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應變分析擴張型心肌病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和右心功能改變
發(fā)布時間:2021-09-18 08:23
目的:本文研究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經治療后肺動脈壓力及右心功能的改變。方法:超聲應變技術測量60例左室受累的DCM患者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及右室應變的變化。結果:DCM合并肺動脈高壓的患者(肺動脈收縮壓≥35 mmHg),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較差。該類患者經保守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增高(P=0.046),肺動脈收縮壓減低(P<0.001),三尖瓣側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TAPSE)無變化(P=0.102),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P<0.001)。與TAPSE相比,超聲應變指標與核磁共振測量右室射血分數(shù)的相關性更優(yōu)(r=0.808,P=0.008)。結論:超聲應變較傳統(tǒng)超聲評估DCM治療后右室功能改變更為敏感。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20,31(05)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治療前后PASP,TAPSE和右室應變的變化。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減低,三尖瓣側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變化無明顯意義,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
治療前后TAPSE和右室游離應變的對比的超聲圖像。
規(guī)律藥物保守治療后,LVEF增高(30.0±7.5%vs35.9±6.1%,P=0.046),PASP減低((54.1±9.9)mmHg vs(42.7±10.3)mmHg,P<0.001),TAPSE變化無明顯意義((16.6±2.0)mm vs(17.4±2.2)mm,P=0.102),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11.6±2.5)%vs(-14.1±2.0)%,P<0.001)。圖2代表治療前后肺動脈收縮壓及右室功能的改變。圖3表示治療前后TAPSE和右室游離應變對比的超聲圖像。圖2 治療前后PASP,TAPSE和右室應變的變化。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減低,三尖瓣側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變化無明顯意義,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擴張型心肌病左心結構功能心臟磁共振評價與NT-proBNP相關性研究[J]. 張穎雪,趙新湘.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8(06)
本文編號:3399811
【文章來源】: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20,31(05)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治療前后PASP,TAPSE和右室應變的變化。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減低,三尖瓣側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變化無明顯意義,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
治療前后TAPSE和右室游離應變的對比的超聲圖像。
規(guī)律藥物保守治療后,LVEF增高(30.0±7.5%vs35.9±6.1%,P=0.046),PASP減低((54.1±9.9)mmHg vs(42.7±10.3)mmHg,P<0.001),TAPSE變化無明顯意義((16.6±2.0)mm vs(17.4±2.2)mm,P=0.102),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11.6±2.5)%vs(-14.1±2.0)%,P<0.001)。圖2代表治療前后肺動脈收縮壓及右室功能的改變。圖3表示治療前后TAPSE和右室游離應變對比的超聲圖像。圖2 治療前后PASP,TAPSE和右室應變的變化。治療后,肺動脈收縮壓減低,三尖瓣側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變化無明顯意義,但右心室游離壁應變升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擴張型心肌病左心結構功能心臟磁共振評價與NT-proBNP相關性研究[J]. 張穎雪,趙新湘.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8(06)
本文編號:3399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3998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