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血管成像評價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MI) in the evalua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plaque. Methods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SMI, 33 of them underwent CEUS and 13 underwent carotid plaque denudation with (CEA) to obtain pathological results.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of SMI results with CEU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SMI showed that neovascularization scores were 0 in 11 cases, 1 in 22 cases and 2 in 24 cases. CEUs showed that neovascularization scores were 0 in 5 cases, 1 in 8 cases and 2 in 20 cases. There was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SMI and CEUS scores (Kappa=0.607,P0.001).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score was 0 in 2 cases, 1 in 5 cases and 2 in 6 cases.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neovascularization score and SMI (r = 0. 75). Conclusion SMI can show the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plaques, and i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in evaluating the neovascularization in carotid plaques.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超聲科;
【分類號】:R445.1;R7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晨;何文;;超聲造影在頭頸部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及進展[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2 馬銳;趙萍;;超聲造影評價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年05期
3 白志勇;李敬府;楊玉杰;張華斌;劉蕾;李小剛;賈建文;;頸動脈斑塊超聲造影增強特征與腦梗死的關系[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年11期
4 鄧琪;鄧又斌;;超聲造影評價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01期
5 魏立亞;何文;;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卒中雜志;2009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磊;隋秀芳;;超聲造影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12年11期
2 賈節(jié);趙萍;田媛媛;馬培;鄧玲靈;梁詩瑩;;溫膽片調(diào)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外膜滋養(yǎng)血管的超聲造影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年05期
3 楊洪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超聲診斷特點分析[J];北方藥學;2014年05期
4 王磊;隋秀芳;;超聲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聲學特征與腦梗死發(fā)生率的關系[J];安徽醫(yī)學;2014年06期
5 彭紅艷;李小晶;何雁;曾金鳳;李蕾;張玲;張雪晶;王丹;沈玲莉;;超聲造影時間-強度曲線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與冠心病的關系[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12期
6 紀紅;;超聲造影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應用研究[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4年04期
7 商靜;阮驪韜;;超聲造影評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炎性反應與新生血管研究進展[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4年08期
8 周萍;李沿江;;高頻超聲檢測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及斑塊的臨床應用及新技術[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年07期
9 李潔;王靜;;超聲對動脈粥樣斑塊穩(wěn)定性的評價進展[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年08期
10 張明明;梁會澤;賈化平;;頸部及顱內(nèi)動脈易損斑塊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4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賈節(jié);趙萍;田媛媛;馬培;鄧玲靈;梁詩瑩;;溫膽片調(diào)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外膜滋養(yǎng)血管的超聲造影研究[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博士生優(yōu)秀論文專輯[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亞紅;多發(fā)性大動脈炎頸動脈受累的超聲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孫杰;超聲造影評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顯像強度與新生血管密度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娟;超聲造影聯(lián)合PET/CT顯像評估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的綜合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3年
2 吳世陶;Lp-PLA2、Annexin A1、Bax與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3 張征;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療中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4 翟紅燕;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關系[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王勝軍;腦梗死與頸動脈斑塊關系的超聲評價[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沈莎娜;速度向量成像技術評價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管壁運動的初步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任昊;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價內(nèi)臟性肥胖者頸動脈彈性功能[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鄧琪;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曾寬;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內(nèi)皮素-1的相關性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3年
10 楊利靜;基于超聲造影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量化分析[D];上海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斌;王得新;徐忠寶;李繼梅;;頸內(nèi)動脈狹窄與腦梗死關系的研究(附76例報告)[J];北京醫(yī)學;2006年06期
2 鄭梅竹;;對比增強超聲顯示的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與臨床癥狀的相關性[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09年04期
3 王茜,張運,張薇,朱式娟,張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超聲檢測及與危險因素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4年04期
4 馬運祥,胡燕燕,侯彬,張運,甘志浩;頸動脈不同類型的粥樣硬化斑塊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5年01期
5 劉俊艷;沈宏銳;;阿托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機制研究[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年02期
6 張政;韓劍虹;李迎春;曹毅;朱劍萍;;256層螺旋CT三維血管成像與三維DSA診斷顱內(nèi)動脈瘤的對比分析[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年01期
7 魏立亞;何文;鄔冬芳;寧彬;項東英;張紅霞;田鳳蘭;;超聲造影在頸動脈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8 張永力;孫玉明;劉方軍;石祥恩;;顯微外科手術聯(lián)合不同方法治療高級別顱內(nèi)動靜脈畸形[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年10期
9 趙兵;石會;鐘鳴;;顱內(nèi)動靜脈畸形出血的自然史與發(fā)生機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年10期
10 馮程;徐金鋒;魏章洪;羅慧;劉慧玉;;微血管造影成像技術在腦動脈檢查中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3年1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高雪;鄭曉慧;宋宏萍;劉麗文;李妍;陳磊;易小敏;趙永峰;賀建國;張錚;周曉東;;超聲造影技術評價兔腹主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塊穩(wěn)定性的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16期
2 翟江;;超聲e-Flow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檢測[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年10期
3 朱英;鄧又斌;劉婭妮;畢小軍;熊莉;;超聲造影成像技術評價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與斑塊聲學特性的關系[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9年05期
4 魏立亞;何文;龐云;;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密度與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年07期
5 孫杰;鄧又斌;劉琨;張偉;湯喬穎;郭靈丹;;超聲造影定量評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新生血管及其與組織病理學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08期
6 蘇云娟;張清華;蔣知新;高德祿;;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斑塊內(nèi)HIF-1α、VEGF的影響[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春梅;吳長君;邢萍;鄭淼;郭彬彬;張鋒;;超聲微泡載體系統(tǒng)介導Endostatin基因抑制斑塊新生血管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本文編號:2452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45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