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應用三維超聲斑點追蹤技術(3D-STE)測定左室心肌應變,通過分析左室整體和局部心肌應變與SPECT估測心梗范圍(MIA)的相關性,評價3D-STE判斷MIA大小的臨床價值。 方法選擇3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3~6個月患者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和核素心肌灌注掃描(SPECT),同時入選18例健康患者為對照組行三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分別測量左室整體面積應變(3D GAS)、整體縱向應變(3DGLS)、整體徑向應變(3DGRS)、整體圓周應變(3DGCS),并測定左室射血分數(shù)(3D-LVEF)和室壁運動評分(3D-WMSI),與SPECT檢測心肌梗死范圍(MIA)的相關性分析,同時測定左室前壁、下壁和側壁的各種心肌應變,分別與SPECT檢測的相應部位MIA行相關分析。并應用ROC曲線評價三維心肌應變檢測心肌梗死范圍的價值。 結果: 1.整體心肌應變分析:按MIA≥30%將心梗患者分為大面積心梗組和MIA30%為小面積心梗組,兩組患者之間及與健康對照組對比,3DGAS、3DGLS、3DGRS、3DGCS、LVEF、 WMSI均有顯著差異(P0.05)。 2.3D心肌應變各指標、及WMSI與SPECT測定的心肌梗死范圍均有良好的相關性,以3D-GLS與心梗范圍的相關性最好(r=0.717;P0.01)。 3.ROC曲線分析顯示,心肌應變各指標、LVEF及WMSI均能夠判別大、小面積心梗;其中3DGLS的診斷價值最高,以-12.06%為界值判定大面積心梗的敏感性為81.3%,特異性為71.4%; 4.局部心肌應變分析:分別對比前壁、下壁和側壁心肌梗死部位與對照組的前壁、下壁和側壁的三維3DGAS、3DGLS、3DGRS、3DGCS、WMSI,各組之間均差異顯著(P0.01), 5.分別對前壁、下壁、側壁的3DGAS、3DGLS、3DGRS、3DGCS、WMSI與MIA行相關分析,前壁各指標與MIA均有較好的相關性,以3DGLS相關性最好(r=0.651;P0.01),側壁及下壁各指標與MIA呈弱相關,側壁的3DGLS和3DGAS優(yōu)于3DGRS、3DGCS.WMSI,下壁3DGLS和3DGRS則優(yōu)于3DGAS、3DGCS、WMSI。 6.心肌應變與LVEF的相關和回歸分析顯示GAS與LVEF相關性最好,對LVEF的變化影響最大;在局部應變中前壁、下壁和側壁的LS、AS、RS和CS與LVEF的相關和回歸分析顯示,側壁AS與LVEF的相關性最好(r=0.788;P0.01),對LVEF的變化貢獻最大。 結論三維心肌應變各指標均能夠評價左室整體心梗范圍的大小,其中3DGLS的診斷價值最高,在與局部心梗范圍的相關分析中,前壁縱向心肌應變與心肌梗死范圍變化最相關,而對LVEF變化影響最大的是GAS,局部心肌應變中以側壁面積應變的變化與LVEF最為相關。 目的應用三維(3D)和二維(2D)超聲斑點追蹤技術(STE)測定左室心肌應變,通過對比分析3D和2D超聲心肌應變與SPECT估測心梗范圍(MIA)的相關性,評價兩種心肌應變測定方法判斷MIA大小的臨床價值。 方法選擇3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3~6個月患者行超聲心動圖和核素心肌灌注掃描(SPECT),同時入選18例正常人做為對照組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分別應用3D-STE和2D-STE測定左室3D整體面積應變(GAS)、3D整體縱向應變(GLS)、3D整體徑向應變(GRS)、3D整體圓周應變(GCS)和2DGLS、2DGRS、2DGCS,并測定3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和2D-LVEF,3D室壁運動評分(WMSI)和2D-WMSI,并與SPECT檢測MIA進行相關性分析,應用ROC曲線評價各指標判別MIA大小的價值。 結果3D心肌應變與2D心肌應變各指標對比差異顯著,3DGLS明顯小于2DGLS (P0.05),3DGRS和3DGCS明顯大于2DGRS和2DGCS(P0.001),而3D-LVEF和2D-LVEF及3D-WMSI和2D-WMSI兩組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隨著心梗面積增大,3DGAS、3DGLS、2DGLS、3DGCS、2DGCS、3DGRS、2DGRS、3D-LVEF、2D-LVEF數(shù)值均減小,而3D-WMSI、2D-WMSI則增大。3D和2D心肌應變各指標、LVEF及WMSI與SPECT測定的MIA均有良好的相關性,其中2DGLS的相關性最好,r=0.794P0.01,3DGCS和3DGRS與心梗范圍的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0.677,0.574(P0.01),略高于2DGCS和2DGRS與心梗范圍的相關性(r=0.656, r=0.546). ROC曲線分析顯示3D和2D心肌應變各指標、LVEF及WMSI均能夠判別大、小面積心梗(P0.01);心梗面積越大,各指標判別心梗面積價值越高,其中2DGLS的診斷價值最高,以-13.34%為界值判定大面積心梗的敏感性為80.0%,特異性為95.1%;而3DGCS和3DGRS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略高于2DGCS和2DGRS的AUC。 結論3DSTE和2DSTE測定心肌應變各指標均能夠較好地判別心梗范圍大小,以2DGLS診斷價值最高,3DGRS和3DGCS較2DGRS和2DGCS診斷價值有所提高。
【圖文】:
圖1.三維超聲斑點追蹤測定左室心肌縱向應變曲線顯示前壁大面積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減低范圍與SPECT檢測心肌缺血壞死范圍一致,,A.SPECT圖像:黑色區(qū)域為核素缺失區(qū),代表心肌壞死區(qū)域;B.三維超聲斑點追蹤曲線和牛眼圖;

