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盆底與盆底功能性疾病的影像學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R4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燕;;二種輸卵管通暢術在不孕診療中的比較[J];新疆醫(yī)學;2011年05期
2 F.M.Zijta;M.Froeling;M.P.van der Paardt;M.M.E.Lakeman;S.Bipat;A.D.Montauban van Swijndregt;賓鋒利;;正常女性盆底纖維束擴散張量成像的可行性[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1年04期
3 ;第四次全國女性盆底學學術會議征文通知[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年04期
4 沙惠蘭;賀曉琪;;五十歲的她為何還尿褲子[J];健康天地;2011年05期
5 ;第四次全國女性盆底學學術會議征文通知[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1年05期
6 ;第四次全國女性盆底學學術會議征文通知[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年06期
7 王睿;楊欣;;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年04期
8 陳翠行;孫陽;李文洲;;盆底重建術治療老年子宮脫垂37例圍手術期護理[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1年02期
9 ;第七屆北京大學婦科泌尿學與盆底重建手術研討會會議通知[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1年04期
10 劉軍春;范素紅;孫強;;新型定位持腿器在盆底重建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中凡;;新式盆地重建235例臨床分析[A];2011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臨床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2 張宏英;;100例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的心理護理[A];2004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3 周濤;馮慶山;劉輝;丘文淼;李曉綠;;經皮仌靜脈插管造影術16例報告[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1年
4 華克勤;;盆底功能重建術后復發(fā)的認識和處理[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絕經期專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朱蘭;;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手術治療新進展[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朱潔;朱仲建;;TVT-O在女性盆底缺陷壓力性尿失禁治療中的應用[A];2008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婦產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張東銘;;痔與盆底動力學關系[A];中西醫(yī)結合肛腸病研究新進展[C];2000年
8 姚航;;痔的盆底動力障礙理論及其相關的解剖生理基礎[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張勝本;;大便排出障礙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A];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研究新進展——第十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關秀君;孫大偉;;聚丙烯網片在婦科盆底重建中的應用5例[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唐曉安 通訊員 李躍軍;中南醫(yī)院一項新技術改寫傳統(tǒng)造影術[N];湖北日報;2008年
2 記者 張聆聽 通訊員 周偉;華東首例盆底中度脫垂修復術在臺一醫(yī)完成[N];臺州日報;2010年
3 王雪飛邋通訊員 張獻懷;女性盆底疾病治療策略發(fā)生變革[N];健康報;2007年
4 張獻懷;女性盆底疾病治療轉向注重生活質量[N];人民日報;2007年
5 張誠;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獲獎[N];科技日報;2005年
6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yī)院 副教授 王月玲;盆底功能障礙可致尿失禁[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7 王月玲;盆底功能障礙可致尿失禁[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5年
8 本報記者 王璐;變“一切了之”為功能重建[N];保健時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吳誠;福州緣何“盆底生火爐”[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10 張獻懷;懸吊術為盆底缺陷者解難[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吳春根;冠狀動脈多層螺旋CT成像技術及臨床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劉祿斌;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新型組織工程材料的優(yōu)化設計及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肖元宏;生物反饋訓練治療便秘的機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4 李西成;跟骨骨折的系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袁維堂;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及手術治療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6 戴毓欣;應用基因表達譜芯片篩選盆腔器官脫垂相關基因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李龍坤;尿路功能障礙的電刺激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8 許益民;小口徑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動物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毅;正常盆底與盆底功能性疾病的影像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2 陳冬鑾;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手術修復的臨床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肖梓怡;女性盆底重建術對性功能的影響評價[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李霞;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D];浙江大學;2002年
5 王小斌;血清骨保護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謝文麗;冠脈造影術對血小板GMP-140和Ⅱb/Ⅲa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張晶;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盆底組織中彈性纖維含量的變化、Fibulin-5和類賴氨酰氧化酶1的表達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李曉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陰道壁成纖維細胞受力后生物學功能的變化[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溫春燕;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盆底賴氨酰氧化酶表達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10 鄭昕燁;Fibulin-5基因多態(tài)性與盆底器官脫垂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071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0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