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臨床診斷及免疫耐受監(jiān)測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9 13:52
【摘要】:同種異體腎移植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是造成移植腎功能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項課題通過臨床應用和免疫耐受監(jiān)測實驗研究,在兩個不同的側面進行了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無創(chuàng)性臨床診斷應用研究和微嵌合體與腎移植術后免疫耐受相關性的實驗研究。 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是臨床器官移植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而腎移植受者機體的免疫耐受狀態(tài)直接影響排斥反應的發(fā)生頻率和排斥的病理變化進程。因而,對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早期診斷的臨床應用研究和受者的免疫耐受狀態(tài)的實驗研究,是兩個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研究對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泌尿外科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間因終末期腎功能衰竭而首次行同種異體腎移植的患者,聯(lián)合應用超聲及核素腎圖,對術后常見的急性排斥反應(AR)、急性腎小管壞死(ATN),環(huán)孢素A中毒(CN)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進行橫向比較,探討二者聯(lián)合應用診斷AR的價值。全部患者分為五組:①腎功能正;謴徒M(Nor組)(n=75);②AR組(n=22);③ATN組(n=8);④ATN合并AR組(n=3);⑤CN組(n=5)。采用雙功能彩色多譜勒超聲儀觀察指標:①移植腎的形態(tài)、大;②皮髓質(zhì)回聲;③腎竇回聲;④集合系統(tǒng);⑤腎皮質(zhì)處血管阻力指數(shù)(RI);⑥主腎動脈血流速度。核素99mTc-EC腎動態(tài)顯像觀察指標:①計算機連續(xù)采集并重建移植腎 WP=105 及尿路圖像;②利用“感興趣區(qū)”技術描繪移植腎的腎—時間放射性活性曲線(腎圖)和膀胱—時間放射性活性曲線。 臨床應用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出現(xiàn)以下四種情況之一,即可以明確診斷AR:①RI㧐0.85;②皮質(zhì)出現(xiàn)片狀無回聲區(qū);③移植腎體積增大50%以上;④腎竇回聲消失。若以RI0.75作為診斷AR的指標,診斷AR的靈敏度為80%,特異度為98.86%,誤診率1.14%,漏診率20%,陽性預測值為95.23%,陰性預測值為94.57%,正確診斷指數(shù)為0.76。同時發(fā)現(xiàn), 超聲動態(tài)監(jiān)測移植腎預測AR的靈敏度為28%,陽性預測值為70%。ATN及CN的RI均小于0.75,可以利用RI排除ATN及CN。AR的腎圖呈Grade 5型,恢復期呈Grade 4型,ATN呈Grade 2型,恢復期呈Grade 1型。如果Grade 3型出現(xiàn)在Grade 1或2型之后,高度懷疑ATN合并AR。腎圖不能診斷CN。腎圖診斷AR的靈敏度為88%,特異度98.86%,誤診率1.14%,漏診率12%,陽性預測值為95.65%,陰性預測值為96.67%,正確診斷指數(shù)為0.87。 聯(lián)合應用兩項檢查診斷AR,可以提高診斷價值,靈敏度為92%,特異度97.73%,誤診率2.28%,漏診率8%,陽性預測值為92%,陰性預測值為97.73%,正確診斷指數(shù)為0.9。 本項臨床應用研究證實:①超聲和核素檢查均可以對AR做出診斷,且聯(lián)合檢查能提高診斷效率;②兩項檢查同時提示AR時,患者發(fā)生AR的可能性為100%,應及時按AR處理;③單項檢測陽性,具有重要的AR提示作用;④超聲不能對ATN做出診斷,只能排除,而腎圖可以對ATN做出診斷;⑤超聲檢查和核素檢查對CN的診斷均無意義。本項研究表明聯(lián)合應用超聲檢查和核素檢查,對臨床AR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免疫耐受是指受者移植后,移植物在沒有外源免疫抑制條件下存活。嵌合是指在接受異體(或異種)移植物并長期存活的受者體內(nèi)存在著供者骨髓來源的細胞,在受者體內(nèi)長期存活并穩(wěn)定傳代,進而分化發(fā)育為多個細胞系,直接影響受者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為研究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受者嵌合現(xiàn)象與免疫耐受間關系,本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同種異體腎移植受者血漿及 WP=106 尿沉渣標本提取DNA和RNA,進行PCR和RT-PCR,檢測Y染色體上特異片斷,對嵌合陽性與陰性受者、發(fā)生排斥反應與未發(fā)生排斥反應受者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⑴ 應用Y染色體上特異片斷所設計的三對引物進行PCR擴增,結果所設計的引物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具有進行微嵌合體檢測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應用價值;⑵ 176例供者為男性的女性受體檢測嵌合性,嵌合陽性者137例,,占77.84%;嵌合陰性者39例,占22.16%。①嵌合陽性與陰性兩組間比較,移植腎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8.9±3.7年和5.2±3.9年,P㩳0.05;嵌合陽性者發(fā)生過排斥反應的有15例,占10.95%,而嵌合陰性者為11例,占28.21%,P㩳0.05;②血肌酐嵌合陽性者74.3±32.5μmol/L,而嵌合陰性者為113.6±37.8μmol/L,P㩳0.05;③年感染發(fā)生率嵌合陽性與陰性者分別為1.3次/人/年和1.5次/人/年,P㧐0.05。⑶ 按生存期將病人分為A組(術后1~5年)、B組(術后5~10年)、C組(10年以上),嵌合陽性率分別為70.48%、86.49%、91.18%。對7例發(fā)生急性排斥反應病人的外周血及尿沉渣標本進行了嵌合體追蹤檢測,結果幾乎所有病人于發(fā)生排斥反應及抗排斥治療過程中均嵌合陰性。部分病人于治療好轉后短期內(nèi)其嵌合檢測結果不穩(wěn)定,呈波動狀態(tài)。 通過對本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⑴ 應用Y染色體上特異片斷所設計的三對引物進行PCR擴增,其特異性為100%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⑵ 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受者嵌合陽性與陰性者相比具有更好的移植腎腎臟功能,更長的生存期及更低的排斥反應發(fā)生率;⑶ 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受者生存期愈長其嵌合陽性率愈高;⑷ 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受者
【圖文】:
正常移植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
AR時典型炎性細胞浸潤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445
本文編號:2633367
【圖文】:
正常移植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
AR時典型炎性細胞浸潤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4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臨友,李剛;嵌合與移植[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00年01期
2 孫小林,陸曉婕,錢立新,吳宏飛;雙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對30例移植腎排斥反應的診斷價值分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劉利,張玉海;混合淋巴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細胞因子水平與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的聯(lián)系[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0年01期
4 王建文,高居忠,閆梅,劉敬忠,管德林,許建軍,朱章菱;腎移植術后微嵌合的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5 李曉北,管德林,韓志友,和不朗,韓修武,張衛(wèi)峰,高居忠;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早期移植腎急性排斥[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年12期
6 周佩軍,唐孝達,黃昕,王祥慧,徐達,丁言德,張先有,凌桂明,徐琴君;腎移植后供者細胞的遷移和嵌合[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7年09期
7 陳惠萍,曾彩虹,季曙明,尹廣,陳勁松,朱茂艷,黎磊石;腎組織活檢在移植腎功能損害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1年01期
8 史其新,謝蜀生,俞莉章,郭應祿;成年大鼠聯(lián)體誘導的移植耐受與嵌合狀態(tài)相關性的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0年08期
本文編號:26333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333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