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源CT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0-04-09 13:30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過與經(jīng)胸壁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對比初步探討雙源CT (dual-source CT, DSCT)前瞻性心電門控血管造影在小兒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方法:本研究中將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定義為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心臟結構畸形的心臟病。前瞻性的連續(xù)登記45例患兒,最終按標準入選35例。所有患者均行DSCT前瞻性心電門控血管造影,掃描參數(shù):采用飛焦點技術,探測器準直2x32x0.6 mm,層面采集厚度2x64x0.6mm,球管旋轉時間0.33 s,采集時間0.38 s,采集周期時間1.25 s,掃描中心為40%R-R時相;同時應用個性化的低kV、低mAs參數(shù):5Kg,80 kV,40-59 mAs; 5-10 Kg,80kV,60-79 mAs;10 Kg,80 kV,80-120 mAs。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注射對比劑,延遲時間設定為25s。所得原始圖像全部傳入后處理工作站,利用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積再現(xiàn)(VR)等多種圖像重組,所有圖像由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按照5分評分法獨自做出評分。35例患者均行TTE檢查,其中8例患者做X線心血管造影(CAG)檢查,29例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記錄統(tǒng)計患者檢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以手術和/或CAG為標準,分別計算DSCT和TTE兩種診斷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及%95可信區(qū)間;用非參數(shù)卡方檢驗比較其準確率;診斷一致性使用kappa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以手術和/或造影為最終診斷標準35例患者診斷為:肺動脈閉鎖并室間隔缺損5例,法洛四聯(lián)癥10例,右室雙出口5例,主動脈縮窄3例,主動脈離斷2例,肺動脈起源異常1例,大動脈轉位6例,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1例,體靜脈異位引流1例,共診斷146心、內外血管畸形。低劑量前瞻性DSCT血管造影與TTE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7.3%(142/146)和92.5%(135/146),二者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3.48,P0.05)。DSCT和TTE診斷總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7.3%,99.8%,99.3%and 99.3%與100%、97.25%、97.25%。92.5%,99.8%,99.3%and 98.2%。在4例患者中TTE漏診了先天性心臟病合并的冠狀動脈畸形,其中1例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右冠狀動脈異常起源自左冠狀動脈竇于右室流出道前方走行;在1例大動脈轉位的患者,左右冠狀動脈共同起自主動脈無冠竇,左冠狀動脈主干走行于主肺動脈與左心房之間;另兩例患者分別合并冠狀動脈-肺動脈瘺和冠狀動脈高位開口畸形。TTE將1例主動脈離斷誤診為主動脈縮窄;另一方面DSCT誤診1例房間隔缺損,漏診3例室間隔缺損及1例動脈導管未閉。DSCT圖像的主觀評價具有較好的一致性(k=0.78),評分為4.3±0.7,均達到診斷要求。輻射劑量統(tǒng)計結果:CTDIvol=1.39±0.40 mGy(0.83-1.92);DLP 19.86±6.27 mGy·cm(10-32);有效輻射劑量0.38±0.09 mSv(0.25-0.58)。 結論:與TTE檢查相比,雙源CT低劑量前瞻性心電門控技術能夠以較低的輻射劑量獲得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較高的診斷圖像和準確率。它應該被作為復雜型心臟病常用的二線檢查手段。 目的:回顧性對比研究雙源CT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血管造影檢查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 方法:回顧分析100例行雙源CT心胸聯(lián)合造影檢查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資料,其中前瞻性和回顧性心電門控者各50例。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從圖像的整體質量、階梯狀偽影,血管增強的一致性和冠狀動脈的顯示方面按照3分或4分的評分標準進行主觀評價。由另一位醫(yī)師測量圖像噪聲進行客觀評價。記錄統(tǒng)計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分別將兩組掃描方式圖像質量的平均得分及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輻射劑量進行對比分析。兩位醫(yī)師的診斷一致性使用kappa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組整體圖像的評分(3-4分)均達到診斷標準,兩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階梯狀偽影評分及冠狀動脈評分在前瞻性門控組與回顧性門控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回顧性門控組心血管強化的一致性評分要好于前瞻性門控組(P0.05)。前瞻性與回顧性心電門控組圖像噪聲分別為29.0±5.1、27.7±6.0,兩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平均的輻射劑量回顧性門控組明顯高于前瞻性門控組(0.73 vs.0.35mSv,P=.000)。 結論:在小于5歲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胸聯(lián)合血管造影中,前瞻性門控組對比回顧性門控組,在獲得較好的診斷圖像的前提下,能夠明顯的降低患者所受的輻射劑量。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816.92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816.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翔;呂濱;;雙源CT對先天性心臟病肺靜脈異常連接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0年06期
2 陳艷;韓萍;周陽泱;梁波;史河水;喻杰;謝明星;田志梁;;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與超聲心動圖對比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年08期
3 張竹花;金征宇;張抒揚;林松柏;李冬晶;孔令燕;王怡寧;宋蘭;王云;趙文敏;王林輝;張曉娜;張云慶;齊冰;徐凱;梁繼祥;朱海峰;牟文斌;張立仁;朱文玲;苗齊;方圻;;高心率患者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初步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7年08期
4 陳月芹;孫占國;孫新海;黃書然;李嫻;王林省;史志濤;賈存瑋;;雙源CT對先天性心臟病心外大血管異常的術前評估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年04期
5 陶子瑜;黃國英;林其珊;馬曉靜;劉曉琴;梁雪村;陳偉達;孫斌;陳張根;賈兵;;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的準確性及其對外科手術指導價值的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7年05期
6 黃美萍,梁長虹,曾輝,劉其順,張忠林,張金娥,黃飚;多層螺旋CT在小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4年07期
7 黃國英;先天性心臟病的無創(chuàng)性影像學診斷[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年02期
8 楊明;滕皋軍;莫緒明;劉斌;吳e,
本文編號:2620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208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