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變的CT特征在甲狀腺疾病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23:10
本文關鍵詞:囊性變的CT特征在甲狀腺疾病鑒別診斷中的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研究背景 甲狀腺占位性病變是頸部及內分泌系統(tǒng)最常見的病變,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主要病變分為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和甲狀腺癌,臨床和影像學診斷鑒別困難。 目前在甲狀腺癌的診斷方面雖有不少進展,但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對甲狀腺某些疾病的診斷標準尚不明確,某些甲狀腺病變的鑒別診斷要點中存在許多重疊性的部分。 CT應用于甲狀腺的診斷首次報告見于1977年,從而使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又有了新的方法。 隨后二十幾年來CT掃描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螺旋CT(SCT)及多層螺旋CT(MSCT)的應用,高分辨力CT(HRCT)的出現(xiàn),提高了小病灶的檢出率,再加上CT圖像后處理技術最大表面密度投影(MIP)、容積重建技術(VRT)、多重面重建(MPR)技術的發(fā)展運用,能夠更好的立體直觀的觀察病灶,使得甲狀腺CT檢查變得日益重要。 甲狀腺具有天然的對比性大的特點,CT掃描上正常甲狀腺,平掃時密度稍高于骨骼肌的軟組織影,這是由于甲狀腺內碘含量高的緣故。由于甲狀腺組織富于血管,因此注射造影劑后增強明顯。甲狀腺病變時,由于甲狀腺組織異;蚬δ苡姓系K,其攝碘能力和血供均受影響,甲狀腺病變區(qū)呈低密度改變,在CT上能夠清楚地顯示出來。CT掃描是甲狀腺病變非常理想的檢查方法。 目的 甲狀腺病變均可發(fā)生囊性變,本研究課題通過良、惡性甲狀腺疾病囊性變的CT表現(xiàn)特點,比較良、惡性病變中的囊性變的邊緣、囊性變大小、多少、分布、囊性變是否規(guī)整和囊性變內容物成分及是否合并鈣化等有無差異,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總結出囊性變對甲狀腺良、惡性疾病的鑒別診斷價值。 方法 本課題采取回顧性診斷性臨床研究設計方案: 1.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手術切除并經(jīng)病理證實的甲狀腺囊性占位病例158例;這些病例均符合納入標準并有完整的CT掃描及臨床資料。 2.符合納入標準病人CT圖像由至少2名有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師獨立閱片,采用適當窗寬、窗位以顯示甲狀腺病灶,意見不一致時互相討論,以得出一致性結果為準。通過對(1)囊性變的囊腫數(shù)目及范圍:(1)囊性變的囊腫數(shù)目及范圍:1個者定義為單發(fā),囊腫數(shù)目1個者定義為多發(fā),(2)囊變大小、范圍,(3)囊壁是否光整,(4)囊內成分的CT值,(5)囊變是否規(guī)整,(6)囊變發(fā)生的位置,(7)是否合并鈣化等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納入156例病例,這些甲狀腺病變均伴有囊性變。其中甲狀腺癌31例(包括甲狀腺乳頭狀癌29例、濾泡狀癌1例,甲狀腺髓樣癌1例)。甲狀腺良性病變125例(包括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84例,甲狀腺腺瘤12例,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或橋本氏甲狀腺炎5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伴腺瘤4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伴橋本氏甲狀腺炎18例,甲狀腺腺瘤伴橋本氏甲狀腺炎2例)。甲狀腺癌患者中合并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12例,合并橋本氏甲狀腺炎2例,合并腺瘤1例,合并腺瘤并結甲1例,合并結甲并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1例。 1.以甲狀腺囊性變大小(橫斷面最長徑)為診斷標準:甲狀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的囊性變大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以囊內密度平掃CT值為診斷標準(所測量值均為囊內CT平掃時最高密度處CT值):甲狀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囊內密度平掃CT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并合并鈣化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鈣化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并合并鈣化為診斷標準診斷甲狀腺惡性病變的靈敏性約為51.6%(16/31),特異性為72.0%(90/125)。 4.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內CT平掃密度是否均勻(同一層面或不同層面測得囊性變內CT平掃密度差別為≥10HU者規(guī)定為其內密度不均勻,反之為囊內密度均勻)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其內囊性變內CT平掃密度是均勻與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內CT平掃密度不均勻為診斷標準診斷甲狀腺惡性病變的靈敏性約為77.4%(24/31),特異性為49.6%(62/125)。 5.以甲狀腺病灶內最大囊性變形狀規(guī)整與否(圓形或者類圓形定義為規(guī)整,反之為不規(guī)整)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內最大囊性變形狀規(guī)整與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甲狀腺病灶內最大囊性變形狀不規(guī)整為診斷標準診斷甲狀腺惡性病變的靈敏性約為77.4%(24/31),特異性為44.0%(55/125)。 6.以甲狀腺病灶內最大囊性變位置(位于甲狀腺左葉或者右葉)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其內最大囊性變位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邊緣清晰與否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其內囊性變邊緣清晰與否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8.以甲狀腺病灶囊性變單多發(fā)(囊性變1個者定義為單發(fā),1個者定義為多發(fā))為診斷標準: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其內囊性變單多發(f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T掃描在甲狀腺病灶合并囊性變中發(fā)現(xiàn)囊性變橫斷面范圍小,囊內CT平掃密度較高,囊內密度欠均勻,囊變形態(tài)不規(guī)整,并且合并鈣化灶時,應考慮甲狀腺癌可能性大,應進一步行穿刺活檢或及早手術切除。
【關鍵詞】:甲狀腺病變合并囊性變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癌 橋本氏甲狀腺炎 螺旋CT掃描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816.6
【目錄】: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獻研究11-18
- 一、甲狀腺的解剖位置、組織結構及作用認識11
- 二、甲狀腺病變的分類、病因以及各自的臨床特點11-13
- 三、甲狀腺病變的影像學研究現(xiàn)狀13-18
-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18-20
- 一、一般材料18
- 二、檢查儀器及檢查方法18-20
- 第三部分 結果20-23
- 一、手術和病理結果20
- 二、囊性變情況20-23
- 第四部分 分析與討論23-29
- 一、本課題的結果分析與討論23-28
- 二、本課題存在的問題與展望28-29
- 結語29-30
- 參考文獻30-35
- 附錄35-41
- 致謝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榜昆,關玉寶,袁小平,李海剛;甲狀腺癌的CT表現(xiàn)與病理相關性研究[J];癌癥;2003年02期
2 謝均,徐承箴;彩色超聲檢測甲狀腺腺瘤囊性變[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年04期
3 王劍俠;王琦;時高峰;;MRI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0年22期
4 沙炎,王佩華,揚天錫;甲狀腺囊性病變的CT鑒別診斷[J];放射學實踐;2005年02期
5 李國鵬,梁雯;84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誤診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4年06期
6 李鴻濤;任光輝;董朝;阿力比亞提·艾尼;馬斌林;;橋本氏甲狀腺炎合并甲狀腺癌54例臨床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8期
7 張守成;251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誤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1999年05期
8 汪慧訪;葉鋼;陳曉崗;郭e,
本文編號:331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316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