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造影技術評價冠心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新生血管
發(fā)布時間:2020-04-17 18:43
【摘要】:目的本研究應用超聲造影顯像技術評價頸動脈粥樣斑塊的新生血管與冠心病的相關關系。 方法冠心病伴頸動脈粥樣斑塊患者80例,男60例,女20例,年齡45-76歲,平均(61±9)歲,斑塊厚度均2.0mm。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ACS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齡45~76歲,平均(63±9)歲。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sCAD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45~76歲,平均(60±9)歲。行頸動脈常規(guī)及超聲造影檢查,通過肉眼觀測及定量分析斑塊造影增強情況。 結果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軟斑的例數(shù)高于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組斑塊造影增強比例顯著高于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P=0.022);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組斑塊增強強度顯著高于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P0.00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組斑塊增強強度與頸動脈管腔內增強強度比值(ratio)顯著高于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P=0.026)。ROC曲線分析,斑塊增強強度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4%和60%。斑塊增強強度與頸動脈管腔內增強強度比值(ratio)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6%和67%。 結論ACS組斑塊造影增強顯著高于sCAD組。超聲造影技術為評價頸動脈粥樣斑塊的穩(wěn)定性與冠心病的相關關系及斑塊的危險度分級提供了一種較為可靠的方法。 目的本研究運用實時超聲造影技術對冠心病患者的頸動脈斑塊進行檢查,探討冠心病患者新生血管及其他危險因素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關系。 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確診的冠心病伴頸動脈硬化粥樣患者149例,男104例,女45例,年齡45-81歲,平均(63±9)歲,斑塊厚度均2.0 mm。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組74例,男53例,女21例,年齡45-76歲,平均(63±9)歲。穩(wěn)定性冠心病組75例,男51例,女24例,年齡45-81歲,平均(63±10)歲。行頸動脈常規(guī)及超聲造影檢查,通過肉眼觀測及定量分析斑塊造影增強情況。所有研究人群血液樣本均送入我院同一檢驗室自動分析儀進行血液生化指標的檢測并校正。 結果ACS組LDL-C顯著高于sCAD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ACS組造影增強46個斑塊(62%),sCAD組造影增強34個斑塊(45%),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39)。ACS組斑塊增強強度顯著高于sCAD組(P=O.001);ACS組斑塊增強強度與頸動脈管腔內增強強度比值(ratio)高于sCAD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logistics回歸分析頸動脈粥樣斑塊造影增強是急性冠脈綜合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OR=2.687 95%CI 1.002-8.025,P=0.047)。 結論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本研究人群中ACS組LDL-C值顯著高于sCAD組,頸動脈粥樣斑塊造影增強可能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41.4;R445.1
本文編號:2631178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41.4;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蓬;張大濵;張繼睿;陳力;;伴牙周炎的代謝綜合征者動脈硬化早期指標的檢測[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1期
,本文編號:2631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311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