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超聲成像中若干新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445.1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超聲成像技術的歷史與現(xiàn)狀
1.2 超聲成像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
1.2.1 編碼激勵技術
1.2.2 諧波成像技術
1.2.3 全數(shù)字化技術
1.3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內(nèi)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論文內(nèi)容
2 線性聲場中編碼激勵的研究
2.1 線性聲場基礎理論
2.1.1 超聲波脈沖激勵的沖激響應函數(shù)
2.1.2 單陣元換能器超聲聲場的計算
2.1.3 陣列換能器的超聲場計算
2.2 編碼激勵原理
2.2.1 信號調制
2.2.2 匹配濾波與脈沖壓縮
2.2.3 TB積和信噪比增益
2.2.4 衰減介質中的匹配濾波
2.2.5 波形的選擇
2.3 利用編碼激勵提高彩色血流成像幀頻的研究
2.3.1 利用編碼激勵求彩色血流成像原理
2.3.2 編碼設計
2.3.3 頻率分離
2.3.4 脈沖壓縮
2.3.5 血流速度估計
2.3.6 仿真結果
2.3.7 討論
2.4 本章小結
3 線性聲場中諧波成像及色差的研究
3.1 聲波非線性傳播的理論分析及仿真建模
3.1.1 非線性波動方程
3.1.2 Westervelt方程介紹
3.1.3 體壁模型的建立
3.1.4 仿真
3.1.5 仿真結果及討論
3.2 基于發(fā)射束迭代算法的超聲波色差抑制
3.2.1 信號和色差校正模型
3.2.2 散射體無關色差及van Cittert-Zernike定理
3.2.3 發(fā)射聲束迭代
3.2.4 仿真及實驗
3.2.5 結果
3.2.6 結論
3.3 本章小結
4 全數(shù)字超聲影像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4.1 超聲系統(tǒng)組成
4.2 發(fā)射接收系統(tǒng)
4.2.1 多探頭切換及陣元間的切換
4.2.2 32路回波信號的整序與對稱折疊
4.2.3 根據(jù)不同焦點產(chǎn)生32路發(fā)射波形
4.2.4 變功率發(fā)射
4.2.5 TGC控制
4.2.6 激勵波形的選擇
4.3 超聲成像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
4.3.1 回波數(shù)據(jù)預處理
4.3.2 波束合成
4.3.3 動態(tài)濾波器
4.3.4 包絡檢波
4.3.5 二次抽樣
4.3.6 中值濾波
4.3.7 動態(tài)壓縮
4.3.8 灰階映射
4.3.9 時間濾波
4.3.10 空間濾波
4.3.11 幀相關處理
4.3.12 數(shù)字掃描變換
4.4 實驗結果
4.5 本章小結
5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1.1 課題中完成的工作
5.1.2 課題中的創(chuàng)新點
5.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
作者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喻玲;王亞麗;胡建群;;不同年齡人群腰段脊柱超聲成像的差異[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2 王輝;趙學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像學診斷進展[J];中外醫(yī)療;2011年23期
3 施偉斌;江翰;王雪峰;王子豪;丁晶;劉穎斌;;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納米微泡造影劑在模型早期檢測中的應用[J];肝膽外科雜志;2011年03期
4 劉光清;徐建紅;;超聲對乳腺實性包塊的BI-RADS3、4、5分級與結果對照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1年16期
5 徐智章;;評述如何選定正確醫(yī)學超聲術語[J];上海醫(yī)學影像;2011年02期
6 張娟娟;;四維超聲在診斷胎兒畸形上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1年24期
7 閆建平;;三維超聲診斷胎兒臍膨出合并脈絡叢囊腫一例[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年07期
8 李志明;;應用對比劑增強的破壞-再灌注超聲成像技術,定量評估經(jīng)不同劑量抗血管生成劑治療后的小鼠腫瘤血流量[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年04期
9 M.Lorenzon;C.Zuiani;A.Linda;V.Londero;R.Girometti;M.Bazzocchi;余華君;;乳頭溢液病人行MRI:我們是否應該建議?[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年04期
10 周明;吳榮秀;;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鵬;醫(yī)學超聲成像中若干新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09年
2 鄭馳超;超聲測量骨密度及超聲成像的若干方法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李洪林;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超聲診斷及其與鉬靶X線攝影診斷的比較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4 李杰;肝臟灰階超聲造影及定量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5 李德玉;基于心腔內(nèi)組織多普勒超聲成像的心電活動與心肌組織運動時空相關性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于曉玲;低機械指數(shù)實時灰階超聲造影評價治療后殘存肝癌及復發(fā)轉移的實驗及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7 李敏;下頜角截骨術后咬肌變化及咬肌再附著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查恩來;鉆孔電視成像技術在工程探測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李凌;碳纖維復合材料數(shù)字化超聲檢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10 李秋鋒;混凝土結構內(nèi)部異常超聲成像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雁;醫(yī)用B型超聲成像前端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龔偉;微波熱致超聲成像及其在乳腺癌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肖寅;微波熱致超聲成像仿體及系統(tǒng)小型化改進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趙自民;基于超聲成像技術的套損檢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5 劉建;相控陣超聲成像算法研究及系統(tǒng)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6 陳功;微波熱致超聲成像技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7 楊大艷;二維應變超聲成像對單純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的評價[D];暨南大學;2012年
8 陳雯柏;合成孔徑技術在井壁超聲成像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04年
9 王偉明;數(shù)字B超成像技術及其優(yōu)化方法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吳偉佳;小孔徑高分辨相控陣超聲成像[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647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6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