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及DTT技術與NIHSS評分系統(tǒng)在急性腦梗塞患者預后評價中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10:15
目的:探討MR擴散張量成像(DTI)及白質(zhì)纖維束成像(DTT)技術與NIHSS評分系統(tǒng)在急性缺血性腦梗塞患者預后判斷評價中的優(yōu)勢,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明確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35-73歲,平均58±2.4歲。對所有患者在急性期(發(fā)病時間<72h)行1.5T常規(guī)頭顱MRI檢查DTI及DTT檢查,測量梗死灶和對側相應正常腦組織部分的FA值、ADC值;并根據(jù)白質(zhì)纖維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與梗死灶的關系分為相鄰、部分穿過及完全穿過三組,將其功能結局分別預測為痊愈、部分恢復及癱瘓并作為預測理論值(100%);患者就診或入院時或在發(fā)病24小時內(nèi)采用NIHSS評價腦梗死的嚴重程度,根據(jù)嚴重程度(<6分:6-16分及>16分)將34例患者分為三組,將其功能結局分別預測為痊愈、部分恢復及癱瘓并作為預測理論值(100%)。最后通過隨訪并對所有的患者進行MMT肌力測試,將結果作為預后評價的實際值與上述理論值作一對比并進行評價,判斷二者符合率。結果:34...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內(nèi)容與方法
3 臨床資料收集和隨訪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
討論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綜述
參考文獻
新疆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導師評閱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MR擴散加權成像及擴散張量成像在腦梗死中的應用研究[J]. 彭琨,宋建波,劉起旺,李劍英,沈偉.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09(09)
[2]缺血性腦梗死擴散各向異性的時間演變規(guī)律[J]. 倪建明,黃鋼,沈天真,陳星榮.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9(07)
[3]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J]. 張霞,邢悅,張蕓,呂粟,郭建,何俐,龔其勇.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9(03)
[4]MR擴散張量成像在腦梗死演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朱才松,楊軍,邵康為,劉偉,呂琦,袁立新.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9(01)
[5]擴散張量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顱腦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 武艷君,唐光才,韓福剛. 醫(yī)學綜述. 2008(04)
[6]NIHSS評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與回歸方程的建立[J]. 王大力,彭延波,邢磊,趙曉晶,常莉莎,張麗.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 2007(03)
[7]大鼠急性腦缺血擴散張量成像各參數(shù)變化的實驗研究[J]. 楊艷梅,馮曉源,倪建明,姚振威,蔣勝洪,于同剛.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7(02)
[8]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整體功能提高的促進作用[J]. 藺勇,張揚,殷淑萍,齊文華,馮加純.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01)
[9]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偏癱的影響[J]. 吳大鴻,劉曉娟,吳立新,王明書.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6(24)
[10]大腦膠質(zhì)瘤DTT初步研究[J]. 何光武,項華,何江波,成中意,徐建蓀,汪守中,沈天真,陳星榮.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1)
本文編號:2931589
【文章來源】:新疆醫(yī)科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內(nèi)容與方法
3 臨床資料收集和隨訪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
討論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綜述
參考文獻
新疆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導師評閱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MR擴散加權成像及擴散張量成像在腦梗死中的應用研究[J]. 彭琨,宋建波,劉起旺,李劍英,沈偉.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09(09)
[2]缺血性腦梗死擴散各向異性的時間演變規(guī)律[J]. 倪建明,黃鋼,沈天真,陳星榮.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9(07)
[3]彌散張量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應用[J]. 張霞,邢悅,張蕓,呂粟,郭建,何俐,龔其勇.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9(03)
[4]MR擴散張量成像在腦梗死演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朱才松,楊軍,邵康為,劉偉,呂琦,袁立新.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9(01)
[5]擴散張量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顱腦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 武艷君,唐光才,韓福剛. 醫(yī)學綜述. 2008(04)
[6]NIHSS評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與回歸方程的建立[J]. 王大力,彭延波,邢磊,趙曉晶,常莉莎,張麗. 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 2007(03)
[7]大鼠急性腦缺血擴散張量成像各參數(shù)變化的實驗研究[J]. 楊艷梅,馮曉源,倪建明,姚振威,蔣勝洪,于同剛.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7(02)
[8]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整體功能提高的促進作用[J]. 藺勇,張揚,殷淑萍,齊文華,馮加純. 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7(01)
[9]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偏癱的影響[J]. 吳大鴻,劉曉娟,吳立新,王明書.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6(24)
[10]大腦膠質(zhì)瘤DTT初步研究[J]. 何光武,項華,何江波,成中意,徐建蓀,汪守中,沈天真,陳星榮.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06(01)
本文編號:2931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9315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