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性肛瘺的MR成像
本文選題:復雜性肛瘺 + MR成像; 參考:《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年02期
【摘要】:正復雜性肛瘺具有多個瘺管和外口,其術后復發(fā)率高達20%~40%,術中遺漏瘺管和隱匿性膿腫是其高復發(fā)率的主要原因[1],所以,術前明確二級瘺管的走向以及膿腫的位置對于制定正確的手術方案,避免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MRI以其多方位成像及具有較高軟組織分辨率的優(yōu)勢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肛瘺的診斷,并充分顯示其在復雜性肛瘺診斷中的優(yōu)勢。因此,目前,在全球大多數(shù)醫(yī)療中心,MRI已經(jīng)成為診斷肛瘺的金標準[2]。
[Abstract]:Positive complex anal fistula has multiple fistula and external orifice, its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is as high as 20 and 40 percent. Omitting fistula and occult abscess during oper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its high recurrence rate [1].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secondary fistula and the location of abscess before operation. MRI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anal fistula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multi-directional imaging and high soft tissue resolution. And fully demonstrated its advantages in the diagnosis of complex anal fistula. Therefore, MRI has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anal fistula in most medical centers around the world.
【作者單位】: 解放軍第150中心醫(yī)院MRI室;解放軍第150中心醫(yī)院放射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271537)
【分類號】:R445.2;R657.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新;于小利;張碧云;楊柏霖;;直腸腔內水囊結合相控陣線圈在復雜性肛瘺MRI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年06期
2 余留森;賈小強;余海霞;劉艷玲;;HDe不同掃描序列對肛瘺的診斷的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年02期
3 丁義江;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診治進展[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4 李美芹;張現(xiàn)坡;孫新海;李嫻;盛華強;胡喜斌;徐潔;;DWI聯(lián)合常規(guī)MR掃描對肛瘺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1年02期
5 楊爍慧;楊巍;朱瓊;龔志剛;趙喜;譚文莉;詹松華;;T_1WI SPIR增強MRI在肛瘺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6 朱瓊;楊爍慧;詹松華;龔志剛;譚文莉;趙喜;楊巍;鄭德;;直腸內水囊填塞MRI對肛瘺術前診斷的價值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7 潘兆春;陳邑岐;錢海華;何雯玉;陳玉根;黃繼承;曾莉;;高位肛瘺術前MRI與臨床診斷的比較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0年11期
8 陸方;楊爍慧;朱瓊;龔志剛;詹松華;楊巍;;肛瘺磁共振成像:探討直腸球囊雙腔導管在肛瘺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年04期
9 李瑩;李傳福;戴勇;孟祥水;康笑水;;3.0T MR不同掃描序列對肛瘺的診斷[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12期
10 姜勝東;繆錦芬;張家輝;陳波;石小劍;;LAVA增強MRI檢查對復雜性肛瘺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勇;;側位開放式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肛裂60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6年05期
2 姜華;;微波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術后45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3 余留森;賈小強;余海霞;劉艷玲;;HDe不同掃描序列對肛瘺的診斷的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年02期
4 趙航;錢海華;;掛線療法在高位肛瘺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楊柏林,丁義江;肛瘺掛線治療[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5年01期
6 仲超祥;陳軍;戚春昌;周乃波;陳進;趙寶才;;結扎注射加內括肌松解治療單純性直腸前突52例[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7年02期
7 陳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合并糖尿病肛瘺35例的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7年05期
8 李春生;余劍波;;內括約肌原位和側方切斷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療效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年02期
9 徐孟廷;陳富軍;;肛瘺的診斷現(xiàn)狀[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年06期
10 汪海君;;一次性手術治療肛周膿腫257例臨床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史仁杰;;肛瘺的影像學診斷的現(xiàn)狀與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李荷英;鄭晉東;;中藥內服結合熏洗療法治療肛周瘙癢癥315例[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駱波;魯明良;;利用補片代肌肉修復外傷性肛門失禁的臨床研究(附6例報告)[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左志貴;宋華羽;倪士昌;李激;陳紹棋;徐昶;楊運俊;;多層螺旋CT結合瘺管造影在肛瘺定位診斷中的應用探討[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次學術年會暨國家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5 陳志良;沈毅;;PPH術加外痔切剝與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對照研究[A];2009浙江省大腸肛門病學術交流會暨肛腸外科新技術培訓資料匯編[C];2009年