三維超聲各檢測功能指標判定MIA>0和>30%的ROC曲線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445.1;R542.2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正賢;史學功;;超聲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整體收縮功能與左室重構的相關性[J];安徽醫(yī)藥;2014年05期
2 劉琳;張志凌;郭宏怡;;面積應變評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體收縮功能[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年16期
3 李宜嘉;孫妍;楊婭;馬寧;張純;李嶸娟;孫琪瑋;薛靜莉;楊嬌;李文錚;;基于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的心肌形變生物力學特征分析——左心室心肌縱向應變[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14年06期
4 張才智;汪彩英;林來紅;金霞;陳金玲;郭瑞強;;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檢測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年12期
5 于超;孔令云;丁茜;劉裴;朱天剛;;左心室心肌透壁應變梯度的速度向量成像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12期
6 譚春梅;高玉麗;;斑點追蹤技術在左心室收縮功能評估中的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年03期
7 祝子yN;胡燕華;馮天鷹;;三維斑點追蹤技術的臨床研究與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8 胡科丹;高玉麗;;超聲心動圖對尿毒癥心臟損害的研究進展[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年01期
9 姚文雙;劉昕;王建華;高磊;傅群峰;;實時三維斑點追蹤成像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的研究[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年08期
10 徐盼;周愛云;;超聲三維斑點追蹤成像研究進展[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玉曼;超聲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手術前后右室局部心肌及整體功能的臨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胡曉青;超聲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者行Switch手術前后右室局部及整體功能的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蘭亭玉;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對左心室功能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段利科;超聲三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心肌應變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由靜;探討三維斑點追蹤技術對左室局部功能的評價及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D];山東大學;2013年
3 翁育娟;三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患者左室心肌的運動功能[D];鄭州大學;2013年
4 羅小菊;體—肺循環(huán)分流慢性肺動脈高壓實驗豬右室血流動力學及心肌功能的追蹤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周知展;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患者手術前后左室功能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解欣欣;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運動特點及收縮不同步性[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何丹青;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搭橋前后左心功能變化[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聞小林;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心肌縱向應變及應變率[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高文霞;三維斑點追蹤技術指導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左心室起搏電極置放的臨床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劉倩;斑點追蹤技術對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縮異常及其與C肽水平相關性的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
2567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56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