比較[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1年06期
8 余日勝;;動態(tài)肝臟CT掃描[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0年03期
9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李夢迪;多層螺旋CT全肝灌注對肝臟常見腫瘤血流動力學變化的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楊傳紅;CT能譜成像在肝細胞癌與肝轉移瘤鑒別中的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3 李波;雙源CT灌注成像在肝轉移瘤中的臨床應用[D];濱州醫(yī)學院;2014年
4 李亞洲;兔VX_2肝臟轉移瘤影像表現與病理結構的對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張旭婷;寶石CT能譜成像對胃腸道肝轉移瘤FOLFOX方案化療療效的評估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45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54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