6 張玉茹;李非;;影像學檢查在肛瘺的診治中的進展[A];第十五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大腸肛門病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萃[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貝紹生;肛瘺膏治療小兒肛瘺的臨床與細胞生物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鄭麗華;安阿sピ擻玫臀磺鋅呶豢踔梅ㄖ瘟聘呶桓仞木樽芙峒傲俅慚芯縖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景;剪口結扎結合PPH術治療混合痔的有效性多中心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吳倫卉;中醫(yī)特色護理運用于痔病患者術前焦慮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高麗蓮;應用濕性愈合敷料處理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的臨床觀察[D];暨南大學;2011年
4 龐曉健;仙方活命飲加減坐浴對肛周膿腫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臨床觀察[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劉峰;復發(fā)性肛瘺放射狀多切口浮線引流術與切開縫合內口引流術的比較[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楊潤清;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08~2010年367例肛瘺臨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王玉瑤;墊棉壓迫法在低位肛瘺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李秀娟;直腸肛管周圍膿腫的MRI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9 盛蕾;MR不同序列成像在肛周膿腫及肛瘺的診斷和分型中的應用[D];青島大學;2011年
10 江陳非;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多因素分析(附491臨床病例)[D];浙江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新;于小利;張碧云;楊柏霖;;直腸腔內水囊結合相控陣線圈在復雜性肛瘺MRI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年06期
2 丁義江;高位復雜性肛瘺的診治進展[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3 王偉忠;張云;王之;;肛瘺的磁共振成像[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7年05期
4 陸方;楊爍慧;朱瓊;龔志剛;趙喜;詹松華;;自制可調節(jié)肛腸水囊在普通MRI肛瘺術前分型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0年05期
5 高煜,張文杰,殷勝利,張忠陽,金彪,李玉華;肛瘺的MRI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年01期
6 馬海峰;王嵩;王夕富;;肛瘺術前評估新方法:多層螺旋CT直腸填塞瘺管造影三維重組技術臨床應用探討[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年06期
7 楊爍慧;楊巍;朱瓊;龔志剛;趙喜;譚文莉;詹松華;;T_1WI SPIR增強MRI在肛瘺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8 朱瓊;楊爍慧;詹松華;龔志剛;譚文莉;趙喜;楊巍;鄭德;;直腸內水囊填塞MRI對肛瘺術前診斷的價值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年01期
9 龔志剛;楊爍慧;朱瓊;譚文莉;周俊;陸方;詹松華;;質子加權預飽和脂肪抑制序列在肛瘺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年03期
10 劉明欣;劉希家;;手術治療肛瘺的臨床經(jīng)驗探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金明;低位復雜性肛瘺治療術式改良79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1年09期
2 江金祥,程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復雜性肛瘺——附122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1年05期
3 熊臘根 ,熊金蘭;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臨床療效分析[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4 楊永旺 ,郝俊玲 ,解寶江;7個外口復雜性肛瘺1例報告[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3年03期
5 周士堯;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78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04期
6 蔣干超,徐炳生,許斌,杭健,谷云飛,潘良富,陳邑岐;復雜性肛瘺213例治療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年05期
7 全立海,李峰,楊曉琳;切開掛線對口引流術治療復雜性肛瘺[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8 楊珍寶,董順芳;復雜性肛瘺的術式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3年03期
9 劉波,沈秋,楊麗;復雜性肛瘺的定位與手術方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年07期
10 林暉,孫煉,孫健,虞潔薇,楊文宏,陳戈;內口切開雙側結扎法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研究[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莉娟;賀平;;復雜性肛瘺治療方法探討[A];2012醫(yī)學前沿——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第十四次全國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精選[C];2012年
2 莽松濤;王華;費麗麗;;3.5兆探頭在探查復雜性肛瘺瘺道中的應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周乃波;;中西結合治療復雜性肛瘺臨床探討[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次大腸肛門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鄒振培;張微微;龐晶;趙紅利;王洪巖;;復雜性肛瘺術后復發(fā)原因分析及預防[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王克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低位復雜性肛瘺89例[A];中西醫(yī)結合肛腸病研究新進展[C];2000年
6 馬成;劉博;;復雜性肛瘺手術治療方法的探討[A];大腸肛門病論文匯編[C];2001年
7 盧書文;華桂海;;復雜性肛瘺治療24例報告[A];大腸肛門病論文匯編[C];2001年
8 易進;徐昱e,
本文編號:1924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924351.html