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導引縱膈病變穿刺活檢術方法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3 05:07
【摘要】:目的 探討低場磁共振導向下縱膈病變穿刺活檢術方法學、可行性與安全性。 方法 局麻,0.23T低場開放式磁共振導向下,患者采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常用FE、FSET1及CBASS序列掃描,用16G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針、18G彈簧式自動活檢槍經皮穿刺活檢縱膈病變56例,其中28例病例采用經胸骨旁穿刺路徑穿刺,20例病例采用經肺穿刺路徑穿刺,8例病例采用經椎旁路經穿刺。穿刺病變位于前縱膈30例,,中縱膈18例,后縱膈8例。直徑小于2.0cm的病灶18例,直徑2.0~3.0cm的病灶22例,直徑大于3.0cm的病灶16例,其中最小直徑為1.0cm,最大直徑為8.0cm。 結果 (1)所有病變均穿刺成功,4例術后出現(xiàn)氣胸,4例出現(xiàn)少量血胸并術后血痰,以上并發(fā)癥均出現(xiàn)于經肺路徑穿刺的病人。(2)病理學明確診斷44例,9例另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診斷明確。其中胸腺瘤8例、畸胎瘤6例、轉移瘤10例、淋巴瘤5例、鱗癌3例、腺癌1例、小細胞癌8例、神經鞘瘤3例、神經纖維瘤3例、淋巴組織增生癥4例、卵黃囊瘤2例。3例所取組織的量不足,病理學診斷不明確,組織細胞學為炎性病變。(3)以手術切除術后病理診斷或者臨床隨訪結果為診斷的金標準,再與穿刺病理結果比較,得出MRI導引縱膈占位性病變穿刺活檢術判斷病變性質的正確率94.4%,特異度為100%,敏感度90%,陰性預測值為89.7%,陽性預測值為100%。 結論 (1)磁共振導引下經皮穿刺活檢術是一種能夠明確診斷縱膈病變的有效方法; (2)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與穿刺途徑密切相關,術中應盡量避免經肺路徑。
【學位授予單位】:泰山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445.2
本文編號:2612976
【學位授予單位】:泰山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高碩;功能分子影像設備CT-PET及其臨床應用[J];天津醫(yī)藥;2003年01期
本文編號:2612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129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